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優秀例文素材

作文是高考語文試題的重要組成部份。高考作文試題格外引人注目。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20xx高考作文優秀例文素材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0xx高考作文優秀例文素材一

17條生命因破壞規則而岌岌可危,而救援人員的性命安全也被牽扯其中——看到搜救17名失聯“驢友”的新聞,我不禁感嘆當代許多年輕人對規則的淡漠。為追求生活樂趣而破壞規則的人也許會高舉自由主義的旗幟我行我素,但殊不知,遵守規則是對生命尊重的底線,也是個體自由的前提。

人的熱情固然可貴,但濫用這種熱情而缺乏理性思考便是不妥的。17名驢友受到一時熱情衝動的驅使擅自進入自然保護區,而忽略了與保護區管理部門報備並隨時聯繫這一至關重要的過程。與其說這是一種說走就走的膽魄,不如說這是一種缺乏責任心的極端自私。17條生命,也許是為人父母,也許是家中希望,在社會中各有各的定位和責任。他們在違反規則的同時,也將自身的姓名與周圍人的生活懸在達摩克里斯之劍下,稍出差池,便會支離破碎。人的確是為自己而存在,需要有“做自己”的勇氣;但人也是社會性的,而調節社會生活中種種矛盾的便是規則。若肆意破壞之,是對自身生命的漠視,也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

公民社會之中,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義務與權利。救援固然是救援人員應盡的義務,但遵守法律不也是公民死守的底線嗎?若17名驢友不為救援買單,不受到應有的懲罰,那么把規則當做橡皮泥的社會風氣將永遠得不到糾正。柴靜有言,對生命的尊重是這個社會的原則。而一條條規則正是保護我們自身最有力的網,正是這一原則最直觀的體現。

充斥著我們生活的規則真的那么面目可憎嗎?其實不然。“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盧梭的話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如果我們都接受對我們的自由一定的限制以及對我們選擇權的一定減少,我們就都能獲得更大的自由以及更多的選擇權。保證了我們自由的,正是一條條枷鎖。任何自由意志,都建立在適當限制及有能力負起責任的基礎上。八達嶺動物園老虎傷人事件不正是最好的佐證嗎?若生命都沒有了,談何負責,談何自由呢?

中國自古以來是德治、家族政治,而非法治,守法觀念非一朝一夕可以建成。蘇格拉底在臨死前說的那句“法律可以以不義的方式判我有罪,但我不能因此違反法律”,正是我們社會所缺乏的精神養料。規則並不是限制,而是將人文精神轉化為文字的再現;條條框框,正是框住了我們的生活與生命。

20xx高考作文優秀例文素材二

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他人----題記

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他人。

生活中總有一些事,一些人總感動著我們,有時候我們雖然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是他們無價的愛心給予我們永存的光明。有的人自己收入不高,但是他能在30年以來撫養8位孤寡老人;有的人,在受到別人幫助後,儘管不便行走,但他卻讓他父親用三輪車帶他到每一個幫助過他的人家去,真誠地說一聲謝謝;有的人在得知自己的病無法治療,做了一個讓世人感動的決定,將別人捐贈給他的醫療費拿去幫助更多的人,自己卻欣然面對死亡。

還有許多的人是這樣的 ,他們像微塵一樣用自己的 能力去幫助他人,溫暖世界。

禪宗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在這個世界上,因為有愛所以世界更加美好,接受一份幫助,投成一份笑容,然後讓這種愛心傳遞。溫暖世界每一個角落。

行走在 生命的 道路上,我們正擁有著最美好的年華。如何讓生命之帆高揚?如何讓生命之路坦蕩? 如何讓生命之輝永放?

也許我們只需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和一份坦誠的愛心。用自己的生命去感謝曾經幫助過你的人;用坦誠的愛心去幫助需要你 幫助的人。奉獻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用真愛回報社會,用真心幫助他人。

叢飛沒有得到受助者的回報,只能說明那個受助者太過於自私,並不能抹去叢飛內心的坦然。當叢飛住院治療不是有很多好心人來幫助叢飛嗎?叢飛的義舉不是也感動社會喚醒更多的人去幫助別人嗎?

因此,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記住別人的幫助,就是學會幫助別人。

人生是一趟苦旅,用愛的大傘撐起,裝著我們共同的感動,盛著我們和、共同的歡笑.愛需要複製,愛心需要貼上。

我相信,滴水之恩也能得到湧泉相報。

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20xx高考作文優秀例文素材三

由泰山南麓北上,走不多遠,便有一怪松從峭壁間斜著橫生出來,人稱“迎客松”。有人說,迎客松的奇在於泰山的神明福地,詳樂仙雲;也有人說,迎客松的奇在於泰山的嶙峋陡峭,奇崛坎坷。現實生活中,與之很像的便是人們常常樂道的“環境與成才”。有人認為,好的環境造就人才;然而,也有的人認為,艱苦的環境磨練人才。但是,我認為,能否成才不在於環境的好壞,關鍵在於自己能否“咬定青山不放鬆”。

讓我們接著回到那斜出的怪松吧。的確,泰山的仙山仙水,地勢險要似乎都是迎客松神奇的根源。可是,我們不妨做一個簡單的構想,假如沒有這棵松樹,那么還有什麼可神奇的呢?然而,光有松樹也是不行的,它還得有松樹的秉性,一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氣魄,一種“任爾東西南北風”的豪爽剛強,這——是它作為一棵松樹決定的。由此可見,迎客松的神奇從根本上說來源其內在的品性,來源於它剛強的性格,這——是由它自己決定的。

人類社會也是如此。“孟母三遷”這一千古佳話似乎在說明好的環境對於人成才的重要性,然而我認為其更深一層的含義是,環境的變遷激勵了年幼的孟子,使其堅定奮發圖強的信念。這裡,好的環境並非決定了孟子的成才之路,環境的變化只是起了催化的作用。“孟母三遷”更說明了這一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孟子擁有了刻苦奮鬥的精神。於是乎,正因為日後孟子的一首千古絕唱,“孟母三遷”也隨之流傳千古。可見,孟子的成才不僅僅在於他擁有一個好的環境,更在於他擁有了一顆執著進取的心,就像前文那棵怪松一樣深深地咬住了“青山”。

現今社會,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社會環境正日趨一致。每天,同學們都一如既往地走進教室,聽一樣的老師講一樣的課,為什麼有人會成才,而有的人就注定碌碌無為呢?這正是因為決定人成才的關鍵因素是人,而非環境。這就好比溫度再合適,石頭也孵不出小雞;即使在溫室中,小草也絕長不成參天大樹,而決定一個人是“雞蛋”還是“石頭”,是“小草”還是“大樹”的因素便是這個人自己。鬧市中手捧《三國》的年少的毛澤東,走路時不忘背單詞的周,放牛時也不辭辛苦讀書的年青的邱吉爾,這些盡人皆知的故事說的正是這樣一個道理——人成才與否,關鍵在於他是否擁有一顆恆心,一顆執著進取的心,而這——是一個人自己所決定的,而非環境的好壞。

我們青少年更應該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應該向那些保有堅定信念的人學習,我們自己也應該擁有一顆堅定不移的心。我們要像那迎客松一般“咬定青山不放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繁華鬧市中,“任爾東西南北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好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