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高考作文範文:時代需要“老規矩”

20xx北京高考作文參考範文:時代需要“老規矩”

提到“老規矩”,現代的年輕人都會嗤之以鼻,認為那都是陳舊的東西,沒有一點實際的用處。所以當今社會裡,“老規矩”正在不知不覺地消失,被我們漸漸淡忘。但“老規矩”其實並不是迂腐無用的“老古董”,而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財富。每一條規矩都是無數人的生活經驗總結得出的,裡面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和哲學道理,並不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兩句話。比如“出門回家都要跟長輩打招呼”,這就是一種最基本的禮節,是一種尊敬長輩的表現,也是為了不讓長輩擔心自己出什麼事情。比如去別人家做客時不要隨便動別人家的東西,也是從小就要讓小孩子懂得的禮儀。現在的小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都被爸媽寵著,要什麼就給什麼。所以去別人家串門的時候,就經常會翻主人家的東西,好像是在自己家一樣。主人礙於面子肯定不會說孩子,但心裡肯定會覺得這個小孩不懂事,同時也會覺得家長不會教育孩子。

老人經常跟我們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就是要求我們要有意識地鍛鍊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姿態,做到舉止端莊、優雅,同時也告誡我們做人要正直。現在的小孩子很小開始就有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就是因為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韓國,也有很多“老規矩”。比如一家人在吃飯的時候,長輩開始吃飯後,晚輩才能開始.這是表達尊敬的一種方式。但是如今一些家庭中,小孩先吃,吃最好的,這一類現象也越來越多,完全沒有了“長幼有序”的觀念。

再比如晚輩向長輩敬酒時,晚輩要將杯舉得低於長輩的杯子,用杯沿碰對方的杯身,不能平碰,更不能將杯舉得比對方高,否則就是失禮,晚輩還應該背臉並將雙手舉杯而飲。現在的職場當中,下級向上級敬酒的時候也需要遵守這些禮儀。

通過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這些“老規矩”看起來麻煩死板,但它們蘊藏的含義都是我們應該遵守的最基本的禮儀。孔子說“不知禮,無一禮也”。雖然現在社會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但這些作為人類最基本的準則是不應該忘卻的,否則我們和那些不懂得什麼是禮儀的動物沒有什麼區別。我們必須承認有很多的“老規矩”看起來是有些繁瑣和死板,但這不是我們應該拋棄它們的理由。相反,我們應該開動頭腦,想想怎么把這些“老規矩”變成這個時代的“新潮流”,讓這些寶貴的智慧繼續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

20xx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題(材料作文):

北京過去有許多"老規矩",如"出門回家都要跟長輩打招呼"、"吃菜不許滿盤子亂挑"、"不許管閒事兒"、"笑不露齒,話不高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時不許隨便動主人家的東西"、"忠厚傳世,勤儉持家"等,這些從小就被要求遵守的準則,點點滴滴,影響了一輩輩北京人。世易時移,這些老規矩漸漸被人們淡忘了。不久前,有網友陸續把一些老規矩重新整理出來貼到網上,引發了一片熱議。"老規矩"被重新提起並受到關注,這種現象引發了你哪些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不少於700字。

思考生活中的“老規矩”

20xx年高考北京卷語文科目作文試題分為兩部分,一是分值為10分的一篇微作文,二是常規作文。

今年北京大作文圍繞“老規矩”展開。北師大二附中語文高級教師何杰認為,作文考查學生對“老規矩被重新提起並受到關注”這一現象的認識,體現了命題人對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思考。本題的可貴之處在於體現了中國文化中“文以載道”的思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隱含在題目中。學生在思考“老規矩”時,自然會對其間涉及的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精神有所思考,也對未來的教學起到很好的作用。

通州區教師進修學校語文高級教師徐南南則認為,作文題目中涉及老規矩並不是要考查學生是否了解老規矩本身,題目材料介紹的老規矩體現出的文明、友善、勤儉、節約等生活準則,學生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受到這些準則的影響,也會有自己的思考或體驗。因此,本題目人人有話可說,體現高考考查的基礎性。同時,本題又有思考的張力,學生可以從生活小事入手,以小見大,思考文明習慣養成與傳承,思考傳統文化的當下意義,又使本題具有綜合性和思辨性,能使有思想、有見識的學生脫穎而出,具有較好的區分度,很好地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與套用性。

北京四中語文高級教師陳年年在評論今年高考北京卷“微寫作”時表示,三個自選題目分別對應著不同的考察側重:一是與下一屆同學分享語文學習的體會,在歸納梳理自身語文學習經驗的基礎上,偏於交流,還有語言個性化表達的要求;二是對家長送考現象進行評論,這是對正在發生的、最鮮活的生活場景的感悟、認識,偏於說理;三是用抒情文字紀念自己的18歲,這是正值青春的高三考生對自己青春的記憶,偏於抒情。陳年年談到,以上三個寫作方向,兼顧了語文學科語言運用要求。從表達方式上來說,包括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從內容來說,令考生親切可感、有話可說是其共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