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富含哲理的作文素材:做那隻專注的犀牛

在北宋時期,柳永詞可以說是“天下詠之”。皇帝,宰相,和尚,太監,青樓女子,平民中都有他的冬粉。宋仁宗就是其中一個重量級的冬粉,每次喝酒總要聽著柳永詞,要不就覺得這酒喝得不盡興。還有個開元寺的和尚法明,“每飲至大醉,惟唱柳永詞”,十幾年從未間斷。

那個時代,人們雖然很喜歡柳永詞,私下裡經常讀詞、唱詞,但從心裡瞧不起詞,覺得詞和正統的詩文相比,低級庸俗,無非是卿卿我我,終歸難登大雅之堂。於是,經常有人對柳永詞冷嘲熱諷。

一日,當時的詩人劉岑在京城相國寺聚餐,當著眾人嘲笑柳永詞。這時候,一個太監聽到了,偏偏他是柳永詞的骨灰級冬粉。他不聲不響地走上前,遞上筆墨紙硯,說:“既然閣下說柳永詞如此不好,那就請你寫一首好的吧。”劉岑頓時面紅耳赤,無地自容。

看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著名作家亦舒的一句話:“不要站在地上向25樓吐口水。有些長期站在地上,得不到提拔又怨天尤人的人,看到別人比自己優秀,就心生嫉妒,繼而不平,於是站在地上,抬起頭,直罵25樓住客,結果往往是沒玷污到別人,口水卻落到了自己臉上。”

《世說新語》記載,桓溫年輕時與殷浩齊名,常常有競爭之心。一日,桓溫問:“你與我相比,如何?”殷浩答:“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經很久,寧願做我。”面對比自己優秀的人,只有讓自己更優秀,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劉炯

孔子周遊列國,在去楚國的路上,他看見樹林裡有個駝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蟬,一粘一個準兒,就仿佛從地上拾取一樣。孔子感到很奇怪,就向那個駝背老人請教其中的秘訣。駝背老人告訴孔子說,自己是通過在竿頭累放丸子不墜落的方法來練習的。當竿頭疊起五個丸子而不墜落,粘蟬也就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樣容易了。駝背老人坦言,雖然天地很大,萬物滿目,但自己一心只注意蟬的翅膀,從不思前想後、左顧右盼,決不因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關注,因而粘蟬屢屢成功。孔子對其讚嘆道:“用志不分,乃凝於神。”

這就是《莊子·達生》中記載的那個“佝僂者承蜩”的故事。莊子用故事告訴我們,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就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這不免讓人想起斯各特·亞歷山大的《犀牛的成功》一書。書中非常幽默地將成功比作培養犀牛的特性,因為“犀牛總是朝著一個目標義無反顧地向前沖”。作者風趣地寫道:構想一下,如果全力追捕獵物的犀牛的注意力被突然分散,或者失去了明確的獵獲目標,那么它就失去了速度和方向,獵物也會趁機逃掉,它就只能餓肚子了。

王崇風

急躁必然亂心,從容才能生智。

遇到事情是應該急還是慢,這確實是一個問題。在外遊樂的齊景公聽說晏嬰病重,危在旦夕,於是立刻下令急速返回。齊景公心急如焚,先是奪過車夫手裡的韁繩親自駕馭,可還是嫌馬兒跑得太慢,後來乾脆跳下車徒步向前奔跑,結果只能是欲速不達,成為笑談。

曾國藩一生中也屢有急中失智走向極端的例子。據曾國藩弟子黎庶昌編著的《曾國藩年譜》以及《曾文正公全集》、《湘軍志》等權威資料記載,曾國藩因與太平軍作戰受挫曾有五次自殺的經歷。

不論是前世明君,還是後朝棟樑,都難逃急中失措的“俗套”。人的一生,遇急遇險在所難免,因此必須學會靜下心來,坦然面對。急事、險境雖然多是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無法選擇迴避,但是遇急不急、泰然處之這倒是可以通過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和全面修養做到的。曾國藩從急於事功而屢嘗敗績,進而屢求一死了之,再到靜下心來深刻反省尋求對策,屢敗屢戰而決不氣餒,最終徹底改掉了急躁冒失的痼疾,成為一代中興名臣。

急躁必然亂心,從容才能生智。有位富商為避戰亂,化裝成百姓,將一幅價值連城的名畫藏在一把舊雨傘的傘柄裡帶回鄉野老家。不料,途中在一個村莊歇息時雨傘不翼而飛。此時,富商不慌不忙,靜下心來作了一番細察之後,發現隨身攜帶的包裹依然完好無損,因此斷定拿雨傘之人不是掌握傘柄秘密的專業盜賊,而是當地愛占小便宜的一介鄉民。他於是決定在當地租住下來,做換傘生意:以舊換新,一文不添。果然,那把魂牽夢縈的舊傘很快送上門來了。富商的名畫失而復得,靠的不是“急”,而是“智”,而這“智”則完全來自於冷靜之後的“慢”思考。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一日千里,個個爭先,唯恐失去任何出人頭地的機會。大家都習慣了“急”,也認同了“急”,更是積極參與了“急”,唯獨忽視了“慢”。可這“急”中沒生出多少智慧,倒是生出了不少後悔。李開復被查出罹患淋巴癌之後表示:“在以往往的職業生涯里,我堅持每天努力擠出3小時時間工作,和人比賽‘誰的睡眠更少’、‘誰能在凌晨里及時回覆郵件’……現在冷靜下來反思:這種以健康為代價的堅持,不一定是對的。”後悔莫及之情溢於言表。

當然,急中生智的情況還是有的,但它的前提是要有靈動的個性、淡定的心態和豐厚的積澱。急中生智之所以為人所津津樂道,就是因為它是靈感乍現、積累超常爆發所致,屬於可遇不可求的幸運。

急中生智是超常態,急中失措才是常態,所以說很多事情都急不得,遇到急事應當慢下來。佛家早就告訴我們:靜生慧,慧生覺,覺生定。遇事不急,處世不躁,智慧地面對困難、擁抱生活,這應當是人生永遠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