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永遠在路上》觀後感範文

《永遠在路上》採訪了蘇榮、周本順、李春城等10餘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由這些當事人親自現身說法,還原心路歷程,表達深切的懺悔,這在反腐敗宣傳工作中是一次積極的嘗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黨員《永遠在路上》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黨員《永遠在路上》觀後感篇一

楊衛澤,一名副部級幹部,從“一滴酒都不喝”到“就喜歡吃年份茅台”;王天普,一名大型國企老總,“覺得吃飯就能把事兒辦了”;張建津,同樣是一名大型國企老總,擔心喝酒被人拍,“把茅台酒倒在寶特瓶裡邊”……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中一個個鮮活的典型案例,展示出三年多來糾正“四風”取得的明顯成效:看住“關鍵少數”,對不收手、不知止嚴查嚴管,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堅持。

實例證明,作風非小事,“四風”不但嚴重影響黨的形象,嚴重損害黨員領導幹部與民眾的關係,同時也是一些領導幹部從違紀到走上犯罪道路的推進劑。如楊衛澤的反思,從開始不能沾,到小東西可以收,再到不收白不收,最終不可收拾。

水瓶裝茅台、衣櫃藏玄機、打球拉客戶……“四風”改頭換面,有的則是領導帶頭頂風違紀、影響十分惡劣。從善如登,從惡如崩。面對不良風氣的誘惑,黨員領導幹部要與人性的貪婪私慾作鬥爭;面對花樣翻新的變異“四風”,監督執紀者要拿出足夠的智慧與方法來破解。事非經過不知難,諸多“奇葩”案例的查處,也正反映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肅維護黨紀的寸土不讓、持之以恆。

曾有人這樣說,央企為國家做了那么多貢獻,央企領導吃點喝點用點拿點,算得了什麼?這樣的錯誤觀點,背離了黨章要求,背離了信念宗旨。國企資產屬於國家、全民所有,公款不是領導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王天普也終於認識到“自己是一個黨員,是一個幹部,只是分工不同,沒有特殊的待遇或特殊的利益”。

還有人說,你們紀委了解我們企業的運作方式嗎?知道企業該怎么“行銷”嗎?我們來反問一下:難道離開酒場飯桌就談不來業務?難道只有打高爾夫球才能拉到客戶?顯然,這些都只是藉口。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是一道紅線,不能以任何藉口去觸碰。全面從嚴治黨是管全黨、治全黨,沒有任何人、任何領域可以例外。

有一位網友說,糾“四風”,老百姓就怕一陣風,如果一陣風過去了,那么之前糾正的東西就會捲土重來,甚至比以前更可怕。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抓作風,稍有鬆懈就會反彈回潮。因而絕不能只抓一時,而是要堅持抓,抓堅持,抓出習慣,面對那些披上“隱身衣”、躲進“青紗帳”的變種“四風”,更要深挖細查,決不放過。這才能做到抓鐵有痕,踏石留印。

不斷翻新的花樣,種種“奇葩”的說辭,都在表明:風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積習的扭轉與改變也絕非一蹴而就。面對“四風”,任你“七十二變”,我有不變的紅線。正風反腐,沒有休止符,只有進行時,不但力度不減、尺度不松、節奏不變,越往後還將執紀越嚴,這是民心所向、黨心所向。唯其如此,才能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真正落地生根,育苗成林,讓每個人都能共享正氣清風。

黨員《永遠在路上》觀後感篇二

《永遠在路上》 專題片反映了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高度,列舉多個領導幹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展示了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的形勢與成果,具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

作為以後的高頻關鍵字,反腐敗之於全黨全社會都具有特殊的意義。接連曝光出的黨內不正之風和腐敗墮落的人和問題,在社會上造成強烈影響,也顯示出我們黨在事關生存發展的巨大考驗面前絕不含糊,中央反腐決心和意志空前彰顯。腐敗的毒瘤不除,發展就無法全方位步入正軌,在這個意義上,反腐敗鬥爭的成敗,直接關係著黨和國家的未來。

《永遠在路上》採訪了蘇榮、周本順、李春城等10餘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由這些當事人親自現身說法,還原心路歷程,表達深切的懺悔,這在反腐敗宣傳工作中是一次積極的嘗試。讓腐敗分子作為活生生的人出現在螢幕上,講述其被腐蝕和墮落的真實故事,本身就是生動的反腐敗教育,值得全黨深入學習,引以為戒,敲響腐敗的警鐘。

公開的反腐通報沒有提供更多細節,因此,社會對腐敗的認識往往隔著一層紙,對“大老虎”和“蒼蠅”之類的概念其實比較抽象,認識中也是想像的成分居多。即使是一些身處其位的黨員幹部,也並非都有機會詳細了解腐敗分子的墮落過程和詳情。腐敗究竟是怎樣發生的,離普通黨員到底有多遠,這些具有針對性和現實性的問題,都可以在專題片中找到線索,甚至獲得靈魂深處的震撼。

落馬後首度出鏡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顧了個人成長的不同階段,有的人曾經兢兢業業追求理想,但最終走向了墮落。從他們的人生軌跡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漸,或許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個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險之處。這就是生動的警示,這種讓人渾身顫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學習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落馬高官們不約而同談到了外界的物質誘惑,以及家人、子女在其中充當的特殊角色,也提到了很多頗有市場的思想觀念。人情世故也好,人生不同階段的困惑也罷,這些乍看起來不起眼的誘因,很多黨員幹部都會遇到,甚至不可避免,但絕不是腐敗墮落的理由,本質上都是個人理想信念的動搖,為個人打算的貪慾占了上風。

把這些細節展示出來,就是要讓廣大黨員幹部清醒地看到,腐敗並不只是通報里言簡意賅的陳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於周圍的隱患,更是每個黨員幹部都要保持極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線。在日常工作與生活的每個細節,都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狀態,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嚴守黨紀國法的紅線,堅持不忘初心,和全黨同志一起,讓黨的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別讓自己變為當初厭惡的模樣

黨員《永遠在路上》觀後感篇三

近日,楊村鄉組織觀看了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台聯合製作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

專題片反映了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高度,正風肅紀,鍥而不捨糾“四風”,贏得黨心民心;反腐懲惡,整治民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使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到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下面談幾點個人觀看體會:

一、黨風廉政建設是一項任重道遠的長期任務,永遠在路上。我們廣大黨員幹部要不斷從思想上找根源、從行為上抓整治、從制度上堵漏洞,做到為民務實,清廉內化於心。堅決克服鬆懈思想,努力乾好本職工作。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切實做到敢幹事、乾實事、敢擔當、想擔當,以擔當的精神為民眾解難事。

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建立理想信念、建立宗旨意識,形成警示教育的長效機制。努力營造良好的黨內民主環境和民主氛圍,進一步規範民主條件、規範會議程式、規範會議效果。建立並落實上級黨員領導幹部全程參加指導下級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紀檢監察和組織等部門負責同志全程指導把關的長效機制。嚴格執行黨員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制度,通過加強督促指導,真正使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黨內生活規範化、經常化、制度化的內容。

三、把作風建設作為新起點,永葆黨群同心同力。作風建設不能當成一陣風,要越抓越緊,要嚴字當頭。要實事求是紮實肯乾的開展工作。基層黨員幹部要實實在在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民眾的利益維護好,把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落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