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的1819》的觀後感

1919的我國歷史背景境是如何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我的1919》觀後感,希望您喜歡!

《我的1919》觀後感篇一

《我的1919》帶我們回到了那個戰亂平息後的時代,1919承載了太多太多。中國人民還我河山拒籤條約的請求,中國代表團唇槍舌戰對決帝國主義的爭辯,中國政府的妥協退讓。我敢說在巴黎抗議的中國人都是勇敢的。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山東的愛,對中國的愛,對中國魂的詮釋。書寫了一張淒烈、壯美的歷史畫面。一句“他們欺騙了我們”道出了列強的真正嘴臉,好一群剪了辮子的中國人!

弱國無外交,這是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一戰結束後,作為做出重要貢獻國,出席巴黎和會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反而由五個席位減少到兩個席位,顧維鈞等人為此據理力爭,卻終究沒能爭取到另外該屬於我們的位置,更可氣的是由中國代表團提出關於歸還中國山東主權的問題時,受到了日本的反對與阻撓。而他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費的。

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這是我想說的,也是我們應該要做的。

中國需要強大,更是在於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我們必須要挑起這個重擔,而且,我相信,我們能夠做好!

《我的1919》觀後感篇二

我聽到全場響起的掌聲,經久不息。是啊,沒有人不被這一畫面打動,那個背影包含了太深的愛。可這份愛國之情摻雜了太多的辛酸與無奈,而愈發沉甸甸……

“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顧惟鈞在會議上鏗鏘有力地甩出這樣一句話。這句話道出了每個有良知的中華兒女的心聲。試問,有哪個國家的人民願意把自己國家的領土拱手讓給別人?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愈發艱難地向前走著,一步一步,步履蹣跚,太多的屈辱混著血和淚的味道,砸在每箇中國人的肩上。

然而,最高委員會還是決定犧牲掉中國的山東。此時,沒有公平正義,有的只是利益。“弱國無外交”,代表團成員中有人吐出這幾個字,卻又壓抑著多少辛酸屈辱,多少無奈。

在法國的華僑們憤怒了,他們在肖克儉的組織下抗議示威,高喊“還我山東”。美國總統威爾遜倚在窗前看到樓下示威的華僑們,說“從來沒發現法國有這么多的中國人”,因為此時每個在法的中國人都加入到了示威隊伍中,為了國家的完整,他們帶著一腔愛國熱忱,無畏艱險地走到了一起。只是,示威換來了他們的頭破血流,甚至犧牲生命,這當中又有多少無奈呢?

華僑門圍住顧惟鈞的車子,要求他保證不在協約書上籤字。在沒有得到滿意答覆的情況下,將顧惟鈞圍住毆打。畫面上,顧惟鈞的眼神——深深的無奈,令人心痛。有誰願意當歷史的罪人呢?可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中國又該何去何從呢?

顧惟鈞沒有簽字。那一刻,忽然落淚了。因為感動,還有心疼。心疼愛著中國的每箇中華兒女,有誰的愛沒有被這種無奈打得濕淋淋呢?心疼那時的中國,在風雨中飄搖,多少辛酸,屈辱和血淚。

在結束“弱國無外交”局面的今天,中國又該何去何從呢?不要忘掉這段歷史,不要忘記這段歷史告訴我們“要讓中國更強大”。

“要讓中國更強大”,讓我們帶著這個夢想繼續前行吧。

《我的1919》觀後感篇三

歷史步伐回到了1920xx年,思緒也追溯到了巴黎和會上,烏雲密布就一定預兆著悲劇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中國從這裡站起來了,他們沒有在和約上留下任何筆跡。

一幅幅中國勞工在戰爭中受奴役的照片,清晰地可以看到他們過著苦不堪言的生活。一片片白色的墓地是勞工們所嚮往的“天堂”嗎?難道中國人只有遭遇苦難才能得以生存嗎?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憤怒地辯駁了日本代表指責中國未出動一兵一卒竟夢想著獲得利益的謬言。各國代表似乎也認同,響起了掌聲,文化的差異卻有著共同的情感認知。

東方睡獅還是沒有兇猛的抗爭,贏得掌聲,難道是切實的利益,勝利的果實會降臨到我們的頭頂嗎?弱國無外交,此刻一點也毋庸質疑了。

雷雨交加,一個不好的徵兆,山東問題未能如願解決,一群華人和留學生滿臉的憤慨,無奈與悲痛,顧維鈞真的可以給他們一個明確的解釋與滿意的答覆嗎?

惟獨用鮮血染紅巴黎和會,讓有良知的各國代表知道他們的媾和是中國人用生命換來的。然而,他們在烈火中真的永生了嗎?

一輛黑色的馬車載著中國代表緩緩駛入了和會現場,各國代表們正襟危坐,等待著親手一筆後將帶來無限的利益,中國代表心情是沉重而又是忐忑不安的。顧維鈞走到了紅色的和約本子前,講了一席讓中國人聽了熱淚盈眶而又為之驕傲自豪的話語,斬釘截鐵地說:“中國代表團不能簽字!中國人會永遠記住這沉痛的一天!”合上了和約,大跨步的走出了會場。凝聚的空氣終於流通了,廣場上空的雲朵也散去了,呈現出蔚藍的天空,久久迴蕩的鐘聲也在稱讚中國,中華民族崛起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