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議論文寫作指導:千萬不要寫成“名人開會”

聯考議論文寫作指導:千萬不要寫成“名人開會”

學生寫議論文或議論性散文,普遍的問題是堆砌論據,被戲稱為“名人開會,名言佳句薈萃”,觀點與論據油水分離,缺少分析說理,鮮有作者的思想,更遑論認識的深度。

一次,我讓學生以“德與才”為題作文。有學生以秦檜為例,寫道:

評價一個人,當他做不到德才兼備,應以德為先。秦檜博學多才,在書法上也很有造詣,他綜合前人之長,自成一家,創立了一種用於印刷的字型——宋體。但他是個大奸臣,其才能並不被人們認可。

這段文字,例子是新穎的,也很典型,但論點+事例+結論,三句話顯得單薄膚淺。如果通過具體分析,闡明論點與事例的必然聯繫,揭示事例豐富的內涵,效果就不一樣了:

評價一個人,當他做不到德才兼備,應以德為先。人們常說“德高望重”,而不說“才高望重”。秦檜博學多才,在書法上也很有造詣。他綜合前人之長,自成一家,創立了一種用於印刷的字型——宋體。按一般的習慣,應該叫秦體才對,就像顏真卿的字型叫顏體,柳公權的字型叫柳體。可由於他人品太差,曾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民族英雄岳飛父子,成為千古罪人,所以人們痛恨其人,雖然用他創立的字型,卻不叫秦體而改稱宋體;就連父母給孩子取名,自秦檜以後再也沒有用“檜”字的,所謂“人自宋後羞名檜”。可見,在人們的觀念中,“德”是高於“才”的。

如此,論證就有了一定的說服力,但還是就事論事,可將其進一步深化:

人們何以如此看重道德?因為道德是人類和諧共存的基石,沒有了道德的淨化與約束,人類比禽獸多的僅僅是才能而已,而盡失道德的才能就是潘多拉魔盒的詛咒。回首往事,沒有道德的才能帶來的災難還少嗎?火藥被化為槍炮奪去千萬人的生命,放射性元素變為核武器讓多少人世代受難。不難想像,人們如果只有才藝,沒有道德,世界將會怎樣:對企業而言,各種假冒偽劣產品會屢禁不止,因為產品質量的好壞,就是人品質量的好壞;對醫生而言,會成為惡魔,買賣器官,因為沒有道德的自律人會為所欲為;即使將毒奶粉、地溝油、劣質醫療器械犯罪者處以極刑,依然會有人鋌而走險。

這樣,通過因果分析,想像推論,議論就有了深度,增強了論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