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年輕的時候》觀後感3篇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觀後感1

相信每個人都有夢想,尤其是年輕人,趁自己還年輕就好好歷練……看完《當我們年輕的時候》,心裡感慨萬千,尤其對於出生在農村的人。中國現在發展了,可是依舊存在著一些很落後的地方,教育資源匱乏,孩子讀書要到很遠的地方,依然有很多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很多村子基本上是老的老、小的小,有些學校至今冬天還是生煤爐,教育資源的匱乏出人意料。

看了這部電影,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國小里,很多老師是民辦教師身份,農忙時就回家種地,正式老師很少。體育課就像電影裡演的那樣,在校園裡瞎跑。國中的時候,學校里來了一位實習的老師,高高瘦瘦的,國語很好,給我們講了一節課《聽潮》,他的聲音很有磁性,文章分析的也很透徹,可惜教了幾個月後就走了。

電影中景秋老師是來支教的,她在山村遇到了很大的麻煩:孩子們逃課,不好管;村民不理解……也曾哭過,也曾打過退堂鼓,可是後來還是堅持下來了——因為村民們特淳樸,孩子們特別需要老師。小滿是村子裡第一個大學生,可想而知他付出多少努力,可是他依然決定畢業回來教孩子們、當老師,可以說一個可敬的年輕人。富二代山姆經歷了山村採風後也發生了變化,決定捐助學校、修整滾石坡。

現在國家的政策好了,孩子們上學的條件也好了,農村也走上城鎮化的道路,城鄉差距在逐步縮小。有句話說:藝術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人們自強不息努力改變落後局面、儘自己最大的能力來回報社會、回報故鄉……影片向我們傳遞了滿滿的正能量。有夢想就有未來,和孩子走進電影院看看這部電影吧,相信你一定會有收穫!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觀後感2

2月28日14點50分,膠東線上組織市民記者們觀看了一場煙臺人自己的電影《當我們年輕的時候》。這部電影是由煙臺清泉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投資拍攝的,裡面的取景、對話也充滿了濃濃的膠東味兒。該片通過“生活流”與輕喜劇相結合的手法呈現了幾名年輕人短暫而又普通的經歷,略顯誇張的故事細節刻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張揚了當今社會年輕人應有的熱血青春。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是一部富有質樸情懷的青春輕喜劇。景秋、山姆、小滿、菜菜幾個年輕人先後來到一個叫富貴村的小山村,景秋是來支教,在村國小既當語文老師又當數學老師,長相甜美的她很受孩子們的喜歡。從城市來到農村,她也克服了種種生活上的不適。小滿是村里出來的大學生,這次回到村里主要是陪著熱愛攝影藝術的同學山姆來採風的。山姆表面貪玩搞怪,但內心有著樂於助人的寶貴品質。他幫著景秋抓住在夜裡使壞怪叫的人,也幫著村裡的孩子開拓視野。幾個年輕人就這樣陰差陽錯地遇到一起。由於他們的經歷不一樣,背景也不一樣,難免會出現思想的碰撞,也鬧了不少的誤會。但是當景秋帶著學生去參加活動的路途中遇到危險時,這些年輕人的身上所表現出的擔當和責任,令人既佩服又感動!

這部電影是小成本製作,與國際上的大片相比,在拍攝上肯定還是有些差距,故事情節的設定也相對簡單平淡,但其亮點也頗為突出:山村的景色非常優美,原汁原味地呈現出來的農村建築的古樸和農民的質樸,讓久居鬧市的我們更加嚮往風景秀麗、環境宜人的平靜山村。作為煙臺的本土文化產品,《當我們年輕的時候》這部電影還是值得大家去影院支持一下的。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觀後感3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是一部與青春有關的電影,故事以一個大學畢業生來到偏遠山村支教的故事拉開帷幕,整部影片通過對故事情節以及人物的精心編排設定,向觀眾展示了不一樣的青春,不一樣的改變,青春與夢想、光榮與奉獻的主題思想。

作為一部小成本的影片,《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沒有國內那些獨立製片影片的沉悶。在這90分鐘的片長里,你看不到第六代導演們所苛求的角度、長鏡頭、以及諸多意識流之類的東西,也找不到任何那些削尖了腦袋要往國外電影節上鑽的那些導演所注重的“先鋒”之類的元素。從影片中,讀到的更多的是樸素,是撲面而來的青春氣息。

帶著不同的目的,景秋、山姆、小滿、菜菜幾個年輕人先後來到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雖生活枯燥但總能為自己找到一席之地。年輕人之間也難免發生碰撞,與當地人的接觸也充滿坎坷,但最後,當年輕人們用行動保護了他人的時候,在他們的內心,一種對責任的再認識悄悄來臨。

青年演員尹亮在電影中,飾演一名出生於生活富裕家庭的大學生,扛著自己心愛的相機走進了大山。尹亮告訴記者,這個角色因為從小被父母寵愛,是一個外表調皮、有些壞的角色,但其實內心善良,救人於危難之中,在經歷了一番事情後,自己發生了改變,也重新找到了新的人生的方向。

不一樣的青春,不一樣的改變,當孩子們遇到山險時,三個年輕人內心深處人性的光芒再次閃爍,巨大的責任感召喚著他們,他們用身心與行動拯救了全村的孩子……通過該片觀眾可以看到當今年輕人心中正能量所煥發出的勃勃生機。

整部影片通過對故事情節以及人物的精心編排設定,向觀眾展示青春與夢想、光榮與奉獻的主題和現實生活的千姿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