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題目解析及範文:評價他人的生活

作文題目】

寫作(70分)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更容易進入大眾視野,評價他人生活變得越來越常見,這些評價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人們對“評價他人的生活”這種現象的看法不盡相同,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種現象的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命題分析及點評:

今年上海高考的仍然是材料作文,但是命題在形式上向全國高考卷靠攏,出現“任務驅動型作文”的端倪,讓學生大跌眼鏡。冷靜下來仔細分析,想要寫好這篇作文,立意的深度是關鍵,除了表明自己對社會現象的看法外,仍需要反思和方法,這和上海老師們一貫訓練的思辨思維、邏輯思維一脈相承。

從材料特點來看,材料立足於社會現象,是要求學生對“評價他人生活”這一社會現象的再思考。

詳細分析材料中的命題邏輯,其實不難發現,材料中已經隱含了很多可以寫作的要點。第一,在開頭就提到了“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標誌著這是一則非常“接地氣兒”的材料,我們可以回顧一下之前上海高考作文的材料,大部分都是哲人說、著名影視文學作品說等等,很少立足社會現象要求學生分析。第二,接下來的兩句話其實是在說“評價他人生活”的前提條件,一個是人們的生活更容易被大家看到,一個是人們的評價越來越常見,那這樣的兩種現象是如何導致的呢?同學可以把它分成如上兩個層面分析,則更加能夠增強這篇作文的層次感。第三,說影響,材料中只是說評價他人生活的現象會造成越來越大的影響,但是具體是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沒有說,這就給同學留下了正反兩方面的寫作空間,可以讓同學們自由發揮自己的思辨性。最後,再給這個材料冠上“任務驅動”的帽子,體現了高考命題人對全國高考的關注和借鑑,同時,讓這則作文更像是一個給材料的話題作文,拓展了學生思考的維度和寫作的角度。

從命題思維上來看,其實,今年的作文命題是有一定的“先兆”的,先是去年全國卷一要求考生針對“女兒舉報父親開車時打電話”這一社會事件進行分析評論,設定了“任務驅動”,再是近兩年上海的模考題中流露的對社會現象的關注,如20xx年靜安區一模、20xx年浦東新區一模、20xx年楊浦區二模等。

以往的上海高考強調對人性和個體生命的關注,強調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對自身的塑造,體現了哲學思辨性等等,通常是這種看上去非常“高大上”的話題。而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則更增添了一絲“煙火氣”,從社會上的熱點話題入手,從同學們身邊唾手可接觸到的事物入手,為什麼這么說呢?材料中說的“現代社會的發展”,同學們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吧,也正是這一點為“評價他人生活”營造了“溫床”,繼續想一想網際網路時代的產物,微博、新聞直播、自由評論的環境等,都是同學們可以選擇寫作的素材。所以對同學們來說,這個作文的寫作“門檻”不高,同學們都有話可寫,那評分的依據就在於學生思考力度、語言分析能力和論證思維了,從這一點上來看,可以看出命題者的匠心別具。

【優秀作文】

你活好自己了嗎?

按一些幽默程式設計師的說法,“別人的生活在你看來是.jpg,但在他自己看來則是.gif”。大致意思就是:你看到的是別人的表象,而不是他人生的真實演繹。

一位穿著簡陋的婦女,身後跟著一個孩子,似乎很是畏懼她的母親似的,這一路都沒敢和她母親對視。想必,那是個嚴厲的母親。走到捷運站台,一名白髮蒼蒼的老人正拉著二胡,身旁放著一隻鐵盤,裡面只有零星幾枚硬幣。婦女經過老人身旁時,一臉嫌棄的轉過腦袋,對孩子說:“看吧,多可憐。你要是不聽話,以後也會活成那般模樣。”我在一旁靜靜的看著。孩子膽怯地點點頭,跟著母親走了。

那般模樣?

那名婦女能出此言,必然是發自內心的。不過,分明是發自內心的自卑。很明顯,她也不過是個農村婦女,只是來到大城市,這才顯得神氣活現。

由此,不禁想到:評價他人生活的同時,你的評價可能恰好就是你內心的真實寫照。當一個人是自卑的時候,看到別人光鮮的生活時,更多的是羨慕,嫉妒,甚至上前恭維。我也許不得不去猜測那位婦女的生活,也許也是十分辛酸,十分貧苦,不那么如意吧。

這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也許每天都會發生,以至於被人們漸漸淡化了。

再說唐朝的大詩人劉禹錫,曾被“送”給一間“陋室”,簡陋到比當今的“蝸居房”還要簡陋。人們紛紛議論著劉禹錫的生活該將是如何悲慘如何不悅,同時也有慶幸自己沒有違背官府,生活還沒有落得這般下場。但實際上劉禹錫那種安貧樂道的心態早就將他置於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境界了,該寫詩寫詩,該喝茶喝茶,日子過得閒適愜意。

別人的生活需要你來議論嗎?一個表面光鮮的公司總裁背地裡可能是個境界一般的俗人;而一個落魄的流浪歌手也許會因為自己時常追逐著夢想的生活而思想變得無比光鮮。生活,是活給自己的,不是活給別人看的。

別人的生活你擅長議論嗎?我認為,對他人生活的評價,可能就是自己生活狀況和生活態度的真實寫照。一個生活樸素閒適的文人若是路過劉禹錫的舊宅,也許會感嘆:雖然住宿條件惡劣,但是這裡清新的空氣,幽雅的環境……多么令人神往!

而一個虛榮心強,實際上內心自卑的官吏,也許也會感嘆:這樣破舊簡陋的屋子,恐怕在無數個日夜裡他都睡不著覺吧……看看這台階,到處是青苔……自卑的人評論他人的生活,更多的是對自己的一種慰藉,但這始終是自卑的表現。

不過,想要公平地議論他人的生活,始終是很難的。每個人的心態多有不同,真正公平的議論只能是來自“別人”自己的。

每個人都是“別人”。

所以活好自己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