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歷史上,有許多我們眾所周知的名人、偉人。回首歷史,在這些成功人士的背後,都離不開“勤奮”二字。

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從小就聰明過人,但是由於家境貧寒,歐陽修沒有紙筆來練習寫字。其母親鄭氏為了能讓歐陽修練字,就用荻草來代替毛筆,教歐陽修練字。歐陽修深知“毛筆”來之不易,勤奮練習寫字,終於練成了一手的好字。

有人說;“聰明不學就等於笨蛋。”沒有勤奮刻苦的學習,就會枉費人生,正像義大利畫家達文西說的:“懶惰會毀滅人的才智”。這個我們可以從方仲永這裡找到實例:方仲永從小聰明過人,可謂是一代的神童。可是他及他的父親都沒有認識到勤奮的重要,以至於仲永沒有勤奮的學習,從而毀掉了他的美好人生。

只有勤奮,才能塑造人才;只有勤奮,才能改變人生;只有勤奮,才能出類拔萃:只有勤奮,才能創造價值;只有勤奮,才能獲得成功;只有勤奮,才能戰勝困難。因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勤奮之心的人。

宋濂是我國明朝初年的著名文學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讚譽為:開國文臣之首。他之所以被譽為“文臣之首”,與他的勤奮又很大的關係;宋濂從小就好讀書,可是由於家境貧寒,所以沒有錢來買書給小宋濂讀。聰明勤奮的宋濂於是向有書的人家借書來抄錄,抄完後還給人家。不論春夏秋冬,不論嚴寒酷暑,即使是墨凍成了冰,手凍得不能彎曲,他還是勤奮的堅持讀書。這也為他成為一名著名的文學家埋下了伏筆。成人後,他又四處“拜師學文”,勤奮刻苦,終於鑄就了他的“開國文臣之首”。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啊,勤奮出人才、出天才,出過蠢才嗎?答案是否定的,沒有!只有勤奮,才能完成普通人所完成不了的事,作別人做不了的事情,鑄就最完美的勤奮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