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900字作文

雲岡石窟從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公元460年)開始開鑿,一直延續至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0xx年),前後歷經60多年,距今以有1500多年的歷史。現存大小佛像51000餘尊,最大的高17米,最小的僅有0。02米,其工藝之精湛,造型之逼真美觀,令人嘆為觀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雲岡石窟作文900字,希望你們喜歡。

雲岡石窟900字作文篇1

參觀雲岡石窟

來到目的地,首先被一塊巨石吸引。上面雕刻著:20xx年12月14日雲岡石窟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心情為之一躍,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雲岡石窟從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公元460年)開始開鑿,一直延續至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0xx年),前後歷經60多年,距今以有1500多年的歷史。現存大小佛像51000餘尊,最大的高17米,最小的僅有0。02米,其工藝之精湛,造型之逼真美觀,令人嘆為觀止!

隨同導遊從最著名的第五窟開始參觀。迎面就是中心塔柱,17米高打坐的釋迦牟尼佛像矗立面前。舉頭觀望慈眉善目的佛祖一雙富富態態的大耳自然優雅地下垂,耳長竟然達3。4米。一雙為天下蒼生祈禱的大佛手在膝上祈福,手指的長度就有2。7米。盤坐的兩腿間距離為14。1米,不愧為最大的佛像。大佛左右兩旁各有兩尊較大的佛像,是未來佛和過去佛。整座石窟呈對稱構圖,大小石佛共2300尊之多。

隨後來到與5窟連體的第6窟。整座石窟以釋迦牟尼為中軸佛像,以釋迦牟尼誕生與成佛的經歷為主線,以傳神的手法雕刻了3200多尊大小佛像。圖中詳細地雕刻了傳說中釋迦牟尼的母親摩耶夫人在娘家從腋下誕生釋迦牟尼,摩耶國王騎著大白象恭迎王后回宮,以及釋迦牟尼比武招親一箭射穿7個銅鼓奪得心儀美人歸的熱烈場面。婚後釋迦牟尼離宮出遊,出東門遇見一個乞丐;出北門遇見一個病人;出南門遇見一個死人,出西門遇到一位憎人。在憎人的點化下釋迦牟尼信奉了只有成佛才能避免生老病死的理念。從此走上了尋佛之路。整座石窟大氣恢弘,具有“第一偉窟”之稱!

一路觀賞,導遊小姐栩栩如生的故事講解使我們更加痴迷。來到12窟,又名音樂窟。12窟前室西壁和東壁雕有三開間仿木結構殿宇和屋型龕,雖為石雕,但典雅的中國檐廊斗供式建築風格,卻使人情趣盎然。尤為世人稱道的北壁門楣舞、樂伎雕刻群,同中有異,扭腰聳胯,凌空飛動,宛如天宮歌舞樂團,別有韻味,所雕樂器達14種47件之多。稱之音樂窟當之無愧!

不知不覺我們以參觀完了整座石窟,但是餘興未消的我還是喜歡纏著導遊小姐不斷地發問,兼職司機朋友看見我如此痴迷,還豪爽地許願送我光碟材料!

阿彌陀佛!幸福死我了!

伴隨著一路的滿足,我們愉快地返回大同!

雲岡石窟900字作文篇2

留給後人的文化財富——雲岡石窟遊記

你知道中國有哪四大石窟嗎?對了,就是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還有我今天要來到的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000米,現存主要洞窟53個,大小窟龕252個,大小造像五萬一千多個,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雲崗石窟創建於公元450年,迄今已有約1560年的歷史。雲岡石窟的開鑿比敦煌石窟晚94年,較龍門石窟早35年的時間。它以建築規模之大、塑像形體之高、保存之完整,而聞名天下。

聽說這是一個佛教盛地,有我們不熟悉的雙腳交叉佛;也有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彌勒佛。姿態和名字各不相同。佛像數不勝數,雲崗石窟大部分是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前的作品。佛像的形狀一般是厚唇、高鼻、長目、寬肩,有雄健的氣概,體貌表現了少數民族的特徵。當然,也有例外。有一些是明朝重新刷上彩釉的“改良型”佛像。這么多佛像中最大的有17米,而小的卻只有2、3厘米。

下面我們去看看整個雲岡石窟最大的一尊佛像——釋迦牟尼佛像。他雙腿交叉,盤坐在地面上,上身直挺挺的。身上披著一件彩色的大袈裟,端莊的面容,讓人們一看就知道他是釋迦牟尼。他的眼珠子是琉璃珠做的。由於天長日久,眼眶風化,“眼珠”就掉了出來,只留下了兩大窟窿。這尊佛像高17米,據說,兩個膝頭上可以坐100多個人,一隻腳上可以站12個人,一根中手指也有4米多長。個兒真大啊!

雲岡石窟里的很多佛像全身上下都布滿了洞洞,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原來這是乾隆皇帝為了保護這些佛像,減少風化,讓我們後人也能看到,就叫工匠在佛像全身糊上一層泥。可是沒過多久,泥幹了後就會脫落,於是便想了個辦法,在佛像全身鑿滿洞洞,在裡面填上泥拌草,然後再在佛像表麵糊上一層厚厚的泥,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延長泥的脫落時間,這樣就減緩了風化的速度。

聽導遊說,雲岡石窟原來的規模比現在大10倍,我不禁感嘆,沒想到我們的祖先在1000多年前就有如此精湛的雕刻藝術了,這真是留給我們一件寶貴的“財富”呀!

雲岡石窟900字作文篇3

雲岡石窟

各位尊敬的遊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世界聞名的石雕藝術寶庫之一—雲岡石窟!我就是你們的導遊,大家叫我小宋就ok了!

這裡在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20xx年才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20xx年5月8日,大同市雲岡石窟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已成為國內各界人士參觀遊覽的重要場所,也是國際友人傾慕和嚮往的旅遊勝地。

現在,我們就走進這個石雕藝術寶庫了,請各位在參觀過程中不要亂塗亂畫,破壞遺產等。在這綿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幾米,小至幾公分,巨石橫亘,石雕林立,蔚為大觀。他們有的正襟危坐,栩栩如生,有的載歌載舞,神采飛揚,或擊鼓或敲鐘,或手捧短笛,或懷抱琵琶,悠然自得,笑迎遊人。這些佛像、飛天、贊助者、供養人的面貌和衣飾上,都留有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這些佛像與樂伎刻像,還明顯地流露著異域色彩。在我國傳統雕刻藝術的基礎上,吸取、融匯了印度犍陀羅藝術及波斯藝術的精華,這是我國古代人民創造性勞動的智慧結晶,也是他們與其它國家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

整個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公元460年,由當時的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現存的雲崗石窟群,是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大家看!整個石窟分為東、中、西三部分,石窟內的佛龕,象蜂窩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鑲嵌在雲岡半腰。現在,大家在這個窟集合,我身後的這個算一個東部石窟多以造塔為主,故又稱塔洞;現在,這個巨大的窟屬於中部石窟,這種窟每個都分前後兩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頂布滿浮雕;現在我們所在的這個窟在西部石窟這一帶里,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補刻的小龕為最多,修建的時代略晚,大多是北魏遷都洛陽後的作品不過,兩者雕出來的人物都栩栩如生。總體來講,整座石窟氣魄宏大,外觀莊嚴,雕工細膩,主題十分突出。這石窟中雕塑的各種宗教人物形象神態各異。在雕造技法上,繼承和發展了我國秦漢時期藝術的優良傳統,又吸收了犍陀羅藝術的有益成分,創建出雲岡獨特的藝術風格,對研究雕刻、建築、音樂、宗教都是極為珍貴的資料。

現在,我們就來邊走邊欣賞著美麗的雲岡石窟吧!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對我的支持和信任!歡迎再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