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小名士觀後感優秀作文3篇

國學小名士觀後感優秀作文1

禮儀是人們生活和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人們可以根據各式的?禮儀規範,正確把握與外界的人際交往尺度,合理的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如果沒有這樣禮儀規範,?往往會使人們在交際中感到手足無措,?乃至失禮於人,鬧出笑話。所以掌握和熟悉禮儀,就可以做到觸類旁?通,待人接物接物恰到好處。禮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在?國學中可謂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國學小名士中》的一個環節,考?驗的便是選手們平常的禮儀。?倒地的垃圾桶,散落的橘子,扶或不扶,撿或不撿都只是一瞬間?的決定,?其結果也不會是怎樣的轟轟烈烈,?驚天動地。?但你可曾想過,?如果這次聽而不聞,下次視而不見,長次下來,無論你的外表是如何?的光鮮,到底只讓人看在眼裡記在心中的事種自私自利,?“以小善而?不為”的人格。

國學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由外而內,由內而外。所謂由外而?內,是說將國學中的抽象的道理,具體方法記在心裡,是知識得到豐?富;?所謂由內而外,?便是將從國學中學到的道理、?方法融入進生活中,?使人格得到升華。然而“由內到外”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輕鬆。?要將方法徹底地融入生活,就要時時刻刻地提醒著自己該怎樣做。也?就是循著道理、作者方法。這兩個階段是缺一不可的:倘若無前者,?只憑一腔熱血去做事,有時候倒會適得其反;若午後這,記在心中的?至善方法不過是一堆空文。

對於文學而言,我最佩服的便是語言的鬼斧神工,那些古代文人用千言萬語彙聚成幾句簡短的詩句,而且又有那么豐富的內涵,並且富有藝術魅力。我想,只有特別好的詩詞才會流傳至今吧,畢竟歷史都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就好比浩瀚的沙漠中的一朵艷麗的鮮花,湛藍的天空中那個耀眼的太陽,漆黑夜晚裡熠熠閃耀的燭光詩詞在我們的心中變成了唯一而有記憶的東西!

學習國學,最重要的便是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使我們國家的文化傳承下去。

國學小名士觀後感優秀作文2

中國已有悠久的傳統美德,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德,它體現了一個人的品質和行為。美德的定義是:凡是可以給一個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東西包括攻擊,力量,勇氣,自信,團隊合作精神等.所以,我們應當時時刻刻都體現美德.讓美德漂白世界,地球變成生命的聖潔花園,是人人嚮往的天堂.心中有正義善良的規則,猶如靈魂有了信仰,人們的生活才享受更多的明媚陽光.

雷鋒說過:“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幹枯,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所以,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要時時刻刻體現美德,一群大雁結伴飛行,它們為什麼可以飛得更遠呢?我們有了團隊,在團隊的努力下,我們為什麼就能實現更高的目標呢?這些只能說明集體是個人戰勝困難,獲得勝利的力量源泉,是獲得友誼的橋樑和紐帶,是我們施展聰明才智的廣闊舞台.

荀子說過:“人無禮則補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千百年來,禮儀之風傳承至今,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美德是禮儀中必不可少的禮儀,所以,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的習慣.

寒假的一天,天氣非常寒冷,鵝毛大雪從天上灑落下來.幾分鐘後,胡同里、屋頂上、電線桿上——都積了一層厚厚的雪.幾天下來,雪越下越大,積雪也越來越厚,最深的地方大約有5多厘米呢!路面上堆積的雪已經成了冰,給行路帶來了很大的不便,一不小心就會摔跤.正在這時,有幾位居民穿著雨衣,戴著手套,拿著鐵鏟到胡同里鏟雪.他們把鏟子扎進厚厚的雪裡,再往上一提,把雪扔到馬路邊.不一會兒,馬路被剷出了一條通道,使行人更方便了.大家都紛紛感謝他們,可他們卻說:“沒什麼,這是應該的.”許多人看到這樣的情景,也紛紛加入到他們中去,在馬路邊的小孩們都在為大家加油,好像那激動人心的勞動號子.“人心齊,泰山移.大家努力乾哪!”大人們個個滿頭大汗,但卻越乾越有勁,沒多久就把雪剷除了.馬路又恢復了正常通行.可是,由於雪沒有停止,不一會兒,馬路又凍上了.大家不顧一切,只要雪凍上路,就把雪剷除.小孩們也伸出了手,把路上的雪做成雪球,和小夥伴們玩打雪仗,堆雪人.這樣不但給鏟雪工作出了一份力,使鏟雪工作能更快完成,而且自己也玩得很開心.這幾天裡,大家都輪流出工鏟雪,道路總是非常通暢.沒過幾天,雪停了.在明媚的陽光的照射下,雪慢慢融化了.

美德由如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一些事情最能顯露惡德,但一些事情最能顯露美德.生活中的一切的一切,都在永恆的愛心之下,只要你懂得珍惜,懂得真理,相信美德永遠佇立在心中.美德本身就是一種報酬.私德如同根本,公德如同枝葉,公德是由私德而生.若無公德也不配講私德.獨善其身,就是講美德的第一步,在路面結凍的時候,我們如果多付出自己的一份美德,迎接的將是一片片和煦與明媚.在燃燒,美德在傳送,讓我們協起手來,弘揚傳統文化,樹立美好品行!

國學小名士觀後感優秀作文3

感受國學經典的魅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人生就像一盤棋而學下棋的人,不是在學規格而是在學布局,不一定真正有本事的人就能堅強的走向成功,而支配人行動的是一顆心,習道家經典把道作為一個自然的航標更加永恆,讓心靈澄澈看清人心,讓心靈飛揚,心中有一片天空才能建立一個天高地闊的空間。人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能決定寬度。世界有多大,心就有多大,目標就有多么高遠。

假如你問我我的生日是幾號,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可我卻不知道我父母的生日。哪怕每天都會見面,每天生活在一起父母每天你穿什麼樣的衣服?有什麼樣的特徵?他們每天上班在乾什麼?我一概不知甚至從來都沒有留心觀察過。當他們下班後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後從來都沒有給他們捶過背遞上一杯溫熱的茶,送上一句溫馨的慰問的話語。當小時侯父母用那雙柔軟的雙手拉著我過馬路時,那雙手是那么柔軟、溫暖。現在它變得粗糙了時,我都還沒有誠心去撫摸過它,是這雙手為拉著我們走過風風雨雨,是這雙手為我們撐起了一片湛藍的天空讓我們放飛了夢想。從現在開始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遞上一杯熱茶、送上一句慰問的溫馨話語,不要等失去這次機會後在去後悔。

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時代的精英,是祖國的希望。

請看這一串光輝的名字:周恩來,他一生服務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孔子,早在20xx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誠實。在學習中,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他認為這才是對待學習的正確態度。邱少雲,為了大部隊的行動,堅守紀律,強忍著烈火燒身直到犧牲。雷鋒,一雙襪子補了又補,卻寄錢救濟戰友的家人。這些鮮明的事例告訴我們,不管是過去,今天還是將來,“傳承美德”的根本就是如何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負責,對祖國人民有貢獻的人。 我深刻的懂得了誠信的重要性,想一想列寧的誠實,為了一個小小的花瓶而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我國的偉大領導人之一宋慶齡的信守承諾,只因答應了孩子們的一個小小的承諾,而冒雨前去看忘那些孩子們;還有與我們朝夕相處的老師,為了不讓我們拉一節課,打著點滴來堅持工作,這一例例、一幕幕無不體現了誠信的重要。由此看來誠信乃人之根本,無論人的地位如何,無論人的年長與否,都要以誠待人。這就告訴我們,做人要明白其榮譽,知道其恥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在我的鋼筆上,刻有一行字-----“一生俯首拜陽明。”陽明,是王守仁的號,而王守仁,是我最敬佩最崇拜的人,因為他提出的一個觀點,那就是“知行合一”。

千百年來,關於知和行的關係這個問題,人們總是爭論不休,有人說知難行易,而有人說知易行難。經歷了幾千年,王守仁站了出來,提出了知行合一。關於知易行難,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紙上談兵”了。故事內容是這樣:趙括飽讀兵書,但卻不能領悟兵書真諦,帶兵時,死套書上的辦法,不能靈活套用,結果,40萬趙兵全軍覆沒。由此看來,似乎是實踐更重要。但反過來說,要連道理都不懂,又如何去指導實踐?因此“知行合一”這種觀點便被提了上來。

懂得道理也好,實際運用也好,都不能只強調一個方面:有了理想,空喊口號沒有行動,最終一事無成;埋頭蠻幹,而沒有目標,也只能是像無頭蒼蠅一般沒有時效。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做事要有一定的目標,並加以切實的行動,有力目標,就有了方向;有力切實行動,就有了前進的動力。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會了知識要去把它運用到生活中;有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要用心,並落實到筆頭上;

居里夫人正是在“學”與“用”上取得了成功。她學習了多少知識,後來才發現了天然性放射物——鐳;她有研究了多少次,才知道鐳有一種美麗的天藍色;她有和皮埃爾·居里準備了多少年,才把這個訊息公布世界?很多年!從發現鐳,到知道鐳,再到了解鐳,她付出了別人享受的時間。

想必大家知道牛頓吧。在一個偶然的下午,坐在蘋果樹下看書的他,被一個蘋果砸到了頭。就是他的那一股認真的勁頭,使他研究到了地球引力。

學以致用,受益終生。讓我們“學”好,“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