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的觀後感

電影《海上鋼琴師》明顯年代有些久遠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海上鋼琴師的觀後感,供大家參閱!

海上鋼琴師的觀後感篇1

一部在豆瓣上評分很高的電影,既然這么多人都推薦,那肯定是佳作,看完,也確實如此,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一個在1920xx年出生在維吉尼亞號遊輪上的棄嬰,不,應該說是發現。找到他的鍋爐工人丹尼給他起了一個1900的名字,從此他以這個名字生活在船上,雖然沒有戶籍也不知道自己屬於哪個國家,但並妨礙別人了解他的大名。鋼琴是他的生命,正如他說的那樣,88個有限的琴弦能演奏出無限的曲子,給人帶來無限的歡樂。與小號手的相遇使得他不為人知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雖然最終他選擇與維吉尼亞號同沉,但他還是給後人留下了自己存在的印記---那張音樂母盤。

電影明顯年代有些久遠了,在很多畫面中都能看出破綻,例如人們看見自由女神像的時候,這不能怪當年的攝影師,只要體現出主題就是好的。至於影片有時穿插些看上去很不懂的鏡頭,例如小號手說一幅畫落地的時候,確實讓我覺得奇怪。撇開這些由於技術還是編劇上的問題,這部片子確實值得力薦。

如很多電影一樣,主題玩玩在最後才表現出來,最終達到一個升華中心的效果。這部電影主題的展現就是在廢棄的船艙中小號手與1900的對話,觀後感《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在1900準備下船但是走到船舷一半時卻掉頭返回,這是電影在前面給觀眾留下的一個懸念,現在他才真正告訴我們。1900害怕的不是看見的東西,而是看不見的東西,他把城市比喻成琴弦,他覺得這個琴弦太巨大,除非上帝,他這種凡人是無法彈奏的,一想到無限的鏡頭他就覺的恐懼。由於他是一個公認天才,最後他選擇死亡而不是進入塵世也就不足為怪了。天才,正如人們常說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雖然1900沒有上過岸,但他通過與乘客交流還是接觸到了世界,這種不完全接觸但又有些接觸的情況正好使他在保持心靈獨立的同時又不至於那么孤僻。

我想每個人看這部電影都能有自己的感受,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的一生,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為什麼會選擇脫離塵世,有人看的是無限和有限這種辯證關係。無限,可以是欲望,有限,可以是時間,用有限的去實現無限,正如用88個琴弦去演奏變化的樂曲,而不是用無限去實現無限,不知道知足常樂能不能硬生生的嵌在這種思想裡面。

最後說一句,先把自己手頭的事情做好,想著一堆事情,那只是空想而已,太多的選擇是可怕的,當我們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毫無意義的選擇中時,那真是太悲哀了。

海上鋼琴師的觀後感篇2

今天重溫一下經典的電影《海上鋼琴師》這已經是我第三次看到這部電影的

海上鋼琴師”,以主人公為線索,描寫了一個一生都在海上度過,從沒踏入陸地的傑出鋼琴師。片中很令人嘆息的時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陸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片中,多少人慕名而來,甚至邀他製作唱片,讓他過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始終堅持自己在船上這種簡單而又單純的生活。即使在最後生與死的選擇中,他也選擇了與船共生死。他,就這樣葬身於大海,一生都沒踏上陸地,不知這是否是他的遺憾,還是說這是他的追求。、而且他到底在執著什麼?到死都不願意去感受一下那個他從未了解過的世界

當看到他將要下船片段時!當他站在雲梯上思考,丟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無從下手,無從選擇,怎么辦?他扔下了帽子,給了城市一個背影,返回他的船再不後悔。這,便是他的選擇!他會在腦海想像美麗的景色,從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選擇的是忠於自己的內心,他是一個活在內心世界的人他不適合很複雜的人生城市充滿雜亂,是個喧鬧的世界,在那裡,沒有恬靜的生活,沒有美妙的音樂創作靈感,只有船上才有清淨的音樂。這是他的世界。感受著他的世界,這是現實無法比擬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給了大海和天空。”

“他彈琴,不是為了追求彈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為了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而是為了表達他的內心世界”

“毅然決然,再不後悔。”人生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著活,就是忙著死,何不用自己的方式來詮釋了自己的人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我們都要通過電影去反映自己的生活,電影中的主人公就象那個我們從不示人的自己,他孤獨,他對愛情有著孩子般的憧憬,他相信很多,又懼怕很多,是的,主人公就是靈魂中的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就是船上孤獨的主人公

世界很大,但是屬於自己的很少。怎樣為自己在這樣大的世界裡找到一片空間!很難!所以,當你找到後,不要放棄,不要離開,留在這裡吧,守住這隻屬於自己的空間!

海上鋼琴師的觀後感篇3

灰色煙霧籠罩的城市,高大陰冷的建築,機械喧鬧的轟鳴聲講述著工業文明時代的故事。巨大的客輪維吉尼亞號載著一批又一批為追逐利益的過客往返於大西洋間,誰也不會為誰停留。只有一個人,一生都漂浮在這艘船上,用一架鋼琴,在生命的大海上抒寫自己的故事。

他是個自幼被遺棄在維吉尼亞號上的嬰兒,是那個無數人都在做著“美國夢”的年代中的鋼琴奇才。他的名字叫1900——紀念他在這一年出生。他的一生都在大海上漂泊,從未踏上陸地,直到與維吉尼亞號一起沉落大海。他精湛的鋼琴技藝,演奏出潛藏在這艘船上每一個過客的故事,跳躍的音符,宛若他們各自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與複雜矛盾的思想。後來,他遇到了一生中唯一的知音——一個吹小號的Max。Max未能永遠地陪1900在那艘大船上,他是陸地上的人,終究要回到紅塵中忙忙碌碌。而在無邊無際的大海度過年年歲歲卻是1900一生的宿命。

直到有一天,碧藍的大海上,清新的海風吹起甲板上那個少女淡金色的長髮,少女站在風裡,他透過玻璃窗看見了她,他們的目光相遇,輕柔的音樂從他的指尖滑過。這是他看到她,為她寫的曲子,娓娓道來,他與她相遇的故事——是一場充滿宿命味道的相遇,是上帝不小心的安排。

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要到陸地上尋找這個與他擦身而過的女孩。他穿著Max送給他的新大衣,戴著黑色的禮帽,一步步緩緩走下舷梯。

然而——他停住了——在舷梯的正中停住了。此時此刻,廣闊的天地間仿佛只有他一個孤單的身影。他雙眼迷茫地望著眼前這個陌生的世界——霧靄籠罩的城市,離群的鳥在高樓間盤鏇,交錯縱橫的街道,永無止境地延伸,遠遠望不到城市的邊緣……他像一個孩子一樣無助,始終不能再下一個階梯。他的腦海中做著複雜的鬥爭,何去何從,彷徨無措。最後他把頭上的禮貌摘下,奮力扔出——他似乎在玩一個決定命運的遊戲——帽子穩穩地落在了海面上——他最終要留在海上。生於海,死於海。

生命的時光對1900來說就像為少女演奏的那首曲子,舒緩,輕柔,深邃。在那金迷紙醉,物慾橫流的年代裡,唯獨他找到了自己的世外桃源,他用八十八個琴鍵演奏生命的絕唱。他是一個優雅孤寂的男子,更是在大海中感悟生命,看到世間繁華蒼涼的鋼琴師——儘管他從未踏上陸地,他通過自己的音樂而敏銳地洞察到人生況味。我曾一直固執地認為,是那艘對於時間來說過於渺茫的船禁錮了他的思想,他從不願踏上陸地,因為他害怕,他迷失了方向,他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後來,我終於明白了,不是他的懦弱,而是他的覺悟太高。

在將要與船一起在大海中永遠消失的時候,他對Max說:琴鍵有始有終,並不是無限的,而音樂,才是無限的。你能在琴鍵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能輕鬆應對。而你現在讓我走到城市裡,等著我的是一個沒有盡頭的琴鍵,我又怎能再這樣的琴鍵上彈奏呢?那是上帝的琴鍵……

面對已不能用固執形容的1900,Max忍著淚水走下即將引爆的破船。

Hi!Max!1900帶著俏皮的口吻與他訣別。那一刻,我幾乎忍不住淚水——生死契闊,會和無際。我看見最後的1900緩緩抬起手,在虛無的空氣中彈奏,那首餵少女而作的曲子仿佛再一次從他的指尖汨汨而過。他抬頭望了望上方——

此時此刻,海面上一艘破廢的輪船發出爆炸的轟鳴聲……

破碎的唱片上,少女的曲子嘶啞地演奏著;古玩店裡,Max將要賣掉曾與他一起合奏的小號,他向店主講述了這個故事;天堂里,1900,但願他成為上帝的樂師,永遠舞蹈在八十八個琴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