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廣州二模作文範文:讓數據不再冰冷

作家梁曉聲曾把現今的中國分為三個中國:數字中國,網路中國,身邊的中國。而美國也有一句諺語:“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須用數據來說話。”數據,已走進並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數據成為了我們度量科學、衡量生活的標準。但生活在數據之中的你我,可有冰冷的感覺?

曾經,我們無限地推崇數據的重要性。百年中國,屈辱百年,一窮二白的我們急需用數據來說話,用數據來證明我們的進步。回首那瘋狂的大躍進時代,我們把強國夢幻化成那“趕超英美”的鋼鐵生產數據;改革開放初期,我們也把富國夢量化成那不斷飆升的GDP數據;而具體到個人,我們也把對幸福生活的追求異化為那一連串不斷增加的人民幣數字。國家的振興富強,個人的自我實現,好像都和數據緊密相連,數據的作用被無限地放大,以致衍生出可怕的“唯GDP論”、“財富論”。當一個國家、個人,把自己的前進僅僅寄希望於數據之上時,難道沒有一絲冰冷的寒意?沒有一種被逼迫至死角的壓抑感?

無可否認,當我們對一個事物進行評價時,數據有著其一定的客觀性、合理性,尤其在崇尚科學的西方,數據成了科學的度量,成了度量一切的標準。但東方千百年來的智慧也告訴我們:物極必反。當把一個標準的作用放至無限大的時候,也是這個標準產生異化的時候。在數據說明一切的思維下,我們的鋼鐵產量喜報捷報,但質量卻不敢恭維,大躍進變成了數據的浮誇,變成了經濟大倒退;我們的GDP一路飆升,但其中又多少是注了水分的數據,不得而知,而在光鮮的GDP數據的掩蓋,又有多少民生問題被解決了?又有多少百姓訴求被接納了?當我們手握現金,抑或是看著銀行卡了那一串長長的阿拉伯數字,我們的雙手是否乾淨?我們的內心是否安穩?我們的人情是否依舊?數據不是唯一,更不是萬物的尺度,它只是不同的數字,而冰冷的數據不會溫暖我們的內心。

但幸好,人終究是人,我們不會也不可能完全被數據所控制,以致只能生活在冰冷的數據之中。我們的政府不再只是一味追求GDP發展的數據,國務院政府報告也不再把保持8﹪當做預期目標,而把目光放在了民生問題的解決上,民眾的幸福成為關注的熱點;當20xx年汶川地震,今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時,政府也不再把傷亡人數用一個冰冷的數據來代替,而是把所有的遇難同胞的名字進行公布,讓死者安息,生者欣慰。試問,當看到一個個同胞的名字在電視螢幕上滾動時,是不是比看到一個冰冷的傷亡數據更加溫暖,更加貼心?

拒絕那些冰冷的數據,讓數據也能溫暖人心,此時,我們就離幸福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