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卷高考滿分作文:用微光照亮自我

作文真題】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一個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人們對自己心靈中閃過的微光,往往會將它捨棄,只因為這是自己的東西。而從天才的作品中,人們卻認出了曾被自己捨棄的微光。

【滿分作文】

泰戈爾有一首著名的小詩:河的此岸暗自嘆息,一切歡樂定在對岸:河的彼岸一聲長嘆;歡樂盡在對岸。

人們總是覺得“這山望著那山高”,或者“直把杭州作汴州”,同樣,人們對自己心靈中閃過的微光,往往會將它捨棄,只因為這是自己的東西,而從天才的作品中,人們卻認出了曾被自己捨棄的微光。

時光流變,讓昔日的微光成了渺然的虛恍無痕;歲月的塵埃,讓思想的結晶鎖在了知音寥落的舞台。這不僅是人類的悲哀,更是思想文化的悲哀。

表面上這樣的悲哀源於外界因素的挑釁和誘惑。薩特犀利地揭示了一個人們不願承認的現實:科技對人文的漠視和侵害。現今各類萬能的搜尋工具早把人心靈中閃爍的微光掐死在了搖籃裡面。然而在本質上,悲哀源於人類的 “三心”:菲薄之心:認定自己的思想只是“下里巴人”而非“陽春白雪”;依賴之心:對於一個事件或一個命題,習慣性地請求網路,缺乏獨立思考;慵懶之心:即便靈感一閃而過也懶得速記下來,過腦即忘隨風而逝。

科技的發展與人類的 “三心”結為聯盟,微光成了奢侈,似乎靈感只屬於天才,微光是一門 “絕學”,這樣的後果是科技在掌上眉飛色舞,糜爛生活的姿態大行其道,可堪思想之花的枯萎頹敗,靈感乍現的涸澤枯竭,社會文化氛圍的淺顯薄弱。

然而,當繁華落盡看到天才作品裡被我們捨棄過的微光時,我們會是怎樣的感受呢?值得注意的是,社會的發展從來是靠大眾文化的前進,與每一個個體的微光息息相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點燃微光,亦能照亮整片天空!

首先,這需要基礎教育的普及和平等,從“博”而後“專”,改變公眾對有關學術、靈感的想法的一貫仰望,以一平和的眼光看待,大師出於大眾,教育的發展可以營養培養大師的泥土。其次,可以學習西方開發出靈感的新載體。國外有專家開發了一款遊戲,玩家可以任意組合,尋找蛋白質結構,每個個體都有可能成為發現蛋白質的大家。再者,我們應逐漸告別“三心”,別讓自己的菲薄,依賴、慵懶主宰了思想,限制了微光。

當我們重拾自身的好奇心去關照生活,我們的微光能聚成一片,集體的微光終成一片光明,照亮的不僅是思想文化界,亦為社會的發展照亮了前進的方向。

微光屬於天才,更屬於大家。我說:河的兩岸歡聲笑語,一片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