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滿分作文範文

每年的高考季,高考作文都毫無意外地成為熱聊話題,調侃高考作文,已成為每年高考季的例行狂歡。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2017高考滿分作文範文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017高考滿分作文範文一

語文學習是一種終身學習,語文素養的提升也貫穿著每個人的一生,那么對於中學生來說,提升語文素養的途徑是什麼?我認為主要是課堂有效教學。課堂教學教什麼、提升什麼呢?我認為主要是聽說讀寫四種語文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首先,“聽”這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貫穿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始終。聽老師講解《沁園春·長沙》,我們感受到了偉人的氣魄和胸懷;聽鮑國安先生朗誦《赤壁賦》,我們感受到了蘇軾的豁達和豪邁;聽同學們探討《記念劉和珍君》,我們感受到了青年的熱血和執著。聆聽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解,欣賞名家感人肺腑的朗誦,我們提高了審美情趣,增長了欣賞水平,語文素養在傾聽中慢慢提升。

其次,“說”在語文課堂上呈現的方式多種多樣,成為提升語文素養重要的手段,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愛。在《再別康橋》的朗讀中,我們體會到了濃濃的不捨情思;在《中國夢》的演講中,我們體會到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在“能否以成敗論英雄”的辯論中,我們體會到了哲思的巨大魅力。在說中悟,在悟中提升語文素養。

再次,“讀”作為提升語文素養最有效的手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比重最大。我們對《荷塘月色》進行品味和鑑賞,感受語言之美;我們對《拿來主義》進行思考和領悟,感受思辨之強;我們對《宇宙的邊疆》進行閱讀和理解,感受著自然之神秘。通過這些優秀篇章的賞讀,我們全面提高了語言鑑賞水平和語言運用能力,進而提升了語文素養。

最後,“寫”是語言表達運用的重要方式,心靈的觸動、情感的共鳴、理性的思考都可以在寫作中呈現,沒有“寫”,語文素養就無法從根本提升。我們寫作《難忘的瞬間》,表達生活的感動;我們寫作《霜葉紅於二月花》,描繪自然的美景;我們寫作《我心中的孔子》,讚美先賢的智慧。寫作完成了語文素養的提升。

這四種能力的培養最終達到了提升語文素養的目的,這是正在接受學校教育的中學生提升語文素養最有效的途徑。當然,除了課堂有效教學之外,課外的大量閱讀和社會生活實踐對提升語文素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17高考滿分作文範文二

這一則漫畫是一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對比。先拿滿分後拿98分的孩子先後收穫了香吻和一個耳光,而先拿55分後拿61分的孩子則先後得了一個耳光和一個香吻。從這兩個孩子的境遇上,我們看到了許多人有意無意抱有的一種心態:追求卓越、積極進取,否認失誤和退步,哪怕這個“失誤”僅僅兩分。

努力進步當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畫中的第二個孩子,他從不及格到達到及格,是一個值得肯定的質變和成就。攀登雖艱辛,而山頂上“一覽眾山小”的壯闊是徘徊在山腳下的人無法享受的。然而,從100分到98分就是應當受到指責的墮落嗎?並不是。98分依然是一個令人艷羨的好成績,98分和100分同屬於優秀水準。從100分到55分才是應當警醒的墮落。

依然優秀的第一個孩子被對待的態度落差如此之大,連我亦不禁感到委屈。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許多人奉行苛求完美的極端精英教育,嚮往著“高處不勝寒”。從“虎媽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橫掃千人”的高考標語,人人的神經成了一張繃緊的弓,生怕遭受橫飛而來的一記耳光。

可是,有一句亘古樸實的真理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心心念念“直掛雲帆濟滄海”,卻忘了挫折與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態。“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這起伏之間。寬大的大海永不會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靜,清淺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穩,但也失去了承載大舟的能量。

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是更具力量。沒有後退,沒有低谷,就沒有前進的動力和空間,也就沒有厚積薄發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極冰海的企鵝,想要躍到岸上,並不是在水面上拚命掙扎,而是猛地扎進深水,憑著一股衝勁兒再躍出水面,華麗地落在岸上。第二個孩子就像這隻企鵝,在不及格的深潛後獲得騰躍的力量。

而我們,當然應該給第一個孩子以鼓勵和支持,不是必須得到滿分才是優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洶湧起伏能淹沒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這兩分的差距中彌補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滿分。

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獲前行的勇氣和動力。

2017高考滿分作文範文三

唐有劉白墮脫俗隱於市,善釀酒,飲之香美,經月不醒。遊俠語曰:“不畏張弓拔刀,但懼白墮春醪。”一杯春醪,寄著他一生的志趣,一生之作,亦攜著你品性高低。

馮驥才曾道:“植物死了,將生命留在種子裡;作家死了,將生命留在作品裡。”“言為心聲”,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常有著高度的一致性,或無意的性格流露,或刻意的志節寄託,作品以其穿越時空的永恆與廣遠,承載著作者的追求與修養。

百家爭鳴,各有其芳華。若你的歌聲不現出你最獨特的嗓音,蓋只能湮沒於喧囂的人世。莊子汪洋恣肆,老子凝練沉穩,墨子嚴密周全,韓非子肅穆苛刻,則《莊子》抑或《道德經》,《墨子》抑或法家大集,無不承載著其獨特見解、個性思考。台灣雲門舞集享譽全球,其舞姿脫俗超凡攝人心魄,而其門下弟子亦無一不是高雅養性之性情中人。作者與作品如人與影,映照著彼此最真實的內心,而它只有你將最真實的生命投射,作品才能溫潤如玉,毫無雜質地現其熠熠光華。

人在成長,作品亦在成長,如影隨形中,兩者的生命都登上更高山巔。龍應台年輕時生活在唐朝,熱情奔放,文字或“橫眉冷對千夫指”,抑或“俯首甘為孺子牛”,都是其性情之真,與作品攜手脅肩,向更深闊的遠方邁進。俄國詩人安娜·阿赫瑪托娃的人生起伏,其詩作亦從少女的幼稚轉為熟女的沉穩。作者與作品如一對孿生胞弟,在時光的磨蝕下恣意成長,從一個方面,我們得以窺見另一方的性格。

而元好問曾道:“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作品格調與其品性的背離,有時並不是性情相伴,或是作者在作狂野掙扎,或是反其道愈見其力。顧城的詩天真純樸,他卻親手殺死妻子;凡·高的畫絢麗奔放,他卻癲狂割下左耳。我們能說他們的品性惡劣、思想卑劣嗎?當世界以痛吻我,我在報之以歌后,內心的苦苦掙扎或蒙蔽我純潔的心,而內心會在我手遺留中卓然於世。盧梭在《懺悔錄》中極盡猥瑣之能事,而誰又能否認他卓然脫俗的品性、高雅勇敢的追求呢?作品與人當面的背離,實則乃內心更堅定的追索啊!

當今社會人們熱捧的“雅作”,卻不知“雅作”之作者粗鄙無知,而恥於那些外表粗鄙之人,渾不知其作品華美天成、淳樸自然。悲哉!悲哉!而我堅信,那些枯燈夜雨下的荒江野老,劍指連營而無畏,筆削春秋而令亂臣賊子畏懼,定會與作品一同矗立於民族之巔。

一語天然萬古新,繁華落盡見真淳,在這急景流年的時光里,哪一杯才是真正寄余心的春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