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落榜狀元負責?

】 更多內容請訪問: 中國教育線上高考頻道 推薦: 2006年高考考試大綱發布 · 2006年高考複習全程指導 · 《藝術院校(專業)報考須知》 · 2006高考大綱修訂說明(非正式版) · 27所院校06藝術類招生諮詢實錄 · 2006年海淀區高三期末試題及答案 · 高考資源 高考專題 高考祝福 高考免費電子周刊 有獎訂閱說明    往期回顧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第七期 第八期 第九期 第十期 第十一期 第十二期   16歲男孩李洋幾天內經歷了一幕人生的“悲喜劇”:6月24日,海南省高考成績揭曉,李洋奪得理科狀元;7月10日,有人向當地媒體舉報,稱李洋是“高考移民”;7月13日,省考試局決定,取消李洋報考本科第一批的資格。   一時間,李洋的命運牽動了無數人的心,成為各大媒體、網站的熱門話題。截至7月18日早8時,搜狐網相關調查總投票數已達197705條。對於“如果海南理科狀元李洋是高考移民,你認為該如何處理?”這一問題,67.98%的網友認為李洋應該被清華大學錄取,68.17%的網友認為海南省教育廳應承擔李洋不能被重點大學錄取的責任,而16.85%的網友認為應該由李洋及其家人負責。   網友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了對李洋的同情。一位網友的留言頗具代表性:“我覺得李洋是制度和父母勢利之心的犧牲品。不管怎么說,他只是個孩子,但他引發出來的爭論,恐怕是他想不到的,也是他承受不了的。”   高考移民現象由來已久,並非新生事物。此番之所以引發如此軒然大波,無疑是借了李洋“狀元”身份的光。由“李洋事件”而起,高考移民現象這一頑疾,以及由此延伸出來的考試公平和教育公平問題,再次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   有一種觀點認為,李洋必須要為自己的違規行為付出代價。因為“移民”考生既享受了發達地區高水平的教育資源,同時又擠占了欠發達地區考生應該享受的教育補償待遇,造成對教育公平與公正的踐踏。   西安工業學院教授鄭升旭說:“人生最大的不公平是起點的不公平,也即教育的不公平,而教育的不公平又集中體現為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平等。”他認為,邊疆和中西部地區的教育資源配置遠遠低於沿海和東部地區水平。正是為了補償這一點,國家才在高考錄取中,採取邊疆和中西部省份的錄取分數線低於東部和沿海省份分數線的政策。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國家政策形成的省區間的高考錄取分數落差,是造成高考移民的根本原因所在。當一項制度出現人為傾斜時,與之相關的人的行為必然也會出現相應傾斜。制度傾斜在先,人的行為傾斜在後。   更何況,有關教育公平的現狀,遠較鄭教授指出的複雜。有資料顯示,2003年,北京高等教育入學率達52%,而按照我國《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中國高等教育入學率到2010年方能達到15%。   天津市民周先生幾天來關注著有關李洋的每一條新聞。他痛心地說:“高考移民是國家教育不平等政策逼出來的。不平則‘移’,李洋沒有錯,卻成了制度的犧牲品。”   海南省教育部門提供的數字表明,高考移民逐年遞增,今年更是達到9800人之多,占海南總考生人數的兩成。儘管海南、陝西、貴州、新疆等地年年出台封堵高考移民的政策,但現實的情況是越堵越多,越堵越濫。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歷來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權利。而《教育法》中也明確規定:“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據此,有公民曾對現行高考制度發起挑戰。2001年,3名青島考生狀告國家教育部:請求最高人民法院,判令教育部所作出的關於2001年全國普通高校教育招生計畫的行政行為違反《憲法》和《教育法》,侵犯了廣大考生的平等受教育權。請求最高人民法院向教育部提出司法建議書,督促教育部今後避免作出類似違法行政行為。此事最終雖以考生撤訴了結,但其警鐘至今在人們耳邊迴響。   政治學者黃鐘認為,高考移民事實上是對高考地域歧視的無聲抗議,其罪魁禍首是戶籍隔離制度本身。不是高考移民侵蝕了高考的健康肌體,而是高考不健康的肌體將病毒傳染給了健康的高考移民。打擊高考移民,實際上賦予了引誘者對被引誘者進行懲罰的權力。   回頭檢索洶湧的網評,一面是日益高漲的輿論呼聲:統一全國高考分數線;另一面卻是弱勢地區的普遍憂慮:一旦統一,邊遠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的教育落差將進一步擴大。   傷透了心的李洋,顯然再沒心情理會這一切了。他和父母回到湖北老家,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拒絕接受任何人的問候和記者的採訪。他的叔叔告訴記者,李洋已決定復讀。但他將面臨這樣一種尷尬境遇:他目前雖已是海南籍學生,但如選擇在海南復讀,根據剛剛出台的《海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報考條件暫行規定》,仍不夠條件報考一本。而如果選擇回湖北復讀,他將再次回遷戶籍,成為湖北的高考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