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018高考滿分作文議論文

本想與他交談,可惜,他不在。我漫步於草廬旁,落葉已積了八層。他真的在這裡住過嗎?還是讓他的智慧隨著自己的身影飄走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智慧是一間寂寞空屋

夏雨初霽,於校內一棵不知名的老樹上,拾得一隻蟬蛻,很好的中藥。

一顆露水滾落。就著千千萬萬露水的光芒,我看清了這隻晶瑩剔透的蟬蛻,這是一間寂寞的空屋,惹人懷想蟬那令人敬佩的、生命的智慧。

如同大自然一樣,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智慧即是一間寂寞空屋,不盤花簇錦亦不金碧輝煌,只如蟬蛻一般在灰色的雨幕中微微閃耀著一星光華,於漫漫長夜中點燃了一豆燈火。

寂寞空屋,耐得住寂寞亦拒絕悲涼。蟬之生命有限,於陰暗潮濕的地下蟄伏數載只為了一個夏天。數千個寂寞長夜它們無言熬過,待到一朝羽化,便成為盛夏最出色的歌者。這時,它們的生命已然垂垂老矣。人之老年,免不了自憐自哀,憂傷慨嘆,哪裡來的心情唱什麼歌呢?可蟬偏不。“烏髮如銀”的時節偏要日日歡歌,這便是生命的大氣度。

寂寞空屋,可有形可無形,是一個人此生生命存在的證據。人之智慧便在這空屋中歲歲積澱,蘊於血脈的最深處。項脊軒,舊南閣子也。這是歸有光的寂寞空屋。室僅方丈,容不下金銀珠寶亦容不下繁華如夢,容得下的僅是那一份割捨不斷的回憶。“某所,而母立於茲……”歸有光在這裡讀書成長,身後有母親噓寒問暖的身影。空屋雖寂寞,此心卻溫柔,體察父母親情,就是我們最平實的智慧感悟。

寂寞空屋,給高蹈以平實,給浮華不定的心靈以腳踏實地的依靠。史鐵生活到最狂妄的年紀上忽然殘廢了雙腿。他的世界,從此不再有歡笑嬉鬧。他走進地壇,走進百代帝王家遺落下的那一間寂寞空屋。他看見葉上陽光、花間蜂蝶,他聽見這世界繁華落盡,生命一如往昔的答案。“死亡是一個必然來臨的節日”,史鐵生如是說。他的生命於此一間寂寞空屋中褪去了年少氣盛,褪去了高蹈與不切實際的幻夢,他擁抱敞開的生命之門,成為智者。

人活於世,往往被各種各樣的幻光所眩惑,心靈與智性迷失在追逐所謂天堂的路途中。其實,“天堂不是一處空間,不是一種物質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坦途。”我偏居一隅,獨擁這一方智慧的寂寞空屋,我已在天堂。

莊子的智慧

推開莊子的門,他不在。

本想與他交談,可惜,他不在。我漫步於草廬旁,落葉已積了八層。他真的在這裡住過嗎?還是讓他的智慧隨著自己的身影飄走了?

“不,我可以證明他在這兒住過。”循聲望去,原來是池中探出頭的魚。“我是他筆下快樂的魚,他從未想過自己是怎么知道惠施是快樂的,但他卻知道我是快樂的。他現在的確不在這兒,但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他可能在清風中與你交談;也可能在這碧波里映出你的真實,你的心靈;他多半融入了你的心中。”魚搖動著尾巴,游遠了。我站起身來,這可以照透人之心靈的碧波,不就是莊子的智慧嗎?

不知何時,肩上停了一隻蝴蝶。“他帶走的是我,留下的卻是他。我們在夢中飛舞,在花間大笑,我們讓後人疑惑已久,可我們卻感知著對方。他對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為他妻子的解脫而開心。他無時無刻不在微笑,也無時無刻不在思考。他讓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紋一樣美艷。他選擇了我,讓自身也升華得如此美麗。”蝴蝶撲閃著翅膀,飛入花間。我閉上眼,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莊子的智慧嗎?

“你是官吏?”腳邊爬來了一隻老龜。“不,不是,和你一樣不是。”我俯下身子。“好得很,清爽得很,莊子曾以我為喻,拒絕相位。其實,這泥土並不髒,曳尾於其中真的是世間最快活的事兒。有人曾問我帶著這么重的殼行走累嗎?殊不知,我早就把殼視為自己的血與肉,又怎的會覺得累呢?就像有人問莊子讀那么多書累嗎?在自然中行走累嗎?書與自然早已是他的血與骨,何談受累呢?”龜轉過身,爬向淤泥深處。我直起腰來,原來這淤泥中也蘊藏著莊子的智慧呢……

莊子生於亂世,在世間唱著屬於他自己的狂想曲。他讚嘆自然的偉大與人的渺小。並不是我們離莊子的智慧太遠,而是塵世的塵埃遮住了我們的心扉,困住了我們的腳步。自然是偉大的,人類是渺小的,但當二者合為一體時,人的渺小也就不可見了。這才是莊子智慧的根本嗎?

我不禁嘲笑自己的淺陋,竟在這裡等莊子回來。我應當去大自然,應當去世界上的每一角,去尋找,去拾起他遺留的智慧。

“倔”和“笨”的力量

大躍進時期,朱東潤老先生作為復旦中文系主任,自然被推上講台作“多快好省”宣言。可是老先生卻牙根緊咬,面色難看。簡直要上刑場似的,支吾了半天才說出話來:“我原計畫五年完成的三本書,現計畫三年完成!”話音剛落,台下便是一片鬨笑之聲。“太慢了!”可是老先生的倔勁卻上來了,說什麼都不肯再讓步:“不行!不能再少了!最少三年!”

這若是被日碼萬字的當代作家看見了,怕也是要笑掉大牙的。何必這么“倔”?何必跟“效率”較勁?簡直是一根筋!

的確,對於講求效率的智慧的當代人來說,這樣的做法,實在是不知變通,乃至於冥頑不靈了。三年,豈止是三本,著作等身怕也不是問題。只要願意“坐家”,輕敲鍵盤,日碼萬字也能輕鬆搞定。只是,如此隨緣、如此寫作,其成果怕也如稀釋過的咖啡,醇香不再,喝起來恰如變了質的白開水。

同樣“冥頑不靈”的,還有歷史學家江衍振老先生。他曾一度名聲鵲起,然而他的出名,卻不是因為有多少的“智慧”,而是因為“笨”。十多年的時間,老先生統共寫了三本書,加起來不過七十餘萬字,平均到每天不過百餘字。然而,為了蒐集史料,老先生訪遍了各地圖書館、書庫,翻閱了兩千多萬字的史料,直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如此辛苦如此笨,甚至弄得幾天幾夜不眠不休,最終才有了那么一點老笨結晶。然而,這樣的著作,定心讀來,方知是“字字含血”啊!

二老的作為,認認真真地昭示:真正的智慧,往往始於“倔”、成於“笨”,在於甘坐冷板凳,倔傲地向浮躁叫板,堅定地從“笨”處著手。古人吟詩“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方才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震撼。然而,這種精神離今天的我們實在太遠了。在速度與效率所帶來的緊張與刺激中,精品之作也離我們越來越遠。我不敢說今天市場上的作品全部流於平庸,但在市場利潤的引誘下,可以肯定的是,有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作品,早已隨浮華而去!“流水落花春去也”,這流失了的春華,恰恰是我們最可珍惜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