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卷高考作文素材

在語文作文寫作上僅僅用語言組織是遠遠不夠的,作文寫作還要學會靈活運用作文素材,才能寫出一片有特色的文章。而參與全國卷考試的考生可以積累的素材又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全國卷高考作文素材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全國卷高考作文素材1:言自心,文成人

古人云:言為心聲,文如其人。的性格特質乃至人品在很大程度上都溶解在個人作品之中,性格褊急則為文侷促,品性澄淡則下筆悠遠。固然“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文品與文章有背離的可能,然也有邊角可見其為人。

內在人品、精神形象與外化表現息息相關,即便達不到完全一致,也終有相應透射。美國史學界在研究二戰時流行過一句話:一個性格溫馴善良的男人,他做夢也不會把刀插進一個孕婦的肚中。同樣,人的人品特質也是如此,倘若純情溫良,怎會行文浮躁侷促;倘若個性褊急,又怎能完全定性行文呢?因而文章或多或少都會透露出的性格特質與人品,即“文如其人”。

人清,文明,此之謂“言為心聲”。

內在人品特質是外化表現的最大操縱者,常有人說我心思細膩,因而行文結構縝密,文字靈動,大抵也出於此。

生命的經歷塑造了性格與人品格局,而人品格局又框架了文章格局。“文革”之時參軍的畢淑敏稚嫩而濕潤,在懸崖峭壁上俯瞰時積蓄了對生命的珍重;在惡劣高原上慶生時體悟了青春的沉甸。“動輒行者無疆”,生命的沉重塑造了她清澈如水的醫心,給予了她有條不紊的規章,歷練了她苦口婆心的耐性。她下筆常常令人震顫,這般凝結於文章中的精神正是她性格特質與人品的外化啊!

“我不相信手上的掌紋,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這是她對生命的堅定與執著;“氣質是女人最好的化妝品”,這是她對個人修養的提煉升華。諸如此類的的撼人心靈之言比比皆是,正所謂“文如其人”,每一句哲言都以其情蘊哲思的細密針腳縫綴成其人品與性格特質。

文清,人明,此乃文字的反作用,即為“以文輔仁”。

文字以一種無形力量使人與之發生共鳴,即便個人品行與行文有輕微錯位,人也會受文字陶冶,走向文中所嚮往追求的特質,從而完滿自身,更使人與文相接近,共同走向美好一端。周國平曾言:“閱讀作為一種精神財富,任何人都無法剝奪。”如此看來,文字所迸發的力量著實能深刻影響人,那么個人文章中所言之品性又何嘗不會與人緩慢靠近呢?

文與人品相輔相成,共同致力於人與文的趨向完滿。性格與人品並非瞬時性組構的,複雜的內在誠然與文章之內涵時而不對應。但必須承認一點:文如其人,言為心聲。真正值得被親手寫下的文章不需要虛與委蛇般奉承,即便如此,也只表現出其為人的假意逢迎,也不失為顯現人品的一種方式。由此也可見文與人的一致性。

文至清,人至明。“文如其人”既是必然,又為清正之人的終生追求。

全國卷高考作文素材2:你敢不敢邁出那一步

在老切割師的輔導下,年輕的徒弟一下子就把鑽石切成了兩塊,成功地解決了難題。在眾多切割師的怯懦退縮之後,這位年輕切割師展現的勇氣,尤為可貴。誠如老切割師所言,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抖。

不去想價值的事,只專注於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勇敢邁步,坦然前行。林俊德,這位偉大的國防建設者,將永遠活在馬蘭這片廣袤的大地上。為祖國的核能事業貢獻一生,為祖國的安全奮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在病床上,他心裡念叨的仍是祖國的安全事業。“感動中國”節目給予他的頒獎詞是,英雄埋名五十年。是啊,五十年,不想自己從中獲利多少,不想自己創造多少價值,只是默默地耕耘著邊疆這片沃土。馬蘭花開,我看見微笑著的林俊德正勇敢地進行核爆炸試驗前的準備工作,神色一片安詳、坦然。

不去想價值的事,只醉心於自己鍾愛的事業,不計得失,勇敢邁步,淡然前行。我一直都很敬仰那個徜徉於向日葵中的男子,他熱愛陽光,熱愛生活,熱愛繪畫。他用自己飽滿的熱情,賦予畫作以靈魂,縱然生前只賣出過一幅畫,縱然生活貧苦到只能用黑麵包充飢,可面對眾人的不解與誤會,他依然沒有絲毫退縮,忽略名利,忽略利益,勇敢堅定地前行。只是單純地熱愛繪畫,熱愛生命中那一片溫暖陽光下灼灼開放的向日葵。凡·高,這位偉大的荷蘭畫家。透過他的微笑,我看到他用自己的畫筆勾勒出勇氣的模樣。

不去想價值的事,只奉獻於自己熱愛的社會,勇敢邁步,泰然前行。“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在汽車轟然駛向學生時,用自己美麗的雙腿換來同學們鮮活的生命,也許有人認為這件事情對她而言很不值得,失去了雙腿甚至幾乎喪生。但在她看來,能看到孩子們活著,就是最大的快樂。在汽車駛來的那一瞬間,她沒有時間考慮價值的事,勇敢邁步,推開學生,那是她善良的本能。透過無數欽佩的目光,我看到她瘦弱的身軀中映現出的偉大品質。

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會有很多路口可以選擇,敢於邁步很重要,做出正確的選擇,堅持正確的選擇同樣重要。唯有不去想價值的事,跟著心的方向,勇敢地邁步,坦然、泰然應對萬物,方可收穫美麗的鑽石,方可收穫精彩的人生。

全國卷高考作文素材3:做流星還是做樹根

在人生道路的前行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追求,有人願做閃亮夜空的“流星”——瞬間的壯觀輝煌,有人願做扎進地層的“樹根”——平凡自在的生活,也有人願做其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想,當然就有不同的追求,做“流星”,還是做“樹根”,又有什麼區別呢?不同的追求,當然會有不同的結果。

賈伯斯,在事業上與他的夥伴就體現了不同的追求。賈伯斯為蘋果公司而奮鬥,可以說他的追求都體現在“蘋果”上。而他的事業夥伴,卻在蘋果公司發展期間毅然決然賣掉了在蘋果公司的股份,回歸平靜悠閒的生活。他追求的是自在快樂的生活。很明顯,賈伯斯和他的夥伴的追求並不相同:賈伯斯得到了輝煌的成就。我們不能評判他們哪個更好,但他們得到了屬於他們自己的不同的結果。不同的追求,只要能彰顯生命的意義,都值得稱道。

沈浩,小崗村的書記。他不辭勞苦,始終站在人民的前列,帶領他們摸索前行,最終心力交瘁,倒在了時時刻刻工作的崗位上。李靈,河南師範的一名畢業生。她為了讓留守兒童有受教育的機會,用自己的錢辦起希望國小。她頂烈日、冒酷暑當街收廢報舊書,二十七歲的容顏因為過度操勞而不再靚麗。他們不同的追求,卻同樣彰顯出生命的意義:沈浩的生命雖然短暫如一顆“流星”,卻永遠活在小崗村人民的心裡、全國人民的心裡;李靈雖平凡如紮根地層的“樹根”,卻成為孩子們眼中最美的校長。難道他們不值得我們稱道嗎?追求雖不同,但心無旁騖、奮鬥不止卻相同。再美麗的藍圖,在懶漢的手裡,也是一張廢紙。而奇幻小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李安的手裡就成了電影大作。這是為什麼呢?李安的電影之所以能得到那么多影迷的喜愛,正是由於他驚人的毅力。他為了得到投資,將小說原稿整整修改了四百多稿,為了讓投資人更加清楚明白,又製作了一段七分多鐘的動漫幫助理解。這整整用了兩年的時間。後來為了將3D技術達到最好的效果,又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將電影效果精確到每個水分之的質感,李安為了自己的追求,義無反顧地奮鬥的精神難道不是我們所欠缺的嗎?司馬遷何以能為《史記》傾盡了20xx年的光陰?李時珍哪能為《本草綱目》研究20xx年?馬克思又怎能耗費40年心血寫出《資本論》?他們都是為了自己的追求,心無旁騖,為了奮鬥。

朋友,在人生前行的路上,不要在意是做“流星”,還是做“樹根”,關鍵在於你能否為自己的追求奮鬥不息並彰顯出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