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作文寫作技巧:審題立意的七大技巧

聯考作文寫作技巧:審題立意的七大技巧

一、問答審題法

即通過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形式進行推斷思考,把與問題有關的內容一一羅列,然後篩選分析,進而將“寫什麼”“怎么寫”等清晰地凸顯出來。如請以“走出這個圈子”為題寫一篇文章,此題就可採取“問答審題法”來審題。

一問: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圈子?

答:是一個現實的環境,是一種生活的狀態,是一個難解的糾紛,是一段難言的情感,是一個痛苦的回憶,是一個不現實的追求……

二問:為什麼要走出這個圈子?

答:因為這個圈子對我或別人而言,是一種尷尬,是一種困擾,是一種束縛,是一種折磨,是一種無奈……

三問:怎樣走出這個圈子?

答:看清這個圈子的實質,清醒地認識自己,果斷快捷理智地作出抉擇。

四問:走出這個圈子後會怎樣?

答:走出這個圈子,是山重水複後的柳暗花明;走出這個圈子,是迷惘困頓時的茅塞頓開;走出這個圈子,是陰雨寒冷後的晴朗溫暖;走出這個圈子,是鬱鬱寡歡後的愉悅欣喜……

四個問題的自問自答,文章寫什麼、怎么寫就清楚明白了。

二、角度審題法

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的材料中往往蘊涵著非常豐富的信息,包含了很多審題立意的切入點,怎樣準確快速地審題立意,找出並選好角度至關重要。怎樣找準角度?我們可以將材料中的某些關鍵字詞或有深刻含義、特別韻味及有特定指向的句子作為依據,結合上下文的語境,進行合理和有針對性的推斷和想像,提煉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形成一定的角度,然後選擇一個角度作文。如2024年廣東卷聯考作文題“與你為鄰”,材料為:

你我為鄰,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鄰”無法迴避,卻可有所選擇。

寫作時,要注意材料中的“有形”“無形”等詞語。所謂“有形”,指的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如今人、古人,世界、環境,動物、植物等;所謂“無形”,指抽象的思想、觀念,精神、品格,心靈、胸懷等。據此,就可有多種角度的立意:

與自然為鄰。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生於斯,長於斯;取於斯,成於斯,因而我們要懂得保護自然,回饋自然,與大自然和睦相處,和諧發展。

與書籍為鄰。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豐厚歷史的沉澱,與書為伴,可以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可以愉悅身心、陶冶性情,可以昂揚精神、激勵鬥志……書籍,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

三、由果溯因法

就是由材料所給出的結果,經合理的推理想像,導出其原因。例如: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世界歌王帕瓦羅蒂到北京來的時候,順便去了一趟北京音樂學院。當時很多有背景的人都想讓這位歌王聽一聽子女的歌唱,帕瓦羅蒂耐著性子聽,不置可否。這時,窗外一男生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無人入眠》,歌者就是從陝北來的黑海濤。他知道自己沒有機會見到帕瓦羅蒂,只能憑藉歌聲推薦自己。

聽到窗外的歌聲,帕瓦羅蒂很是欣賞,了解情況之後親自為黑海濤聯繫出國深造事宜,後來還親自給義大利總統寫信,讓黑海濤如願參加了在義大利舉行的世界音樂大賽,並獲得了較好名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

黑海濤由一個默默無聞的學生,最終在世界音樂大賽上“獲得了較好名次”,取得了成功,這是材料給出的結果。究其原因,是黑海濤的歌聲得到了帕瓦羅蒂的欣賞。為什麼會得到帕瓦羅蒂的欣賞?再深究一步,除了黑海濤本身所具有的潛質和歌唱功底外,還在於他充滿自信,適當地展示自己,推銷自我。

因此,透過現象看本質,本段材料的立意就清楚了:

1、人應當多一點自信。2、應當學會適當地展現自我,推薦自我。3、千里馬不能靜等伯樂,有時需要自己嘶鳴。4、要敢於毛遂自薦。5、弄斧還需到班門。6、要善於抓住機遇。7、好酒還怕巷子深,璞玉尚需名人捧。

四、聯想審題法

由文題或材料生髮聯想和想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地推斷思考,追求新發現,獲得新觀點。

比如,2024年安徽卷聯考一道無材料、無提示語的命題作文“提籃春光看媽媽”就可採用聯想審題法。

此題審題難度較大,主要是“提籃春光”四個字連在一起令人費解,讓人云里霧裡,似乎山重水複疑無路。但是抓住關鍵字語“春光”並由此推斷開去,生髮聯想,就會柳暗花明,別有洞天。由“春光”聯想到美好的事物,由美好的事物又聯想到“豐碩的成果”“驕人的成績”“甜蜜的笑容”“學會了理解”“懂得了尊重”等。有了這樣兩個層面、逐級推斷的聯想,審題立意就簡單多了,文章可以寫成:帶著成果、成績、笑容、理解、尊重、感激去回報媽媽。

另外,由“媽媽”還可以繼續生髮聯想,“媽媽”既可實指,也可虛指,還可泛指。如果“媽媽”是實指,就可寫成得到母愛浸潤的子女在取得優異成績之後探望辛勤操勞一生的媽媽,表達無限感激之情;如果“媽媽”是虛指,就可寫成功成名者對養育自己成長的家鄉、祖國母親表達熱愛之情;如果是泛指,則可寫成帶著豐碩的成果或感激的心情看望體貼關愛學生的女教師、親切慈祥的女長輩等,表達崇敬、愛戴之情。

五、補充審題法

就是把文題或者話題當做一個詞語或短語,在其前或其後添加相關的成分和內容,使其具體完善。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推斷思考,使文章的立意指向更加清楚更加明白。

比如,2024年湖北卷聯考命題作文“舉手投足之間”。怎樣審題呢?我們可以採用給標題添加詞語或成分的辦法來明確立意指向,即改成“舉手投足之間的

“的形式,再填空立意。如”舉手投足之間的智慧“,添加”智慧“一詞,我們可以推斷思考,聯想到諸葛老師空城之上,古琴在手,琴童於側,輕攏慢捻,一舉手一投足,悠閒自得,神情自若,不用一兵一卒,不費一鏃一矢,就嚇退司馬懿十萬大軍的智慧。

還可以從反面立意,鞭笞不禮貌不文明的言談舉止,如“舉手投足之間的粗野”“舉手投足之間的狂妄”等。

六、壓縮審題法

有的作文材料是一個短小的故事、一則寓言、一首小詩或一句名人名言佳句,為了準確立意,可以將其壓縮成一個詞,或一個短語,或一個句子,這樣,審題就簡單多了。如2024年山東卷聯考作文材料:

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陰影構成的。——列夫·托爾斯泰

“光明”和“陰影”是一個物體的兩個方面,是緊密相連的,但側重點又應放在“陰影”上。也就是說,文章應該寫如何正確對待“陰影”的問題,引申開來就是如何看待人生中的逆境、挫折、不利、痛苦等。這是考查考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他們理性地認識陰影:陰影也是美麗人生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方面,人生正因為有了這些陰影才更精彩,正如“失敗是成功之母”“無限風光在險峰”一樣。

七、概括審題法

這種方法適合於幾則材料同時出現時通過綜合、概括的方法來確定立意。這樣的審題難度較大,審題時必須準確地捕捉幾則材料的共同點。如果單從一則材料出發,確定立意,則難免會失之偏頗。例如下面兩則材料:

1、孔子有個學生救了一個落水的孩子。小孩的父親送給救人者一頭牛表示感謝,他接受了。當時牛的價格很昂貴,為此,有人認為他很貪心,這讓他很苦惱。孔子聽說此事後,對這個學生說,你做得對,因為你的行為向社會宣告:只要冒著危險救了人,無論多大的獎賞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這樣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去做好事。

2、一位黑龍江大學的學生是在崔永元的資助下完成學業的。後來,崔永元每到黑龍江,那位接受過他資助的年輕人都會買貴重的禮物去看他。崔永元看出來了,年輕人這樣做是在不斷地還債,他總覺得自己欠崔永元的,一直背著感恩和還債的雙重心理負擔。崔永元說:“掙了錢嗎?掙錢就把錢還給我吧。”年輕人立刻從兜里掏出了3000元錢,交給了崔永元。崔永元對年輕人說:“兩清了,你不再欠我什麼了,以後我們都放下包袱,各自都好好地生活。”

審題時需要把兩則材料都考慮進去。第一則材料中,孔子的學生救了落水兒童,家長送頭牛表示謝意,孔子的學生接受了,而輿論讓他很苦惱。孔子聽說此事後對他進行安慰、勸解,學生的心理負擔減輕了,心裡也坦然了。從這一角度講,孔子的做法讓學生放下了心理包袱。

第二則材料,注意捕捉關鍵字,即崔永元的一句話“兩清了,你不再欠我什麼”,讓大學生減輕了心理負擔。

由此可見,兩則材料的共同點為:放下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