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被圍獵的權力警示教育片觀後感4篇

觀看了黨風廉政教育警示片《被圍獵的權力》,進一步強化幹部職工廉潔自律意識。下面小編分享了觀看被圍獵的權力警示教育片觀後感,供你參考。

觀看被圍獵的權力警示教育片觀後感篇1

為切實加強警示教育,進一步築牢黨員幹部思想道德防線,強化幹部職工的廉潔自律意識,6月14日,平昌縣佛頭山文化產業園組織全體幹部職工觀看了黨風廉政警示教育片《被圍獵的權力》。

該警示教育片深刻闡述了張顯富、蘇利明等部分省管幹部因理想信念動搖,私慾膨脹,被金錢、情感、貪慾等圍獵,利用國家公權力為自己和不法商人謀取不正當利益,從黨員領導幹部蛻變成階下囚的人生軌跡,一步步墜入違法違紀深淵的過程以及他們犯罪後的反省和懺悔。一樁樁觸目驚心的違法違紀事實為黨員幹部亮起一盞盞紅色的警燈,警示教育作用明顯,讓人深思,令人警醒。

觀看結束後,全體幹部職工紛紛表示,警示教育片中的案件發人深省、令人震撼,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時刻保持警醒,自覺抵制誘惑,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切實做到公私分明,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時刻警鐘長鳴、防微杜漸,做一名忠誠、乾淨、擔當、民眾滿意的好乾部。

觀看被圍獵的權力警示教育片觀後感篇2

採取怎樣的獵取手段,對圍獵者來說是很有講究的。“蒼蠅專叮有縫的蛋。”圍獵者笑裡藏刀,槍挑軟肋,因人下套,能炮製出“總有一款適合你”的“牌路”。

韓愈《師說》中有如此一句“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意指知道道理有先有後,技能學業各有專門研究。這也如報導所述,採取怎樣的獵取手段,對圍獵者來說是很有講究的。“只要用誠心、有耐心就沒有拿不下的獵物;能用錢辦成的事兒就不是個事兒。什麼形形色色、琳琅滿目的金錢牌、嗜好牌、感情牌、影響牌、恐嚇牌等等如是,“不怕領導講原則,就怕領導沒愛好”總有一款適合你。“軟肋”“死穴”一招一式皆“命中要害”。誠然,“蒼蠅專叮有縫的蛋。”但,無疑的是,圍獵者笑裡藏刀,槍挑軟肋,因人下套,無不因為是對“權力定製”。

“無利不早起”或許過於片面和武斷。但一些領導幹部被圍獵,最終“落套”又何嘗不是如此。利益集團緣何會不惜重金去“圍獵”領導幹部?甚至可以屈膝到清明節先去官員已故父母的墳上磕頭……說白了,根本原因在於,領導幹部特別是手握權力者,可供支配資源巨大,通過腐蝕領導幹部、搞權力尋租,帶來的利益回報巨大,是衝著一個“利”字去的。當然,沒有“權”這個前綴,“利”也就成了單打獨鬥,不可能“珠聯璧合”。又尤其是,意志薄弱的黨員幹部,在春風得意或失意低迷等特殊節點,面對帶著人情味兒的糖衣炮彈,更容易上鉤,在不知不覺中被俘獲。

“近利以利來,近色以色至,事事投其性之所近,陰竊其柄。後雖悔悟,已受牽持。”“哪裡痒痒就撓哪裡”,把獵物的嗜好摸個“門清”。官員喜歡賭博,便在牌局上故意輸錢;官員喜歡古玩字畫,則奉上“雅賄”;官員喜歡美色,就設下美人計;官員喜歡唱歌跳舞,便常年包下豪華歌舞廳包房供其娛樂……其實,對於被圍獵的領導幹部,喜好雖是被圍獵的一個“主攻方向”,被攻陷的一個“關鍵命門”,這更是對權力如何合理監督、運用一個考驗。如何讓利益集團放棄“圍獵”,對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監督與制約,防止其輕易利用手中的權力搞權錢交易、搞權力尋租。

正所謂,心中有戒用權才有底線。“道自微而生,禍自微而成。”對於手握“權力”的領導幹部來說,如果能自覺做到嚴以用權,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做廉潔自律的“清白人”,無論何時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都要符合原則、程式、規矩、法律,不越紅線、不逾規矩;如果能牢牢權力意味著責任,有多大權力就要承擔多大責任,謹記手中的權力來自人民的賦予,不是自己可以任意使用的“私器”,始終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始終對權力懷有平常之心、戒懼之意;如果能陽光用權,規範權力運行,堅持以制度為標準,管權、管錢、管人,充分接受來自各方面的監督。或許如此,圍獵套路下的“權力定製”難以實現。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正不怕影子斜。相信不管圍獵的套路有多深,只要我們領導幹部始終做到慎獨慎微,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定能堅守自己的底線,做到“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真正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不“入局”也就不會被“圍獵”。

觀看被圍獵的權力警示教育片觀後感篇3

一些不法分子之所以能夠圍獵領導幹部,拿捏的就是少數人“吃頓飯沒關係”“收幾張卡能如何”的僥倖麻痹心理,用的就是像“抹蜜的捕蟲袋”這樣的拉攏誘惑之策。許多違紀案例都表明,難以發現的是溫水煮青蛙的陷阱,不好提防的是“眼裡識得破,肚裡忍不過”的問題。

最近,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被圍獵的權力》謂火遍了大江南北,之所以受到熱烈追捧,與其反腐主鏇律的定性不無關係。而反觀電視劇中的反面人物,趙德漢、丁義珍、高育良等,我們發現很多幹部一開始是好的,但還是抵不住一些奸商的“圍獵”,從而在“溫水煮青蛙”的過程中,喪失立場和信仰,進而落入商人的圈套。可以說,“圍獵”在於“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而之所以能達成如此秘而不宣的默契,其契合點就是雙方利益。官員抵擋不住各方面的誘惑,商人聞到了權力的“肉香”,你來我往都是尋求自身利益的滿足,而在雙方盆滿瓢盈、肚滿腸肥後,受害最深的無疑是國家和人民。

很多落馬官員表示,自己曾遭遇過“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既然濕了鞋,我就洗洗腳”的尷尬。一些媚權之人設好“美好”的陷阱,阿諛奉承,把官員哄得昏昏呼呼,進而趁機拉關係、套近乎。有的官員一時“蒙在鼓裡”,被糖衣炮彈“牽住了牛鼻子”,在不知不覺中走上腐化變質的道路;有的官員甚至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不僅私下授意、暗示,還縱容家人涉及腐敗,最後只能是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說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也不為過。由此可見,商人“圍獵”手段雖不見得有多高明,但麻痹性卻極強,一些幹部雖懂得防微杜漸的道理,但在實際套用上還是難於抵制誘惑。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不能亂用。厲聲警示猶在耳畔,現實問題卻仍令人擔憂,我們看到,用權力交換金錢、用身份謀取利益的行為還是屢禁不止,這就需要用制度的力量扯斷利益鏈條、堵住“圍獵”缺口。

幹部被“圍獵”是因為有利益的驅動,因此,黨員幹部應心存戒心、手把戒尺,時刻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 這樣才能不入“圍場”,才能守住黨員幹部的廉政本色。

觀看被圍獵的權力警示教育片觀後感篇4

“悔恨沒有秉持好家風,悔恨對被人圍獵的警惕性不夠,悔恨親屬打著旗號插手工程……”黃斌在懺悔書中說,自己說到底還是缺乏對黨紀國法的敬畏之心。據了解,黃斌平時最愛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打著招商的名義與公司老闆在一起,收受公司老闆巨額賄賂。

而對曹光亮的圍獵,常常是從牌桌上開始的。據辦案人員介紹,一些商人獲知曹光亮有打牌的嗜好後,想方設法成為他的“牌友”,並在牌桌上送牌資、套近乎,再利用曹光亮手中的權力謀取不正當利益。

美色也是圍獵腐敗官員的“必殺技”。據江西省紀委通報,黃斌違反生活紀律,與2名女性有不正當關係。而曹光亮同樣與數名女性有著不正當關係。

辦案人員透露,曹光亮案發,與情婦們“步步相逼”有很大關係。“我一開始認為作風問題是 小節 ,無傷大雅,不曾想包養情婦帶來的併發症,使我招架不住,一步步滑向違紀違法深坑。”曹光亮說。

與此同時,黃斌與曹光亮的家屬也成了被圍獵的重點對象。

據了解,黃斌的妻子與一些老闆打得火熱,大肆收受他人錢財,社會上人送外號“葉姐”。曹光亮的父親在湘東區被稱作“曹老爺子”,是各個鄉鎮“自來熟”的常客。“曹老爺子”在伸手要點菸酒之外,還打著兒子的牌子插手工程,經常提醒鄉鎮幹部多到他那裡“匯報匯報工作”。對於家屬的行為,黃斌與曹光亮均心知肚明,卻不加制止。“玩牌成了我走向違法犯罪的媒介和催化劑。”曹光亮在懺悔書中說,與他有不正當經濟往來的主要角色,無不是從打牌開始和他稱兄道弟,繼而狼狽為奸,損公肥私。“親屬打著旗號插手工程,干預政事,使權力異化,造成極壞影響。”據黃斌交代,他的姨妹夥同他人參與工程,插手項目,干預招投標,妻子知情也不制止,還暗中幫忙向有關領導打招呼。

辦案人員認為,一些貪腐官員不僅自己腐敗墮落,還縱容、默許親屬利用自己職權或者職務上的影響為他人謀取利益,實際上是讓親屬為其“代言”,大搞權錢交易,帶壞了黨風政風,敗壞了黨和政府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