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曼德拉》觀後感:無敵仁者閃出人性光輝

導語:《曼德拉》講述的是一個政治明星的傳奇一生,但這傳奇里也有頗多的坎坷與無奈,說到底,傳奇之所以稱之為傳奇,就因為曾經真實存在過。

人物傳記片的最大魅力,就是讓傳奇人物與我們無限的接近。無論是領袖們領導的革命,還是藝術家奉送的娛樂、商業家創造的財富,或是科學家啟迪的思想、英雄們書寫的成功,那些名人、偉人和奇人的命運之旅,總是能在盪起我們內心情感的波瀾。可是如今好的人物傳記片猶如鳳毛麟角,因此看到有質量有內涵的《曼德拉》時,那種欣喜無法言表。影片展示了南非國父曼德拉何以偉大,這個歷史偶像何以被《時代》周刊稱為“世間最接近聖人的人”,留給人們的是對自由精神的理解和對平等生活的思考。看完之後,耳畔不禁會想起Beyond樂隊那首《光輝歲月》,“年月把擁有變做失去,疲倦的雙眼帶著期望,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

作為世界上曾經最著名的囚徒,反對種族隔離運動的標誌,推動民族和解的智者,納爾遜·曼德拉就像一座燈塔,至今仍照耀著世界上每位為尊嚴、自由和平等而奮鬥的人們。而影片《曼德拉》就是根據其自傳《漫漫自由路》所拍攝而成,縱向地展示了曼德拉非凡的傳奇一生。片子有著很強的寫實風格,在半明半暗的畫面之下,導演用他解析人性的手術刀放在前南非總統身上,克制收斂又舉重若輕地將曼德拉幾十個年頭的光陰故事娓娓道來,其冷峻而客觀的鏡頭語言刻畫出一位聖人對信念的堅持與執著。而且,影片信息量巨大、有趣又非常正統,絕對是一部表現偉人生活和精神的佳作,包含著愛與尊重、理想與尊嚴、理解與寬容,看著笑中有淚令人感動。

影片按照歷史發展的時間順序,在劇情上把曼德拉的人生故事分為三大階段。第一部分是投身反種族隔離運動最初的歲月,第二部分是20xx年鐵窗生涯的苦難磨礪,第三部分是出獄後到當總統前全身心倡導民族和解與寬容。而在這三段故事裡,也較好地顯現出曼德拉在歲月變遷里,精神世界的不斷變化。當律師之時他急公好義,為貧苦黑人免費服務,當發現實現平等的最好途徑,不是法律而是抗爭,加入非國大的他選擇了武裝斗陣的方式,力圖喚醒南非白人政府放棄自己可惡的種族隔離制度,可最終他和夥伴卻鋃鐺入獄。這一段表現曼德拉熱血的一面,顯現的是一個青年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其後20xx年的鐵窗面壁,在羅本島那四五平米的狹小牢房裡,曼德拉又是去思考和規劃,頓悟出暴力不能帶來和平,仇恨間的冤冤相報只會製造更多的流血。這一段較好地顯現出他的毅力與智慧。而在出獄後,曼德拉號召黑人放棄仇恨,白人停止恐懼,讓敵視雙方用善意來擁抱彼此,全身心致力於民族和解。就是在這樣從勇者到智者再至仁者的遞進過程中,影片讓曼德拉高大的形象多方位全形度呈現於世人眼前。

片中有兩處細節在表現曼德拉的成長。一個是孩提時代的他,臉上塗滿白色顏料跳入河中,按照部落傳統方式完成了成人禮。而在入獄後他在獄中淋浴時,童年那一幕不斷閃回出現,這其實是意味著他第二次命運的洗禮。河水的洗禮讓他由男孩變成男人;洗澡水的沖涼,則證明他從凡人到偉人的轉變。其實,像上述那樣豐富而細膩的細節展示有不少,很多歷史事件都被蘊含其中來展示。例如黑人們在沙佩維爾屠殺慘案後,一群黑人火燒工作證,默默抗議著黑人難以分享到平等的權利的罪惡。而街道上不斷出現的打鬥流血,進一步證明種族隔離制度帶給南非社會的帶來的分裂。

雖然是一部歌詠偉人的傳記片,影片卻沒有把曼德拉拍成毫無瑕疵的聖徒,也顯示出他的偉人有恙。年輕時代的曼德拉是革命與愛情兩不誤,一面為黑人的權利而奔忙,一面也玩著婚外情,最終導致首任妻子離開這個不回家的男人。而影片中曼德拉與第二任妻溫妮的故事,看來更是叫人唏噓感嘆。兩人深深相愛的人,最終卻因政治理念的不同而分離。

“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么我其實仍在獄中。”曼德拉曾說過的這句話,而正是監獄生涯的磨礪,使得他變得心胸寬廣,做到了和者無仇、恕者無怨、忍者無辱、仁者無敵。相反他的妻子溫妮卻因曾在監獄受到侮辱耿耿於懷,心胸狹隘的她以丈夫代言人自居,儼然如國母,不斷號召對追隨者用報復的手段展開血腥的復仇。這兩口子差距咋就這么大呢。

而片中清楚的顯示了這對夫妻關係由愛的熾烈到冷漠相向的一系列轉變。當曼德拉被判入獄服刑時,兩人在法庭上不捨分離的牽手很動情。在溫妮探監時,兩人無法觸摸彼此,卻仍叫人覺得他們相愛的兩顆心密切相連。可是那場家庭聚會上,這對20xx年未在一起的枕邊人雖在肉體上緊緊擁抱,但精神上的分歧已讓他們分道揚鑣。尤其是最後當曼德拉出獄時和溫妮牽手亮相於國民面前,他們的行為只是一種政治表演而已,昔日的美好情感已被利益所取代。看到這兩人關係一幕幕的衍變,我們除了感嘆還能多說些什麼呢。或許他們真是因陌生而相識,因熟悉而分手吧!

曼德拉,全名叫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而羅利赫拉赫拉在班圖語裡的意思是“搖曳樹上的枝葉”,其真正內涵是“麻煩製造者”。有著這個名字的曼德拉的確給南非白人製造過不少麻煩,但一生秉持寬容博愛的精神信條的他,讓南非沒有成為仇恨的土地,而是讓其成為不同膚色與種族的彩虹之國。他的謙遜、愛心和人道精神贏得了人們的愛戴。曼德拉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對人類的愛。

他說那句名言佳句,“自由不僅僅是掙脫自己身上的枷鎖,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人的自由生活。”或許正是《曼德拉》這部影片所表達的精神內涵。英國演員伊德瑞斯·艾爾巴,雖然長得不像曼德拉,卻捕捉到曼德拉的精神,展示出後者的幽默與優雅、勇敢與堅定、寬容與慈愛,較好地演繹出這位偉人的冷靜與包容的兼具,並給其植入了一個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其發起和平運動時的興奮之情、面對離婚時的愧疚之態,與政府官員談判時的從容之姿,都有著上佳的表演。英國黑人女星娜奧米·哈里斯,也把溫妮的精神狀態在時間長河裡的轉變刻畫的一清二楚,將其堅韌性格、勃勃野心統統表現了出來。

困苦迷茫時看傳記片,便知不如意乃人生必經之路,指引我們走出生活的迷津;生活順遂時看傳記片,曉得自己距離神話之遙遠,不因而得意而忘形。而在看完人物傳記片《曼德拉》之後,聰明的你一定會明白,感恩與寬容經常是來自痛苦與磨難,必須以極大的毅力來磨練。從而懂得愛與生活的真諦到底是什麼,做一個有理有利有節的人。而影片最後,曼德拉在曠野小路上的漫漫行進,何嘗不是在提示我們,漫漫人生路,誰不是在跋涉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