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學少年》觀後感(附詩詞)800字

《恰同學少年》觀後感(附詩詞

前些日子,老公愛上了中央一套的《恰同學少年》,起初我沒有留意,也無心看那些讓人記掛下集的連續劇,最後,經不住老公的連連喝彩和專注神情的誘惑,陪他看了一集,沒想到也被吸引,並想起了自己的高中時代。那時的我也和毛澤東、周恩來一樣為國家擔憂、為中國底層民眾的命運而憂慮,也曾經如偉人般寫下求學銘言“為窮苦人之命運而努力”,就這樣一直激勵著自己完成了高中學習,以全市文科第13名、全校第3名的成績踏入了自己夢想的中國政法大學。 

( m.diyifanwen.com整理)

在大學中我唯一的失敗是拒絕拉關係、不願意因為入黨而和輔導員套近乎,因此,在高中時因為表現突出而被列為培養對象的我,在大學四年竟然沒有被輔導員通知上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這樣,臨近大學畢業時,由於不是共產黨員錯失了進入中紀委的機會。雖然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我一直以來的樸素想法,因為那意味著崇高和獻身,但我卻因為對校園中存在的入黨前種種舉止的厭惡而選擇了被動入黨,那時的我仍然幼稚地相信:只要我表現好、只要我的所做所為符合了一名真正共產黨員的標準,會有發展黨員的伯樂出現的。這種“守株待兔”的想法一直在畢業後的第5年才實現,那是在負責一個全國性的大型公益項目時,我幸運地遇到了欣賞我個性及工作能力的領導,經領導推薦和幫助我閃電般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時至今日,隨著組織管理全單位黨員統籌性、巨觀工作的增多,我漸漸困惑起來:周圍的共產黨員們是為什麼而入黨?他們是否真正了解入黨的意義並為我們的國家、社會、集體履行著黨員的義務?他們是否思想都很崇高、道德都很完善?是否入黨僅僅為了提拔等個人利益呢?真正的樸素的入黨動機在現在的中國還有嗎?是否還有人為長征而珍惜目前的幸福生活杜絕奢侈?是否還有共產黨員為前人的拋頭顱、灑熱血而感動落淚?是否還有新黨員面對中國共產黨黨旗宣誓時,心中升騰起莊嚴和責任? 

前天,看新聞聯播在大力宣傳各地觀眾收看《恰同學少年》電視劇的觀後感時,突然明白了中宣部的意圖,原來,我們的社會已經嚴重缺失了一個時代的信仰,我們有良知的共產黨員們也和我一樣在為世風日下、當代黨員責任內容的空虛而迷惑和無奈。 

一人或少數人雖無力回天,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真誠期待社會風俗的良善和人際關係的和諧,讓良知不再尷尬、讓熱情不再冷卻。 

沁園春長沙1925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 m.diyifanwen.com整理)

【注釋】 

沁園春:詞牌名,由東漢的沁水公主園得名。 

橘子洲:在長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e3):大船。 

同學少年:毛澤東於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八年就讀於湖南第一師範學校。一九一八年毛和蕭瑜、蔡和森等組織新民學會,開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動。 

遒(qiu2):強勁。 

遏(e4):阻止。

【題解】

一九二五年秋,湖南省長趙恆惕再次通緝毛澤東。毛離開長沙去廣州,這首詞大概是離長沙時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