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議論文範文精選

學生寫不好議論文,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理性思維訓練。而理性思維訓練,關鍵在於論證過程的清晰、理性、規範。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高中作文議論文範文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中作文議論文範文一

周瑜一生征戰,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橫行天下的報負。他少年得志,風度可人,他文采超群,有口皆碑。

翻開史冊,我們看到周瑜十八歲出山輔佐孫策平定江東,立下汗馬功勞。每次出征,他常常指揮若定,揚長避短,出奇制勝。可以說周瑜在遇到諸葛亮前,幾乎沒吃過大的敗仗。難怪蘇軾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崇拜周瑜。可以說周瑜的人生道路太一帆風順了。歷史好象對周瑜開了個玩笑,就在他事業達到頂峰時,偏偏出一個才高八斗的孔明。當他發現自己的才能在諸葛亮之下時,心中憤然怨恨蒼天‘既生瑜,何生亮’。他不能容忍一個比他更強的人!三氣後終於吐血命歸黃泉。

狹窄心胸的周瑜,就這樣被嫉妒心葬送了。如此英才早逝,實在是可惜。

一個偉人說,“嫉妒是一種見不得人的卑鄙思想”。它會蝕人心靈,玷污人的靈魂,使人的道德低下,也使人陷入泥潭而無法自拔。

俄羅斯心理學家穆茲德巴耶夫嘗試研究嫉妒心理的人。調查結果顯示,嫉妒心最強的是大學生。他們剛剛開始尋找自己的人生位置,尚未取得成功,他人的成功令他們懊喪,感到自身價值不足。心理學家斷言,嫉妒心強的人多半是不成功的人。他們往往不能適應風雲變幻的現實生活。他們往往把周圍人想得很糟,認為別人都懷有敵意、厚顏無恥、自私自利、報復心強,對他人百般挑剔。他們喜歡造謠中傷,散布流言。

在我們生活中,也常常會碰到這種情況:當一個人取得了一定成績,總有那么一些人感到心中不快,仿佛不置之於死地就心中不寧。為什麼這些人一看到別人有了成績,就會渾身不舒服。甚至感到莫大的痛苦,就要不擇手段的加害於人呢?這往往出於他們的嫉妒心。

證嚴法師說,“每個人都有缺點,若都不去計較,則人人都是好人。”

有風度的人決不會對別人針尖對麥芒,更不會抱怨他人小肚雞腸,沒有肚量。

經歷了歲月,經歷了世事。我們都要時時刻刻問自己。我對周圍的人包容嗎?我寬容過別人嗎?也許見過太多的蜚短流長,也許是年歲的增長,現在的我,已經能夠心境平和地看待這些人和事。人都是各有所長的,我盡可以看著他們的長處而忽略他們的短處。

“山外有山,樓外有樓”世界大得很,能人多得很。只有具備容才之量,容才之德,才能完修正果。中國有句話“宰相肚子能撐船”。當別人有了成就,應當為別人的成就感到高興,感到喜悅。我會在心裡好好地琢磨,好好地消化周公瑾失敗的原因,把“寬容”變成自己內心深處的永恆。

高中作文議論文範文二

人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完美無缺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沿途的風景可能並不是你想看到的、欣賞的,或者它可能是你厭惡、害怕的。但只要了解了生存之道就好了。。

在煩惱的高原反應中,東道主反覆地告誡來藏的友人:“吃飯不要太飽,走路不要太快,說話不要太吵,喝酒不要太多。”這簡簡單單的叮嚀,卻是高原人一些樸素的生存之道。只有聽從東道主的告誡,才能適應高原生活。

知足、守常、寧靜是高原人的一種樸素、簡單的生存之道。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他遠離了官場的險詐,遠離了世俗的塵囂,只是為了脫俗清新的田園生活。每個人的生活道路都是截然不同的,生存之道也自然有著於總不同的態度。

淡泊名利、嚮往田園生活、喜歡寧靜而遠離塵囂,是陶淵明的一種脫俗的生存之道。

老鷹只能遨遊於天空,魚兒只能浮游于海洋,羊群只能騁馳於草原。它們無法顛覆自然規律,無法改變命運的安排,它們的生活來源於自然規律。

遵循規律、順應自然是動物們的一種幸福、簡單的生存之道。

居里夫人把英國女王獎勵她的勳章,給了小孩子玩。她說:“自己只是一名科學家,職責是研究科學。”高貴的單純是一種美麗,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居里夫人不在乎榮譽,不追逐名利,一心只為科學研究。

高貴單純、淡泊名利是居里夫人的一種簡單的生存之道。

面對複雜的社會生活,如果我們都是出於追求名利、超越自己的職能範圍,那么我們的生存豈不是對社會的一種污染?倘若人們都害怕,不敢去扶摔倒的老人與小孩,那么生活還有意義嗎?如果企業家追求金錢,忽略道德,生產有毒的產品,那么世界還能有光明嗎?

無論旅途中的風景如何,我們的道路還是需要繼續。人生沒有太多的要求,面對複雜的社會生活,不超越自己的職責範圍,正確的認識與掌握自己的生存之道,人生的價值才能展現出輝煌。懂得愛、懂得感恩、懂得奉獻,其實也是一種簡單的生存之道……

高三:月下紫馨

高中作文議論文範文三

古今中外,有多少偉人一生都堅持著自己的信念:朱自清餓死不吃美國的濟糧,文天祥死前哀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陳詞,諸葛亮傳奇一生,也是為實現抱負而最終累死,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道理:堅持自己的信念,你會擁有一個充實美好的人生,更會收穫一個高貴純正的性格。

信念是智者面對人生的勤懇態度。聞名世界的古代思想家老子便是堅持了活到老、學到老的偉大信念。我們深知他的《道德經》就是他智慧的結晶,是不容質疑的無價之寶,但多少人又深掘過他樂學的背後需要一個巨大的精神信念,一個甘於寂寞、潛心修道、勤奮不止的自控能力來支撐著這漫漫人生!

信念是勇者面對真理的執著精神。難忘那年輕的被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的布魯諾,他真正是用了血肉之軀去澆灌了黑暗籠罩下不見光彩的科學之花。科學是無法完整的,人生是無法完美的,但是這种放棄所有然而堅持信念的靈魂卻是完美無瑕。我想不出更絕決,理徹底的力量去摧毀這信念了,怎敢說信念不是人生最可貴的財富?

信念是善者面對生命的熱愛情感。人之於動物的可貴之處是對其他一切都可以懷有愛。李時珍可以說是一位典型的博愛者。一本《本草綱目》讓他踏遍成川,嘗盡苦寒,受盡挫折。不是對生命懷有敬畏,懷有熱愛,又怎會有不曾動搖的信念去踐行這理想?

古人有此作為、有此信念難道沒給我們借鑑啟示嗎?堅持自己的信念,衝破一切藉口困難便會創造一個美好的人生、傳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