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深圳一模語文作文優秀範文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在一次追思“文化崑崙”錢鍾書先生的活動中,清華大學一位老師這樣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前面還有兩句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便是讓我們心有所止,心在焉。錢先生學問做得如此出色,就是因為‘心在焉’”。但是看看我們周圍,看看我們今天這個社會,有多少人則是“心不在焉”……

請以“心要在焉”為題,寫一篇議論文,不少於800字。

□向婧 深圳中學高三(2)班

莊周瀟灑游於世間,文與可畫竹栩栩如生,只因心在焉;量子論劃亮了物理的天空;《悲慘世界》震驚文壇,只因心在焉。心不在焉,幸運的蘋果便不會落在你的頭上;心在焉,方能傲然立於天地之間。

心在焉,先要有一顆寧靜的心。這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而是要寵辱不驚,淡泊名利。不為欲望所纏繞,這樣才能做到用心專一。

電影《七宗罪》里年輕的警官,心有顧忌,被狡猾的殺人犯利用他的妒忌與憤恨,以及獲得富足生活的渴望,而被引誘開槍,要在監獄中終老一生。相反,那個年邁的黑人警察,寵辱不驚,所有心思都花在抓兇手上,自然能明辨是非,沒有捲入七宗罪的漩渦,此即心在焉。

心在焉,也要有不顧一切的勇氣。很多時候,全身心投入是需要勇氣的,要的是不顧他人的譏諷與嘲笑,要的是失敗了從頭再來的勇氣。化學家格林尼亞曾是一個不學無術的花花公子,成天流連於舞會與晚宴,因此當人們得知他要去學化學時,紛紛嘲笑他,他的同學也都看不起他。但格林尼亞從不掩飾自己昔日的無知,一心向學,最終發明了格氏試劑,獲得諾貝爾獎。沒有一往無前的勇氣,前進道路上的一顆石子也能阻擋你的步伐,有了勇氣,即使泰山臨於前亦無所畏懼。

心在焉,更要有一種信仰。今天社會上很多人常常“心不在焉”,重要的一點就是缺乏信仰。他們終日碌碌無為,不知道為何而生活,更沒有為之奮鬥終身的信仰。這種信仰不限於宗教,而是對真理的追求,對生命意義的不斷探索。蜚聲四海的瑞士表以其精確、優雅、純手工工藝而暢銷。制表匠們一直秉持著不差一分一厘的準則,終其一生都在不斷追求更精確更優雅的表。有了這種信仰,才能做到心在焉,才能做到極致。

因而我們現在要心有所止,用寧靜的心和披荊斬棘的勇氣,去追求自己的信仰,才能無愧於天地,無愧於社會,更無愧於自己,方能傲然立於世。心要在焉,需要我們時刻銘記。

【教師點評】

這是一篇考場作文。文章重點論述實現“心在焉”的條件,“寧靜、勇氣、信仰”,這正是當下的我們做一件事情缺少的精神境界,具有一定現實意義。三個分論點清晰,具有邏輯性。分析問題時,論據和論證結合緊密,三個層次整齊勻稱。但文章有模式化的痕跡,論據較單一,缺少生活氣息。

(深圳中學語文高級教師 劉艷平)

【非師點評】

從作文所引用的材料看,應該說作者記下了不少典故。但正是這些典故成為的文章“模具”。從第一句話開始,作者就一股腦地往“模具”里倒典故,以致忘了命題的追問:我們周圍,今天這個社會,有多少人是“心不在焉”……

其實當今中國社會有太多的“心不在焉”———心不在本職工作,卻花大量的時間去交際,去炒作,去鈎心鬥角爭權奪利;官員不想當公僕,老師不潛心於教育,研究人員不專注於科研,學生不認真學習……真是“三十六行,行行出狀況”!雖然要求寫的是“心要在焉”,但寫出“心不在焉”的現象、實例和危害,就已經完成了大半的論述;如果能洞見各行各業都有“心不在焉”的根源,那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