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上的斑點讀後感作文素材

《牆上的斑點》是維吉尼亞·伍爾夫早期的一部意識流作品。整篇小說再現了某一天敘述者坐在椅子上猜測牆上的一個斑點到底為何物並且由此引發一系列思考的過程。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牆上的斑點讀後感作文素材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牆上的斑點讀後感作文素材一

今天讀完了伍爾夫的《牆上的斑點》,在幾天前我就開始讀這篇作品,這幾天斷斷續續地讀下去,終於讀完了。原來牆上的斑點是一隻蝸牛。讀意識流小說最痛苦的是沒有故事情節,所有的文字都是作者根據思想寫下來的,有時會覺得枯燥無味,很多時候都會有讀不下去的感覺,這篇文章我用了四天的時間才把它讀完。讀完之後有什麼感想呢?說實在話我根本不知道有什麼感想,只不過有一種終於解放的感覺。

牆上的斑點只是作者聯想的一個突破口,在想像的世界裡,關於斑點的思想並不多,就像中國古代所說的神遊太虛一樣,只是通過某一個東西漸漸進入自己的思想世界。思想是一個人長時間對外部世界的感受的累積,他的思想中最多積累的是平時的感受和觸動,是平時最關心關注最多的事物,也代表了潛在的意識。

我們的思想總是被身邊的事物所左右的,主人公總是在尋找平靜安逸的生活。在第一段有這樣一句話:“我透過香菸的煙霧望過去,眼光在火紅的炭塊上停留了一下,過去關於在城堡塔樓上飄揚著一面鮮紅的旗幟的幻覺又浮現在我腦際,我想到無數紅色騎士潮水般地騎馬躍上黑色岩壁的側坡。這個斑點打斷了這個幻覺,使我覺得鬆了一口氣,以為這是過去的幻覺,是一種無意識的幻覺,可能在孩童時期產生的。”紅色騎士代表戰爭和不平靜的生活,這種無意識的幻覺可能是在早期產生的,根深蒂固的在思想裡面,但這並不是“我”想要的,“我”一直想擺脫它,直到看到這個斑點,使“我”打斷了這個幻覺,指引“我”想一些新事物,使“我”思緒一哄而上。

“我”思緒中嚮往的是平靜的生活,像老房客那樣的人家為老房子掛上一幅小肖像畫,那才是有意思的人家,但是想擁有這樣的生活好像很難,就像火車和路旁的老太太、年輕人一樣,一晃而過。“我希望能靜靜地、安穩地、從容不迫地思考沒有誰來打擾,一點也用不著從椅子裡站起來,可以輕鬆地從這件事想到那件事,不感覺敵意,也不覺地阻礙。”渴望的東西通常是我們生活中所缺少的,因為不曾擁有才特別想要。很明顯戰爭在主人公的思想上刻下了很深的烙印,時時被戰爭的不安定感困擾著,戰爭意味著死亡,那么死亡又是什麼呢?來世呢?人死了之後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不是的,即使是一棵樹倒了,它的生命也沒有並沒有結束。“這棵樹還有一百萬條堅毅而清醒的生命分散在世界上,有的在臥室里,有的在船上,有的在人行道上,……”人也一樣,雖然死了,但是會有各種各樣的方式存在著。生命是神秘的,而人類又是無知的,就像牆上的斑點一樣,無論你怎么想它也只是一隻蝸牛罷了。

以上是我對《牆上的斑點》讀後感,不知道有沒有領悟到作者的思想,但確實那是《牆上的斑點》給我的最直接的感受。

牆上的斑點讀後感作文素材二

生活是充滿了藝術想像的活體,根據不同背景,描繪出不同風格的作品,我熟悉的生活,有無限的回憶,回憶中還會有一些想像,但所有的過程,只是有一種事物串聯起來的,那就是生活的煩惱。

逢年過節時,我們相互用吉祥如意的話語來慶賀,相聚相離時我們相互關懷,這似乎是在排斥著一種消極的事物出現。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發現,有時煩惱並不是指的避諱的事情,相反,有些情感恰恰是由煩惱串聯在一起。

生活中有許多的障礙,如同一堵堵封閉的牆。當我們稚嫩的時候,這堵牆就存在我們身邊,比如不準帶十元以上數額的錢上街,不準在大人的房間找東西玩,不準與不熟悉的人打招呼等,而這種淺而易見的限制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一點點的擴大,如果我們不加以區別地看待,就會很極端的以為生活本該如此,生活本該沒有自由。於是開始對生活有了一套消極的認識。

一定程度上來說,牆是一種消極的意象,仿佛因為有了牆,我們就看不見外面的美好。

牆不僅有阻礙的含義,還有自我保護的意義,例如城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牆表現了它積極的一面,那就是不傷害他人而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我以為中國歷史遺留下的觀念里就有這一層意思。中國兵書里有以守待攻的故事,正如“子曾經曰過”的那樣,“你不犯我,我不犯人”,如果想要到我的城池就先把武器放下,和平地走進我的大門。而任何思想在歷史的考驗中,都能表現出消極的觀點,而不幸的是,有時我們根深蒂固的觀念里,會有一些我們發現不了的錯誤,而前人就已經指出了,不信,你看完兵書,就會發現以守待攻的戰例中,成功的多是攻的一方。被動挨打者固有城牆來保護,也改變不了其落後自封的醜態,也改變不了落後就要挨打的命運。中國經歷了百年創傷,由此,我們早以汲取了不少教訓。

所以,生活中碰撞的經歷能夠帶給我們前行的動力,正是因為此,它才能串聯起難忘的回憶,它才能承載起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牆,給了我充實的想像,刻錄在牆上的斑點,是我用文字承載的思想。我以過客者的心態回憶那段倒流的時光,如同意識流般無羈。

牆上的斑點讀後感作文素材三

英國女作家維吉尼亞?伍爾夫寫的《牆上的斑點》深深地吸引了我,文中透露出的哲理折服了我。

作者在平常的一天,抬頭看到了牆上的一個斑點,為了猜那個斑點是什麼,她展開了深不可測的思索。作者的思索有時整齊,是線性的:他猜那是個釘子,便想到了要掛畫,又想到了掛什麼畫,再聯想到了畫的藝術性;有時思路又是混亂,跳躍性的:他猜那是片玫瑰花瓣,忽而想起了特洛伊城,忽而又想到了莎士比亞……這些思索摸不到一點思路,但仔細想想,他們都是歷史,都是文明,都是藝術,是人類的瑰寶。在經過了無數次的思索之後,作者終於走近看清了那個斑點,只是只蝸牛罷了。暫且不談那個斑點和蝸牛的關係,作者那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思索就多么令人驚訝啊!

人是會思考的動物,這也是人最美妙的地方。人的思考是無邊無際,不分時間和空間的。你的思想1秒鐘前還在一道物理題上,1秒鐘後就可能會想到明天會不會默寫。1秒鐘前還沉醉在昨天打籃球時的那個完美的晃人動作,1秒鐘後就會在猜在加利福尼亞蘋果總部的史蒂夫?賈伯斯腦子中的下一代IMAC長什麼樣……

沒有思考就沒有美麗的油畫,就沒有動聽的歌曲,就沒有形象的雕塑,功利一點說,就沒有你試卷上的一百分。

找一個安靜的午後,坐在那,什麼也別管,就是思考,盡情地思考,放肆地思考,你會發現生活是多么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