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紀念館800字作文

進入老舍紀念館,映入眼帘的是老舍銅像,屋外種滿了竹子、芭蕉,時不時傳來布穀鳥的叫聲。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老舍紀念館800字作文,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老舍紀念館800字作文篇1

觀老舍故居

訪名人故居——老舍,“字舍予”

——離歌

已經記不清第一次讀老舍先生的作品是什麼時候了,只記得這么多年來,我都津津樂道於老舍先生獨特的“老舍式幽默”。今天有幸來到了老舍先生的故居,真的是讓我感觸頗多。

老舍先生的故居真是很難找,費了半天勁才找到了那個豐富胡同。那是個絕對安靜的小院,跨過門檻,一打眼的就是一個很娟秀的“福”字,然後便是一個年過花甲的老者微笑著迎了上來。

小院不大,安安靜靜的氣候,三棵柿子樹的樹冠已經漫到了屋檐上,樹上拳頭大的柿子就那么掛著。一簇簇的花中間圍著一尊人物的塑像,乾瘦乾瘦的,帶著眼鏡,面色安詳堅毅,那就是老舍先生啊。

三個展廳分布在三個方向,裡面還有一位老人在安安靜靜的整理館內的東西。那就是人民藝術家生活了十六年的地方么?安靜極了,滿園的花花草草,恬靜的氣氛美極了。但是真的,太簡單了。舍予舍予,難道真的舍了自己予了我們?

我在裡面跟家人一起細細的看了每一處地方,一字一句,每一個圖畫和視頻都仔細的看完,最後來到了老舍先生生前的房間。裡面布局很簡單,然而誰又能想到那其實是和齊白石大師、郭沫若先生等一位位名人飲茶賞文的地方呢。裡面有老舍先生的大幅遺像,那位在館內工作的老人跟我詳細的說了很多老舍先生的故事:“……我啊,這每天早上穿上工作服,我就開始把著院裡每一處地方好好拾掇拾掇,先跟老舍先生說說話,也免得他寂寞……這玻璃啊,我都擦出感情了你說是不是?”那時候,我又一次體會到了,人們對老舍先生的留念。

已經下午三點了,我足足在這個不大的小院裡呆了三個小時,走出來的時候,再回望那柿子樹,那老舍先生和他夫人熱愛的丹柿小院,看著他們一起鬥魚的魚缸,看著老舍先生去世後他夫人每年回來寫的由“多”“福”組成的“福”字,看著那拿起抹布細細擦拭木門灰塵的老人,和那位濕了眼眶講述老舍先生一生的老人,我也默默地,轉過身,對那寧靜的一切深深地鞠了一躬。

門口寫著免費開放的四個字,迎著匆匆過往的遊人,不論藍眼睛的黑眼睛的還是什麼別的,都只是想起來老舍先生勤儉愛國的一生,和家人們的那種溫和。

那是文革時期隕落的巨人,他就是那一位盡心盡力為了文學奮鬥一生的小卒——長眠在我們的記憶里,永遠受人愛戴!

老舍紀念館800字作文篇2

追尋老舍的足跡——濟南老舍紀念館遊記

放假前就聽說濟南老舍紀念館免費開放了,七月的一天,爸爸帶我去瞻仰老舍紀念館,追尋老舍的足跡。

濟南老舍紀念館在離我家不遠的一條小街上。走到南新街五十八號,看到在那紅漆大門上,懸掛著一個大匾,上面有八個綠色的字:濟南市老舍紀念館。正衝著大門的是一面白牆,上面有一個很大的福字。爸爸告訴我,這面牆叫影壁,古代人認為它能擋住歪風邪氣。走進院子,我環視了整個院落:紀念館分正房和兩側廂房,院子裡有一眼水井,一口大水缸,還有一棵石榴樹,據說都是按照它原始的布局修繕的。

走進正房,首先映入我們眼帘的是有著一張木質八仙桌和兩個木質太師椅的客廳。客廳的左邊是書房,裡面有椅子和桌子,還有一個書櫥,老舍先生就在這裡創作了《濟南的冬天》、《濟南的秋天》、《貓城記》作品。客廳的右邊是老舍先生的臥室。在臥室里只有一張床、兩把椅子和一張桌子。東西廂房主要展出了老舍在濟南的生平事跡,分成“人民藝術家”、“老舍在濟南的足跡”、“老舍筆下的濟南”三大部分。東廂房裡面的牆壁最頂端,各有一條褐色的板子,上面寫著老舍先生在濟南寫的作品,有《濟南的秋天》、《濟南的冬天》、《濟南的春天》……在四周的牆壁上,是一些有關老舍先生的介紹。最後,我們來到西廂房。這裡面,是老舍先生在濟南發生的一些故事。

“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在《濟南的秋天》中,老舍先生這樣深情地寫道。他對濟南的喜愛溢於言表,他是把濟南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的。我為自己生在濟南而自豪。我們應該愛護我們的家園,把濟南建設好,同時也要進一步挖掘老濟南的人文資源,開放更多的名人故居,增加濟南的文化氣息,讓大家都來了解濟南,熱愛濟南,把我們的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

老舍紀念館800字作文篇3

參觀老舍舊居

太陽公公露出了笑臉,鳥兒們唱著歌,花兒隨風跳著歡快的舞蹈,多么愉快的一天又到了。今天,我們六一中隊來到了北碚,去參觀盧作孚舊居,老舍舊居,梁實秋舊居。然而,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老舍舊居。

來到了老舍舊居,四周施工機器轟鳴著,一樓一底的老舍舊居對面,立著高大結實的施工塔架。背後,則是一棟高高的居民樓。而老舍紀念館絲毫沒受這些影響。進入老舍紀念館,映入眼帘的是老舍銅像,屋外種滿了竹子、芭蕉,時不時傳來布穀鳥的叫聲。

走進屋子,一種嚴肅感油然而生。在這間幾平方米的小屋中,老舍卻創作了經典名著{{四世同堂}}等許多著名作品。他一生筆耕不綴,有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然而,讓我最感興趣的還是{{四世同堂}}的漫畫。

來到了漫畫區,你瞧,他們逼真的動作表情,讓我回到了那個時候。

這時,我仿佛回到了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被日軍踐踏的北京城。身為四世之尊的祁老太爺,他是最懂得是與非、愛和憎的人。兒子祁天佑是一個正派的生意人,結果反受日本人敲詐勒索,遊街示眾,被逼投河自盡。次孫祁瑞豐貪圖安逸享受當了漢奸。祁老人曾孫小妞妞被活活餓死。小羊圈胡同的其他人或抗爭,被出賣,弄得家破人亡;或苟且偷生,認賊做父;有人被屠殺,有人被逼瘋……唉!倭焰囂張,國土淪喪,生靈塗炭,家庭離散,這是中國人想要的嗎?何不推翻日本侵略者呢?

老舍曾經說:“我只有一隻筆,這支筆是我的本錢,也是我的抗敵武器……我由青島跑到濟南,由濟南跑到武漢,而後跑到重慶,這是流亡,是酸楚,是貧寒,是興奮,是抗敵,也就是八方風雨。”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時候,老舍一直用他的筆戰鬥著,他很少像魯迅一般戰鬥得鏗鏘亢奮,他總是用一種平淡不失諷刺的語言匍匐著,前進著。溫柔的筆觸顯然比尖利的刀子更有威力,那文字正一點一點侵蝕著敵人的領地,告訴我們陽光就在堅持的後面。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一腔無聲血,萬縷慈母情,為雪國恥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後生。”中華人民們,你們何時才能掙脫日本侵略者的魔爪,重見自由,一起去“重整河山待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