關於路的高考作文

當你走的路跟別人不同時,你才能看到更獨特的風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路的高考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走自己的路

人生有千百條路可以走,只要你把握好方向和目標,走自己的路,都能到達終點。 魯迅先生曾言“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成功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要怎么走,要以什麼姿勢走,那是取決於你自己。

螃蟹是橫著走路,河蝦是倒著走路,引起了其他魚類的嘲笑,說它們愚笨。可螃蟹和河蝦只報以淺淺一笑,它們心裡明白:只要把握好方向和目標,選擇何種前進方式是要根據自身條件來決定。我認為,螃蟹和河蝦是對的,因為它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詮釋了“走自己的路”。

“近代化學之父”道爾頓小時候曾因為把紅看成綠被同伴嘲笑 “綠眼猴”,連給母親買的深藍色襪子竟錯選了鮮艷的色彩,很是尷尬。但他沒有顧忌別人的嘲諷,專心研究這一怪異現象,走自己的路,終於發現了隔代遺傳的“色盲”。百萬富翁阿瑟·弗賴伊小時候到唱詩班唱歌時,發現書本里做記號的書籤不見了,讓他很是狼狽,他想:要是有一個能固定不動的書籤該多好啊。他不顧別人嘲笑,最後發明了不乾膠,造福人類。正是因為他們秉守堅定的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難,“走自己的路”,才得以成功。

我的同桌貌不驚人,可是每逢別人忙著記單詞背課文的時候,他總是眯縫著眼休息,一副不在乎的樣子,老師也曾幾次批評他走神。我本以為測試時他會答不上,可每次他都能滾瓜爛熟地背出來,真讓人疑惑不解。我趁他不在,翻開了他的英語課本,發現他在書頁上畫著各種符號和圖像,原來他是用圖象思維來記憶啊!他是以這種方式“走自己的路”,讓我大開眼界。

班上的黑大個老C特愛打籃球,籃球到他手上就如魚得水,轉得飛快,什麼兩分三分都不在話下。他還有“勾手”絕招,“球”無虛發,獨步“球”林。他不怕颳風下雨,不畏寒冬酷暑,一有空就練球。他也如是說:“打籃球就是我喜歡的路,我會把這條路一直走下去!” 我相信老C兄是會走進NBA賽場的。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有時是行不通的。假如你執意走歪路,把別人的善意提醒當耳邊風,就會適得其反。所以,在“走自己的路”的同時,請接受別人善意的提醒,才不會走彎路、走錯路。小A是我班的“神槍手”,寫字飛快,每次都是他第一個交抄寫作業,讓全班為之驚嘆。可是,他也是我們班的“錯別字大王”,錯別字“傷員”層出不窮,不是“畏”多了一撇就是“蒙”少了一橫。老師也批評他,可他仍然如故、我行我素。他說:“字寫得快有錯嗎?我走自己的路,不怕別人說!”所以每次考試,他都因為錯別字被扣了分,吃了虧,此兄真讓我們愛莫能助,他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根據自身的條件,定好正確的目標方向,頑強地走自己的路,就能走出一條康莊大道。想劉偉,他因幼年觸電而雙手盡失,經過艱苦的學習後,竟能用腳趾彈奏出天籟之音,感動全中國;還有一些殘疾人,沒有了雙手,他們卻憑著最頑強的毅力,努力學習,考上了大學,譜寫出考場最感人的畫面……他們正是像螃蟹和河蝦那樣以自已的方式走自已的路,走進了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

“世上道路千萬條,條條大路通羅馬。” 你只要把握好正確的目標和方向,勤勉而堅定的走自己的路,就能走出困境,走向光明,走向完美的人生!

門與路

人的一生,要走過許許多多的路,也要經過許許多多的門。我們不是在路上,就是在門裡。門與路,是人生最精煉的概括。參透了門與路的關係,就明白了人生的奧義。

門與路也許是矛盾的。路,是用來交通的。條條道路通羅馬,曲徑通幽,逢山開路……都說明了路是為了互相連通。而門,則是隔離。“一如侯門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一道門,阻隔了交流,阻斷了相思。門是門戶,門是門派,總之,門是為了區分內和外的。“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門內的是自我人,門外的是外人。有多少人走在各種路上,卻“不得其門而入”,只能停止前進的步伐。門戶之見,門派之爭,薄薄的一扇門,在多少人心裡築起隔膜,斷了禮尚往來的路。

但門與路,又是緊密依存的。

每一條路,都指向著一道門。沒有門的路,是荒涼孤寂的絕路。“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黑夜裡,風雪交加,行路的人卻不覺淒涼苦楚,全因那一道簡陋的柴門。一道門的溫暖,便足夠慰藉遊子的心。哲學家說,我們每個人都在路上,卻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自我的家園。門,是路的盡頭,是路的歸宿,是路的指引。有了門,路才不會迷失。

每一道門,都連之後一條路。沒有路的門,是毫無生機的死門。兩座山堵住了門前的路,愚公發誓窮盡畢生之力,以及子子孫孫之力,也要從崇山峻岭之間開闢出一條路來。因為有了路,才會有期望,才會有盼頭。閉門自守,固步自封,只會導致腐朽衰敗。比如明清時期的中國,閉關鎖國,關上國門來自高自大,最後落到一個喪權辱國、割土分疆,幾至無路可走的地步。有識之士紛紛走出去,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去開闢新的道路,這才有了新中國的誕生。在門裡,就以為風雨無礙高枕無憂了,就不想再上路了,那是自尋死路的想法。“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門,既是路的盡頭,也是路的起點。莘莘學子,辛辛苦苦走在求學之路上,但如果進了大學之門,就不思進取,依然會一事無成。我們就應明白,大學既是求學路上的一扇門,又是求學的一條新的路,一條更寬廣的路。

門和路,就是如此不可分割。所以我們常把門和路一齊說。門路,門路,有門才有路,有路必有門。一個人生存,就要有生存的門路。魚有魚路,蝦有蝦道,各各奪取自我的生存。有時候,我們選取了一扇門,就是選取了一條道路。“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從狗的門經過,以後就只能走狗道。有時候,走上一條路,是為了打開一扇門。程門立雪,就是要打開那求知的大門。門路有很多種,有些是旁門左道,甚至是外門邪道,有些是中門正道,看你怎樣選。“人間正道是滄桑”,正道不必須好走,但求的是一個心穩。心穩,路也就走得穩。

這人生的門與路,你可看得清么?你會怎樣選呢?

走自己的路

假如一個人一輩子也找不到他活著的意義,那不是很悲哀嗎?

人這一輩子並不要成大名,立大功,但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夢想,將它概括起來,成為可能,然後去追求它,將它實現,這應該是一種很大的幸福和快樂。

有人放棄了自己的路,從前進的行列中敗退下來,是因為他失去了自己的意志。

讓我們見怪不怪的是,有些人好象並不是活在自己的意志指揮下,而是在別人給他劃定的範圍之內兜圈子,所賴以決定動向的,是“別人認為怎樣怎樣,”“我如不這樣做;別人會怎么說,”或“我這樣做,別人會怎樣批評。”顧慮重重,有時別人批評又是那么不一致,張三認為向東,李四認為應該向西,再來一個應該向南的,一個認為應該向北的,無論選哪一個,另外三個總會指責你。

於是,時常考慮“別人怎么說”的人,他就只要一年到頭,在不知怎樣才好的為難緊張中團團轉,總走不出一條路來。

上面這種人,即使僥倖由於他天生的善於應付,而能做到“不受批評”的地步,他最大的成就也不過是個鄉原之類的人物。對於他本人來說,由於終生被驅策,在“別人”的意見之中,定會感到頭昏眼花,疲於奔命,將他全部精力置於應付環境、討好別人上,以致沒有餘力追求自己的理想,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在現在社會中,也有一些獨行者高喊“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但也不能獨斷獨行,不顧是非黑白,我們在聽取別人的意見之後,一定要經過自己的認定與理解,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定見,用足夠的理智去認清事實,在決定方向之後,就不再受別人意見的左右。

古人說:“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就是我們沒有辦法使所有人都認同我們去聽從每一個人的意見。因此,我們儘可能不去顧慮到“別人怎么說”或“怎么想”,而只要顧慮到自己的理智怎么說,良心怎么想,對自己負責就行。

曾有一個平凡人說過這么一句豪言壯語,天不生路,我開路,披荊斬棘我都不怕。有了這種勇氣我們何不走自己的路,走好自己的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