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教育六大怪胎之“高考滿分作文”六百字

文章摘要:解讀中國教育六大怪胎之“高考滿分作文”作文因為在每一次哀傷的背後,都會有一份成長的喜悅,就如同松柏凌霜雪而禰勁,春天總是伴隨在嚴冬之後?只因她也在問著,“為什麼歡樂總是乍現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好的時光。我沖他笑了笑,已然回到書房寫作,以免靈感走失。我凝望天空,尋找七彩羽的身影,廣袤的天空竟然嗅不到一絲七彩的味道!

同前幾個話題一樣,滿分作文也應該是中國獨有的“怪胎”。試想,人的眼光不同,審美觀念不同,對事物的感覺也必然不同。如同美女的概念,有“環肥”,有“燕瘦”,但把“環”與“燕”所處的時代對調一下,她們還是“美女”嗎?所以,我一直認為所謂滿分作文的概念實際上就是一個主觀武斷不負責任的命題。

我不否認第一個打出滿分作文的閱卷老師是出於好心,但第一篇滿門作文卻成了中國作文“騙局”的導火索。如今,有那么多的人靠“滿分”二字吃飯,有那么多的人在吃滿分作文,出版社吃、高考名師吃、紳士吃、騙子也吃。

在“滿分騙局”被揭開之前從沒人懷疑過這個“怪胎”的真實性,甚至真相大白之後還有人不願意相信,為什麼?因為中國人過於迷信權威,過於追求“完美”,誰也不會考慮這所謂的“滿分”究竟是誰寫的,誰也不會去分辨59分與60分究竟有什麼差別。

如果“滿分”在最初是一種獎勵與鞭策的話,那么後來的滿分就成了一種功利。學生以寫出滿分為理想,教師以教出“滿分”為榮耀,而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考出“滿分”不惜交給騙子大把大把的鈔票。但事實上,文學素養是天賦與後天薰陶的結果,不注重內因的外部“催肥”只能是適得其反。因材施教成了一句空話,注重學生的特點早就不知去向,可憐的孩子面對著不知是哥哥、叔叔還是爺爺寫出來的毫無軌跡可尋的“天書”,只有望“滿分”興嘆的份兒。

不清楚明年還會不會出現,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很多人還盼望著它出現,不然那些出版社和名師們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