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在1959》觀後感4篇

導讀:《雷鋒在1959》講述的是雷鋒從鞍山來到遼陽弓長嶺焦化廠投身建設的的142天中發生的故事。下面是《雷鋒在1959》觀後感4篇。

《雷鋒在1959》觀後感篇一

在公司黨支部的組織下,我觀看了電影《雷鋒在1959》,影片講述了雷鋒由農民到工人再到人民子弟兵的成長曆程,重溫這位半個世紀的精神偶像那段鮮為人知的青蔥歲月。

1959年8月20日雷鋒回響號召,離開鞍山,來到條件艱苦的遼陽弓長嶺,參加焦化廠的建設。雷鋒在焦化廠做了大量好事,並且在日記中寫下了許多具有人生啟迪意義的話語。雷鋒用火一樣的青春,燃燒著自己,溫暖著別人,在弓長嶺度過了他一生中最為重要,最富情感,最為輝煌的142天。

但是影片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雷鋒精神的意味深長,也不是導演的電影技巧,而是導演的勇敢。導演敢於在公眾面前剝開雷鋒身上的層層光環,努力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尋找雷鋒的精神閃光,讓我們了解真實的雷鋒。

我想雷鋒的不平凡,是因為雷鋒在平凡的生活中努力幫助別人,而不是終日寫日記來教育我們。導演通過電影讓我們知道了,每天都想著如何幫助別人的雷鋒,也會在小女生的熱情中暈倒,也有過和我們一樣的青春期。少小無家的苦孩子,同樣會在別人的家庭中渴望來自家庭的關愛。還有來自同事間的幫助,都讓一個19歲的青年人感受到新社會的溫暖,他沒有理由不努力幫助別人,在其中獲得尊重、充實。

當從前的那個女孩說出:“我們都老了,你還是那樣年輕”的時候,我們才發現當年的那個雷鋒叔叔,已經比我們年少了。如果,雷鋒還活著,他應該是位退休近20xx年的老人了,但我相信,他還會像從前一樣樂於助人。正如我們經常見到、聽到的那些個退休後還在為人民服務的老人,他應該就活在我們中間,而不是活在我們頭頂的那片天上。

《雷鋒在1959》觀後感篇二

雷鋒精神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精神的一種,特別需要我們年輕人學習的。五月份,我有幸與康樂社區其他黨員一起觀看了突出雷鋒精神的電影——《雷鋒在1959》。從這部電影中,我不僅對於雷鋒精神有了更深的體悟,對於自身的工作生活也產生了新的想法。

影片講述的是雷鋒在1959年8月20日從鞍山來到遼陽弓長嶺焦化廠,在那裡無私奉獻142天中發生的故事。那裡的自然環境非常惡劣,對於年紀尚輕的雷鋒來說,確實一種幸福的體驗。他用頑強的毅力克服所有的困難,始終以微笑面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不僅在自己的工作範圍內將工作做得出色,也不忘帶領身邊的工友共同克服萬難,積極完成各項任務。他用自己一點一滴的奉獻,踐行著自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人生信條。電影結束後,我的心潮澎湃不已,雷鋒那種樸素堅定的人生信仰,已經根植我心,發芽成長起來。

對於雷鋒精神的學習,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全身心地熱愛自己的工作,並做出成績。每個人都是生而平等,每個工作崗位也都是不平凡的。只有甘於平凡的人,絕對沒有平庸的崗位。我身在社區崗位上,就要立足於為人民服務的實際出發,做好每天的工作,將自己對於工作的熱愛轉換為民眾體會到的切身服務。與雷鋒同志當年面臨的環境磨難相比,我現在所置身其中的環境已經太美好了,我只有做到用心珍惜,用心做好為人民服務的事情,才是不辜負一個黨員的基本要求。

第二、工作中要有發問和好學的精神。雷鋒同志那種積極向上的學習精神,讓我印象深刻。不論他身處怎樣的環境中,始終不忘向周圍環境積極的學習,不斷的充實自己、提升自己。只有將自己變得強大,才有能力改變環境,才有資格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因此,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我要有學習精神,不但向書本學習、向優秀的榜樣學習,更要向普通民眾學習、向任何困難挫折學習。只有博覽學習,才會融匯貫通。在不斷的學習中,我要加強懷疑精神的培養,不人云亦云,要堅持自己的正確想法,力求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譜寫不一樣的人生樂章。

第三、熱心助人、無私奉獻,燃燒自己的青春。現在的年輕人大多人情淡漠,只管自己發展得好,對於旁人的冷暖往往視而不見。而雷鋒同志身上體現的那種熱心熱情,正是我們這年輕一代所極為缺乏的。我們做不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但至少我們要學會以己之心度他人之心,多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周全事情。能幫的就幫一下,能做多少貢獻就做多少貢獻。吃虧是福,有能力付出就是一種最有價值的人生體現。我要以毫不利己的處事觀,用心服務每個居民,無私奉獻自己的熱情,即使再累再苦,我也要把它們都視為快樂的體驗。我相信苦盡才能甘來,只有多多付出,才有底氣得到回報。

雷鋒同志的精神影響是歷久彌新的,雷鋒同志的信仰應該成為我們年輕人一直努力追求、一直盡力達到的人生的新境界。我們的社會才會愈加和諧美滿。

《雷鋒在1959》觀後感篇三

整個大禮堂虛無坐席,在觀看完八一電影製片廠製作的《雷鋒在1959》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離雷鋒同志去世已半個世紀的時間,在這半個世紀裡,中國已 不是曾經的中國,富強,民主,文明,獨立,這都是對當今中國的真實闡述。試想當年,1949,中國這個被蹂躪,欺負的國家剛剛擺脫列強的奴役,走上獨立的道路,但是面臨的那是一片荒蕪,飢餓。物質極度匱乏,這就是雷鋒的年代。

1959年,新中國誕生10周年,雷鋒同志剛剛19歲,這個從舊社會走過來的孩子,見證著新中國的誕生,並積極的參與到新中國的建設中。他沒有魁梧的身材,沒有英俊的相貌,但他有一顆熾熱的心,一顆愛國,愛毛主席的心。在弓長嶺焦化廠的145天裡,他跟著徐師傅,從不被認可,到另眼相看,能被這位有著上甘嶺戰役走出來的老兵讚賞有加的小個子,是雷鋒不服輸,不怕苦,有愛心,努力向上的真實寫照。雷鋒對工作,對國家的財產從來都是不計較個人得失。剛到焦化廠不長時間,廠房都要從頭乾起。運來的高標號水泥那是更加珍貴。半夜一場大雨差點把這些珍貴的水泥澆濕了,他帶領大家積極搶救,硬是冒著大雨把能遮蓋的東西都給這些珍貴的水泥給蓋好,雷鋒甚至把自己睡覺的被子都拿出來蓋到水泥上。拯救了水泥,但雷

鋒卻病倒了。即使這樣,雷鋒還對他的工友說:被子哪有這些珍貴的水泥重要!這就是雷鋒,一個不計較個人得失,為公為國的好工人!

國家號召適齡青年積極入伍,保家衛國。雷鋒同志積極報名。入伍體檢分甲乙丙丁四級,但是,他的體檢連丁級都不到,身體不達標。焦化廠的徐書記其實也不願意放他走,他知道雷鋒身體不達標不能入伍後,說:雷鋒雖然體檢丁級不到,但在我這裡,他是甲級中的甲級!當然,雷鋒是一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入伍當兵又是他一生的夙願,最後,他的釘子精神,他的工作精神,他的好學努力, 使他終於說服了徵兵的領導,使他順利的當上了一名士兵!完成了他一生的夙願。

這就是雷鋒,一個真實,偉大,努力的新中國青年。一個一生只有短暫的20xx年卻讓全中國人記住的中國士兵,硬是給百廢待興的新中國樹立了一面偉大旗幟!

今天,離雷鋒同志去世已有50餘年,雖然時代已變,但是,雷鋒的精神不斷相傳。雷鋒已經不是一個普通士兵,他是一個道德的符號,精神的象徵,他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磨滅,相反,他已經化成中華民族的道德標桿,忠於國家的一面旗幟,雷鋒的精神,將在這個時代,更加耀眼光彩。

《雷鋒在1959》觀後感篇四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這是雷鋒留給我們的財富。

20xx年4月10日中午12 點,學校黨支部組織全校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在階梯教室觀看電影《雷鋒在1959》。電影《雷鋒在1959》講述的是雷鋒從鞍山來到遼陽弓長嶺焦化廠投身建設的的142天中發生的故事。觀看完《雷鋒1959》之後,我深深的體會到雷鋒精神之崇高,雷鋒雖然遠去,但雷鋒精神卻是中華民族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具體表現,是每箇中華子女應當學習的榜樣,更是我們每個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畢生追求的目標!

一、學習雷鋒助人為樂,服務人民的奉獻精神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雷鋒的奉獻精神更是人人皆知,廣為流傳。幫大娘買火車票,幫老奶奶送信找兒子,幫工人們推磚幹活‥‥雷鋒做的好事真的是不計其數,更可貴的是做了好事從不留名。多么博大的胸懷,多么偉大的精神。“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願意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我們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在平時的教學中,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在一片片的歡聲笑語中令他們體驗我們教師的關懷。而我們也從中感受到幸福和快樂。教師是無尚光榮的職業,而這個職業最需要的就是奉獻精神,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只有把學校當做自己的家,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堅持不懈地奉獻付出,這份工作才會結出最美麗最豐碩的果實。因為是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更要在平常中閃光——履行那“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艱巨責任。做為一名校長,我的任務就是帶領我的團隊,在平凡的工作中學習雷鋒,在三尺講台上詮釋新時期的雷鋒精神。

二、學習雷鋒乾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

從通訊員到貧血員,從拖拉機手到推土機手,從汽車到校外輔導員,每一份工作雷鋒都全心全意地對待,將它博得有聲有色。

從20xx年走上校長管理崗位至今,我都心繫著兒童與教師的成長,為孩子構築優質的教育,為教師搭建成長的舞台,以校本研培締造優秀教師團隊,科學管理深入實施素質教育,踐行“關注生命教育,為精彩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構建和諧校園,打造優質團隊,培養創新人才”的辦學宗旨,以培養擁有“健康體魄、良好習慣、健全心智、豐厚底蘊”的少年兒童的育人目標。” 作為一校之長,只有用教育理論武裝頭腦,才能對教育實踐中的問題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才能用自己的學識魅力影響和帶動教師。我會在辦優質教育,塑地區名校的道路上一路探索,一路前行。

三、學習雷鋒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

雷鋒總是把工作作為一種無窮的動力,要鑽進去、要吃透它,而且還不斷地提升自己、不斷地通過學習豐富自己。雷鋒不僅是一個腳踏實地的實幹家,而且是一個勇於探索的創造者。他在學習和工作上永不滿足、永不懈怠,體現了一種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

做為一名校長,我把工作作為一種無窮的動力,鑽進去吃透它,不斷地提升自己、不斷地通過學習豐富自己。只有這樣,我才能更好的帶領全校教師,走成功教育之路。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是人們對教師這一行業提出的基本要求。我的理解是:一名優秀的教師光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的,而應該要有一池流動的“活水”。我校以“三新一德”“三功一課” 為載體,在全員教師深入開展 “技能功”、“研修功”學習與培訓,全面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技能, 為了促進我校教研的有效實施,通過教學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增強教研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試圖藉助“大團隊磨課——現場展課——述課議課”這種套餐式教研形式,打破傳統格局,引導教師關注學段,關注課堂、關注教學行為,激勵教師不斷探索教學藝術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愛親人,愛國,愛黨,堅定理想,誠信,樂觀,堅強,樂於助人,就是永恆的雷鋒精神,而我們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學習雷鋒的精神!雷鋒同志的精神是永存的,雷鋒同志的信仰也應該成為我們一直努力追求、盡力達到的人生的新境界。只有人人如此,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美滿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