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在路上觀後感2019範文心得

最近,中紀委反腐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熱播,專題片列舉了多個領導幹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案件當事人現身說法。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xx永遠在路上觀後感範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0xx永遠在路上觀後感範文

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開篇首集以“人心向背”命名。主要講述以來,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高度,深入推進正風反腐,一大批腐敗分子被繩之以黨紀國法,獲得了人民民眾的高度認可,贏得了黨心民心。

“人心向背”一詞出自明代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四:“顧自古國家未有不以勤而興以怠而衰者,天命去留,人心向背,皆決於是。”曾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是決定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關鍵,是最大的政治。

當前最大的政治是什麼?那就是凝聚民心黨心。“得民心國家必安、失民心國家必危。”“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的重要論述,道出了數千年來人類社會治國理政的寶貴經驗、深層鏡鑒和歷史真諦,給人以深刻啟迪。當前我們國家已進入改革發展關鍵階段,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形勢仍然嚴峻,任務仍然艱巨。明確的提出:全黨同志在思想上一定要搞清楚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要堅定不移反對腐敗?人民把權力交給我們,我們就必須以身許黨許國、報黨報國,該做的事就要做,該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3億人民。這是一筆再明白不過的政治賬,人心向背的賬。

老百姓認識和評判一個政黨,最直接、最有力的依據就是其作風。“日穿草鞋,夜打燈籠”的蘇區幹部,喚起了工農千百萬;“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長期錘鍊,鍛造出一支所向披靡的人民軍隊。當年,解放軍進入大上海時,指戰員們不擾民,和衣而臥露宿街頭。這樣的一幕幕深深震撼了慣見官驕兵逸的上海市民,使新政權迅速站穩了腳跟。毛澤東一句“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道出了共產黨人創造歷史的奧秘:以優良作風感動人民、贏得人心。經濟的飛速發展帶來繁榮昌盛的同時,“四風”也開始四處滋生蔓延,當私慾代替了理想信念,其結局和教訓是慘重的,不僅對個人家庭,更是對黨和國家。

腐敗傷害的是民心,而民心恰是執政之本。以來,黨中央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放到空前的高度,推出一系列舉措來治理腐敗問題,這不僅僅是在制度上把權力制約在籠子裡,更是在黨員幹部隊伍里開展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從而構建領導幹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制度機制。

當一個個曾經身居要職的領導幹部成為階下囚面對審判流下懺悔的淚水時,我們不難發現,“廉潔”是當好一個黨員幹部的前提條件,“廉潔”才能造就一個真真正正、切切實實為民辦事的好乾部。

古人云,“官者,以廉立身於民。”一個黨員幹部只有時刻牢記自己的立身之本“廉潔”,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才能在思想上保持黨員幹部的政治純潔性,才能在工作中有盡職盡責為民服務的心。“莫伸手拿、莫辦事卡、莫張嘴要”, 管好自己的“手”、“腳”和“口”,這些淺顯的做人道理只要不斷的加強廉政教育才能時刻牢記心間。

“清正廉潔盛行之日,則國家昌盛;貪污腐敗猖獗之時,則國勢衰微。” 可以說廉潔對於一個人乃至國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古人云:“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 廉潔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精神,也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平的標準。一個興廉潔清正之風的黨員幹部,肯定受百姓愛戴,一個為政擁公僕之心的黨員幹部,肯定受民眾擁護,一個造福民眾,惠及天下的政府,肯定政權牢固。

20xx永遠在路上觀後感範文

從小到大聽過很多次人心向背這個詞,很多見於影視文學作品。不過今天它卻頻頻現於各大論壇,這正是中紀委大型紀錄片《永遠在路上》的第一集。《永遠在路上》在六中全會即將召開之際8集聯播。

人民日報大V這么評論它:“這部年度反腐力作一夜之間刷爆朋友圈。對腐敗內情毫不避諱地揭露,就是在表明中央猛藥去疴的決心。腐敗是執政黨最大的敵人,反腐是一場輸不起的鬥爭。兌現當年跳出歷史周期律的承諾,時刻敬畏百姓心中那桿秤,反腐永遠在路上。”李春城這是唯一一個對著鏡頭說話的懺悔者,不是自白,更像是對著螢幕的我們發出的勸告。人生都是現場直播,沒有辦法重來,而每個人都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亘古不變的。我不得不面對這個現實,就是這些罪行和錯誤發生在我身上,它居然帶有必然性。話里有真誠,眼中有淚水。人心向背揭露出青少年時期領導幹部吃過很多苦,在政治生涯末期心態卻開起倒車,與商人打交道的時候,商人需要很多物質的東西彰顯自己的成功,領導幹部的內心的自我期許就這么被欲望和流俗吸引、跑偏。白恩培一千多萬的一個的手鐲、周本順800平米的住所、專職保姆飼養寵物,保姆廚師兩年工資達到百萬、李春城在20xx年間收受財務折合人民幣3979.8萬。這些說明一旦思想上忽視廉潔從政的重要性,對腐敗的危害喪失了應有的警覺,走向違紀違法,就是一種必然。這些高級幹部,卻好像沒有一個成熟的三觀,比如白恩培自稱生了大病,才意識到自己需要很多金錢;周本順落馬了才知道廉潔自律,才知道自己對黨風廉政建設從思想深處就重視不夠。才會出現“就是在這個時期,幹部隊伍出點小問題難免的,但只要幹事業就‘大節不虧’的思想。”李春城進了監獄,才發現自己的價值觀可能帶壞成都的部下們。他們似乎是進了監獄之後,才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這並不是說領導幹部考核選拔時是不成熟不合格的,而是在之後的工作中被社會沖刷的忘了自己最初為什麼被人民和黨選擇。當真正落馬之後,面對鐵窗之時,長期的工作經歷又使得自己開始審視過去,落馬後的巨大落差使得其悔恨,這樣的人難免不在少數。真正能夠在執政生涯過程中時刻警惕,在看到社會五光十色的同時也看到裡面的刀光劍影,能夠貫徹中央“有腐必反”的決策。

哥倫比亞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節目評論說:中國遊客在澳門賭場內一擲千金的盛況也已經一去不返。20xx年,國家統計局在22個省區市開展了全國黨風廉政建設民意調查,結果顯示,91.5%的民眾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成效表示滿意。這些說明反貪反腐工作是必要的也是永遠在路上的,因為他關乎人心所向,關乎能否跳出歷史規律!

20xx永遠在路上觀後感範文

《永遠在路上》反映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高度,正風肅紀,鍥而不捨糾“四風”,贏得黨心民心;反腐懲惡,整治民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使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到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

專題片反映了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高度,列舉多個領導幹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展示了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的形勢與成果,具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

《永遠在路上》採訪了蘇榮、周本順、李春城等10餘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由這些當事人親自現身說法,還原心路歷程,表達深切的懺悔,這在反腐敗宣傳工作中是一次積極的嘗試。讓腐敗分子作為活生生的人出現在螢幕上,講述其被腐蝕和墮落的真實故事,本身就是生動的反腐敗教育,值得全黨深入學習,引以為戒,敲響腐敗的警鐘。

落馬後首度出鏡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顧了個人成長的不同階段,有的人曾經兢兢業業追求理想,但最終走向了墮落。從他們的人生軌跡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漸,或許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個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險之處。這就是生動的警示,這種讓人渾身顫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學習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落馬高官們不約而同談到了外界的物質誘惑,以及家人、子女在其中充當的特殊角色,也提到了很多頗有市場的思想觀念。人情世故也好,人生不同階段的困惑也罷,這些乍看起來不起眼的誘因,很多黨員幹部都會遇到,甚至不可避免,但絕不是腐敗墮落的理由,本質上都是個人理想信念的動搖,為個人打算的貪慾占了上風。

把這些細節展示出來,就是要讓廣大黨員幹部清醒地看到,腐敗並不只是通報里言簡意賅的陳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於周圍的隱患,更是每個黨員幹部都要保持極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線。在日常工作與生活的每個細節,都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狀態,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嚴守黨紀國法的紅線,堅持不忘初心,和全黨同志一起,讓黨的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