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黨的女兒》有感1500字

電影《黨的女兒》影響了幾代人,影片中三位女黨員的形象光彩照人,“備鹹菜、做軍鞋”故事情節樸實無華,親切真實。讓我們從中感受到黨和人民民眾之間血濃於水的關係,是魚水之情的真正含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黨的女兒觀後感1500字,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黨的女兒觀後感1500字篇1

20xx年9月28日,中共**銀行黨委組織本次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觀看了愛國主義教育影片《黨的女兒》。影片中的主人公,“黨的女兒”李玉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堅毅勇敢,不畏強暴及其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操很值得我學習,也讓我明白了什麼才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所應該具備的品質,更讓我明確了今後的人生目標。

這部1958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影片講述的是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發生在江西老革命據地的共產黨人歷盡艱難,前赴後繼的英雄業績。紅軍北上抗日後,興國縣桃花鄉處於白色恐怖之中,地下黨組織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女共產黨員李玉梅死裡逃生,卻又受到叛徒馬家輝的糾纏,幸虧馬家輝妻子幫助,玉梅才脫離了危險。她獨身一人上東山去找黨的組織,半道上遇見了秀英和惠珍。三位堅強的女共產黨員自發地成立了黨小組,由玉梅當組長,領導民眾堅持鬥爭。不久,便與黨組織取得了聯絡。可是一次當通訊員小程到玉梅處來取黨小組為游擊隊準備的給養,被敵人包圍。為掩護小程,玉梅挺身而出,最終寡不敵眾,英勇就義。

電影通過對共產黨員李玉梅的成功塑造為我們呈現了一代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影片中許多感人肺腑的畫面和情節令我久久不能忘懷。

誓死跟從共產黨

影片一開始就極具震撼力。烏雲壓城城欲摧,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白軍肆無忌憚的屠殺無辜老百姓和共產黨員,不幸李玉梅也身在其中,面對敵人的逼供和酷刑,共產黨員們沒有屈服,他們毅然決然地選擇用死亡來捍衛自己對黨的誓言和對黨的忠誠。當敵人用機關槍掃射時,他們更是一齊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這是何等的勇氣,何等的信念,這種視死如歸的英雄情操在他們的身上得到了體現和升華。

這不禁然我聯想到我自己,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黨的大門即將為我打開,可是我真的準備好了嗎?如今雖已不是硝煙四起的年代,但那份誓死跟從共產黨的信念和決心是恆久不變的,作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應該把個人利益制後,一切以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先,時時刻刻為黨的共產主義事業而奉獻。既然已經宣誓入黨了,就要誓死跟從中國共產黨,要像李玉梅等老一輩革命先烈們一樣,為黨的崇高事業而奉獻終身。

與一切惡勢力鬥爭到底

影片中有一段情節令我久久不能忘懷。玉梅興高采烈地去找“共產黨員”馬家輝,卻遭到馬家輝的迫害,很明顯馬家輝已經背叛了黨組織,做了不折不扣的叛徒走狗,面對馬家輝的醜惡嘴臉,李玉梅堅強地與之對抗。她瞪大著眼睛死死地盯著叛徒,在她的眼神中,我讀到了一個共產黨員的不屈和在危難關頭的大無畏精神,我更讀到了共產黨員要與一切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決心與信念。可是一個弱女子又怎能敵的過壯漢呢,幸虧得到了馬家輝妻子的幫助才得以逃離險境。在這一回合中李玉梅戰勝了惡勢力!

聯想到現如今,我們身邊有何嘗沒有惡勢力存在呢?目無王法、貪污受賄、虧空公款、黃賭毒“遍地開花”,那么作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我們應該怎么做呢?看了這部影片我有了答案。杜絕一切惡勢力之初首先要杜絕自己深陷泥潭,共產黨員要以身作則,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其次要運用強有力的法律手段和惡勢力作鬥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永遠跟著黨走

白色恐怖之中的革命根據地危機四伏,當玉梅決意隻身尋找黨的大隊伍時,似乎已經預示了她的悲劇命運。二姐的極力勸阻無法阻擋她永遠跟著黨走的決心,無奈之下只得將玉梅關起來,是黨的號召使玉梅衝破重重阻隔,最終踏上了尋找黨組織的道路。路上她遇見了另外兩個志同道合的年輕共產黨員秀英和惠珍,她們同樣也是要“回娘家”,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支撐著她們,再苦再累也不怕,面對白軍的窮追堵截,她們英勇無畏。可是天不遂人願,她們沒有與大部隊匯合,但是這都不能阻擋他們前進的道路,她們決定成立黨小組,於是這個只有三個人的黨小組應運而生了。玉梅同志做了小組的組長。

在他們的面前,一切的困難都不是困難,因為在她們心中永遠都充滿了一個信念,那就是“跟著共產黨走”!

為共產主義事業奉獻終身

影片的最後,黨的女兒李玉梅英勇就義了,她用她的死亡捍衛了她的尊嚴與信念,用她的死亡換來了鬥爭的勝利,用她的死亡挽救了她的黨費——三筐鹹菜。起初我有些許的不理解,可是細細回想一切就又順理成章了。她將黨章小心收藏,將黨賦予她的使命作為她的終身使命,當小女兒想偷嘗鹹菜時,卻被她竭力制止,大聲怒喝,因為那是她的黨費,是給前方共產黨員的供給,她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品質很值得我們學習。在臨死前的最後一刻她還不忘共產黨,握住通訊員小程的手叮囑他一定一定要將那三筐鹹菜送到前線去。這是何等的精神啊,一個女人為了革命的偉大事業而放棄了對家的照顧,放棄了年幼的孩子,為了革命事業義無反顧地走向了人生的終結點。

看到這時我不禁潸然淚下,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真的做好為黨的事業奉獻終身甚至奉獻生命的準備了嗎?同為女人,我真的能向李玉梅同志那樣舍小家為大家嗎?

看完這部影片之後我想了很久,什麼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所應該具備的精神品質?首先要有很強的共產主義信念,有了這個堅定的信念理想就有了奮鬥的目標,就能夠為今後的工作學習提供精神支持。其次,要具備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畏懼,勇敢地挑戰權貴,與一切惡勢力鬥爭到底,不怕苦不怕累,最重要的是不怕犧牲,時刻準備著為黨的偉大事業而奉獻終身。最後,還要擁有鐵一般的意志,鐵一般的紀律,鐵一般的精神。

這是黨賦予我們的使命,通過這次組織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黨的女兒》我收穫頗豐,它讓我更堅定了入黨的信念,也讓我深深的思考了一番,“為什麼要入黨”,“怎么樣才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等問題,我想我已經從影片中找到答案了,我也要爭做黨的好女兒。

黨的女兒觀後感1500字篇2

在黨校培訓的最後一節課上我們觀看了電影《黨的女兒》該片講述的是共產黨員李玉梅逃出叛徒魔爪後,懷抱女兒小妞尋找黨組織,最終為保護同志,保護黨費,獻出自己生命的故事。這部影片塑造了一位平凡普通、可敬可愛、勇敢智慧、不怕犧牲,為中國人民革命事業奉獻一切的黨的女兒的形象。這部影片以前也看過,但今天看來特別激動。《黨的女兒》是對黨員進行保持先進性教育的好教材

在看電影之前同學都說電影《黨的女兒》影響了幾代人,影片中三位女黨員的形象光彩照人,“備鹹菜、做軍鞋”故事情節樸實無華,親切真實。讓我們從中感受到黨和人民民眾之間血濃於水的關係,是魚水之情的真正含義。革命先烈的事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黨員同志們為黨的事業努力工作。他們表示,要學習戰爭年代黨員同志們不怕困難,不怕流血犧牲的精神,以革命英烈為榜樣,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做實事,求實效,不折不扣地完成黨組織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

觀看這部影片,大家都深受感動,可以說是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要知道我們今天是多么來之不易,它是革命先輩的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影片中玉梅、桂英、七叔公那種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尤其是黨員,更應該把這種精神發揚光大。為此,我們應該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部門的技術優勢和自身的專業技術特長

三個方面談了觀看影片的感受。一是黨員一定要對黨無限忠誠,應該在組織需要的時候,勇挑重擔,嚴於律己,無私奉獻,自覺維護黨的形象。二是作為基層黨員,應該學習影片中黨員的自動自發、努力工作的精神。要象她們那樣,勇於克服困難努力工作,在推進學校的改革與發展事業中一顯身手,在立新風,樹正氣方面起模範帶頭作用,在關鍵時刻體現黨員的先進性。三是在本職崗位上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革命先驅用鮮血和生命謀求民族解放,樹立了黨在人民民眾心目中的光輝形象,確立了執政地位。我們要珍惜建黨80多年的成果,在本職崗位上紮實工作,做出成績。

偉大的中華大地,養育了億萬兒女,圓明園的火光,列強的入侵,喚起一代青年致力共和。蘆溝橋的槍聲,日本浪人的狂笑,激發又一代青年拍案而起,捨生忘死,挽救民族危難。翻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冊,每一頁都閃耀著愛國主義的燦爛光輝。

黨的女兒觀後感1500字篇3

當今社會物慾橫流,不少黨曾信任並委以重任的領導幹部忘卻了黨和人民的囑託,忘卻了自己當初的誓言,做出了違法亂紀的事。而像任長霞這樣將個人安然拋於腦後,全心全意當好“家”的好乾部,親民、愛民、為民的典範,是我們廣大黨員學習的楷模。從她身上折射出一個共產黨員的特質:萬事以民為先、面臨危難沉著應對、對工作克盡職守、執行公務清正廉潔。

我們常說要以合格共產黨員的身份要求自己,這標準是什麼?我認為,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就要像任長霞那樣做人民的好兒女,百姓的知心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一切以人民利益為重。

電影裡,長霞連續三個大年三十,都顧不了與家人團聚,出現了兒子滿身是傷為媽媽送水餃,她一個人在空曠的大廳里為戰友們高歌一曲的感人場景。就連拍全家福這件在一般人眼裡的芝麻小事,到了任長霞身上,也成了一件難以完成的工程。於是,全家老小都“送”上門了,她還是抽不出身來,因為有太多的事要管,白髮蒼蒼的老人被打破頭了,她要親自過問;路霸、惡勢力惡性案件爆發她更要過問。正是抱頭“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重的信念,才一步步艱難而又執著地走了過來,沒有被惡勢力的威脅所嚇倒。

哪一位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所以當她得知兒子面臨危險,心急如焚。可是,她不僅是兒子的母親,更是人民的兒女。所以,面對罪犯年幼的孩子,她流出了同情的淚水,並以母愛喝斥罪犯為自己的孩子下跪,她以愛讓罪犯幡然醒悟,悔恨不已。

“有的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還活著”,任長霞雖然已經漸漸離我們遠去,但她的精神將伴隨著我們、擴大著我們,與我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