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博物館有感600字_博物館觀後感600字

參觀博物館,既能讓你大飽眼福,又讓你增長知識,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參觀博物館有感600字,希望能幫到大家!

參觀博物館有感600字1

今天,我參觀了包頭的博物館,心情興奮極了。

包頭博物館的外觀很宏偉,讓人感覺它是高高在上的;裡面的裝修也很寬敞並且很明亮。

因為前幾天是“七·一”,博物館展覽了“井岡山紅色精神”。展廳里展出了那時紅軍穿的草鞋,蓑衣等,做工粗糙,草鞋上還有碎碎的草繩,穿上一定很難受,和我們現在穿的鞋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展出的還有那時的紅旗:三角紅旗雖破破爛爛,但卻無比鮮艷,看過後,讓人全身都充滿力氣。這當中還有一幅畫,畫中,毛主席穿著一身藍色軍裝,站在岩石上為戰士們講話,和藹極了!

參觀完後,我們又去了另一個展廳,展出的是佛教的唐卡,唐卡上有著豐富多彩的畫,每一個的筆跡都很細膩。有如來佛祖、四手觀音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有綠度母和白度母的畫像。綠度母全身呈翠綠色,很有特點。而白度母如同人間的絕色美人,白皙的皮膚,清秀的面龐,非常美麗。

在我們內蒙古出土的文物就更令我感興趣了。我最喜歡的有兩件,分別是“三素色熏爐“和”雙耳瓶“。三素色薰香爐的做工很精細,薰香爐像古代的房子,上面畫著似龍非龍、似蛇非蛇的淺綠色動物,旁邊纏繞著桃花樹枝,上面開滿了桃花,粉粉嫩嫩的,像小姑娘的臉蛋,特別可愛。支撐爐子的是四個青綠色的柱子,柱子上雕刻著獅子頭,很是威武。雙耳瓶也很漂亮,青色的龍泉瓷上是密密麻麻的網,好像摔碎了一般,其實,這是龍泉瓷的特點,也是它被人青睞之處。瓶子的兩端各有一個類似耳朵的東西,這就是瓶子的“雙耳”。怎么樣,好玩吧?

之後的美術館,真令我大開眼界。展出的書法、畫作和剪紙,各有各的美麗,各有各的亮點,讓人禁不住讚嘆:“真美啊!”。

這次參觀博物館,真是非常有意義!

參觀博物館有感600字2

西安碑林博物館,是全國最大的石質書庫,它之所以叫碑林,是因為它裡面碑石如林,藏石達3500餘件。

碑林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石台孝經碑》,這塊碑是由唐玄宗親筆書寫並注釋的。它形式獨特,四面都刻字,碑冠刻的是青龍騰空,它還有三層碑座,每一層都都刻有精美的圖案。那石碑上都畫上了一個個格子,格子裡是用楷書工工整整的刻上了每一個字,格子旁邊的小字是對該字的注釋。可以看出,唐玄宗對這種所謂的小事都這么認真,真是一位真正的好皇帝。

接下來我們去的是7個大型石碑展室,展室里的石碑不僅造型百出,碑上記錄的事也是五花八門,不僅有李斯、王羲之、顏真卿等書法家的傑作,還有文字遊戲《畫裡藏字》碑,乍一看,是一幅漂亮的竹子,可走近仔細看,卻是一個個字,還是一首詩呢!畫即是字,字即是畫,字畫合一。更有的碑刻的是地圖,圖上“每六寸折地一里”標註得清清楚楚。當時沒有測量儀器,地圖還能畫的如此精準,真是不可思議。

我們最後去的一個展室里的碑全是原來放在國子監給學生作範本,用處類似於現在字典一樣的碑。之所以有這樣的一些碑,是因為當時還沒有印刷術,學生們的課本都是他們自己用手抄出來的,你抄,我抄,他抄,難免會有些筆誤。有了這樣一個範本,學生們有了一個校對的地方。這塊碑上,用正楷端端正正地刻上每一個字,字字都工整準確,讓人肅然起敬。

走出博物館,可我的心還在那一塊塊碑、一個個字前。這次參觀,使我認識到了書法藝術是中華文明的奇葩,字寫的好,不僅是看起來美,更是為了準確地傳遞信息。通過這次參觀,端正了我寫字的態度,教會了我怎樣把字寫好,樹立了我寫好字的信念。

我愛西安碑林博物館!

參觀博物館有感600字3

今天,我們參觀了著名的陝西省自然博物館。

博物館共分為兩大部分,北面是科普廣場,南面是自然展覽館,中間有一座高100米左右的電視塔。首先我們走進了自然展覽館,老師讓我們仔細觀察大廳中央的一副骨架,我走上前,骨架旁邊立著一個木牌,上面寫著:黃河象骨,發掘於甘肅省,門牙長3米,又名劍齒象,比非洲象大。看了這個木牌後,我大吃一驚,心想:現在的非洲象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了,我國竟有比非洲象還大的象,這真是奇蹟呀!

穿過電視塔,我們就來到了科普廣場,這裡簡直是機械的世界!這裡有科普劇場、音樂噴泉、科普電影院等近20個科普項目,其中最有趣的是科普電影院。走進大廳,灰黃色的螢幕占了天花板、左、右以及前面的牆,形成了一個向內凹的圓。過了一會兒,影片開始放映了,開始放映的是美國兒童科普片--《恐龍》,影片主要講了肉食恐龍怎樣捕食、已發現的恐龍化石和恐龍可能是怎樣滅絕的。

從恐龍發展史的介紹上,我知道了恐龍從三疊紀晚期出現,到侏羅紀時期的繁榮昌盛,再到白堊紀晚期的滅絕。它們的滅絕,有的說是因為行星撞擊地球,有的說是火山爆發恐龍的食物沒有了,有的說是大陸漂移。恐龍真是一個奇妙的物種。

參觀結束,在回家的路上,我心裡浮想聯翩,想到了恐龍滅絕是由生存環境變化而造成的。地球已經經歷了六次物種大滅絕,無一不是由於環境的變化造成的,可見環境對地球生物的重要。我們正處在第七次物種大滅絕時期,平均每天有一種生物滅絕,很多都是人類的行為破壞生態平衡而造成的,所以,我以一名中學生的身份呼籲大家:“保護環境,使我們的家園更加美好!”

這次參觀真好,既大飽眼福,又增長了知識,還讓我對人類生存的環境有所感悟,真是一舉三得!

參觀博物館有感600字4

國慶佳節來臨了,老師發給我們每人一張贈券。10月5日那天我和媽媽到正大廣場7樓展示庭去看昆蟲展覽。出發前我準備了筆記本和筆,我們高高興興來到正大廣場,呀,這兒多熱鬧啊!大人、孩子摩肩接踵。

我們乘電梯進了展覽館,我看到那些昆蟲標本裝在玻璃鏡框裡掛在牆上。第一個映入眼帘的是蝴蝶。它們的品種最多了:有“帝皇鳳碟”這可是世界上最大的蝶哪!展開的翅膀有碗口那么大;有“陰陽梁山伯祝英台蝶”,一半身體是黑色的,另一半是花的,特別引人注目。飛行將軍要屬蜻蜓了,走者走著我看見牆上一塊大牌子上面介紹蜻蜓的生活習性,其中還有這么一句話:“蜻蜓為什麼要點水?”說明天氣要下雨了。昆蟲界的暴君——螳螂,它來自馬來西亞、印尼,那些螳螂大小不一,很多是我從未見過的。這裡還展出了形形色色的蟬,那種小的特別美,色彩也十分鮮艷。這時,媽媽說:“老師發給你的贈券上還有十道題目呢!”我連忙拿出筆,邊看邊填寫,可是還有一道題怎么也找不著答案:世界上最大的昆蟲是什麼竹節蟲?於是媽媽又陪我重新看了一遍,終於找到了:原來世界上最大的昆蟲是褐紋巨人神竹節蟲。我們走著走著,只見前面圍著一群人,我擠進去一看“哇!這裡有那么多活蝴蝶啊!”它們被圍在一個大籠子裡,四周是用網圍成的,這裡有許多鮮花,蝴蝶在這兒翩翩起舞。

到了出口處,有一位叔叔發給我一份精美的禮物,是一張蝴蝶標本圖片,名叫:夢幻月光蝶,是世界名蝶,它的翅膀是湖藍色的,真美麗!

今天,我看到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地下鑽的、水裡游的各種昆蟲。讓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真高興!

參觀博物館有感600字5

4月2日,學校組織了全校學生去參觀中國濕地博物館。

上午9點,我們步行到達了目的地——中國濕地博物館。

一進入博物館,同學們便被博物館別致的建築設計,豐富的科普知識給吸引住了,在知識海洋中盡情遨遊與暢享。

中國濕地博物館分為序廳、濕地與人類廳、中國廳和西溪廳。用大量的塑膠模型、圖片、標本與互動遊戲形象的表現出了濕地之美以及人類目前與濕地之間的關係。

短短一個多小時的參觀,令我受益匪淺。我從中知道了知道了濕地的概念與現狀;濕地對人類以及自然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也知道了人類對濕地的破壞。西溪濕地千百年來給江南杭州一帶的人們提供了許許多多的資源,令人們能夠更方便、快捷、舒適的生活:濕地讓我們的空氣更清新;濕地令我們的環境更優美;濕地令我們的資源更富足;濕地令我們的生態更平衡。濕地無私地奉獻,我們人類應該更好地呵護她,應該反饋她,然而,事與願違,如今,不僅西溪濕地,甚至全世界範圍內的濕地都正在遭到人類恐怖的破壞。人們瘋狂的開墾濕地,隨意的砍伐濕地內的樹木,滿不在乎地捕捉濕地內的動物,使濕地——生命之母遭到了巨大的破壞,生態平衡極大程度上地遭到扭曲。

人類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高智商的動物,但是,連低等生物都能與濕地和諧共處,為什麼人類不呢?沒錯,人類被利益蒙蔽了心靈,破壞了濕地,使地球母親哭泣

歸根結底還是一句話:我們要保護濕地,保護環境,使地球母親不要哭泣,讓她永遠都能與自然一起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