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力量觀後感1000字

《公司的力量》是一部很好的紀錄片,集集精彩,發人深省,充分論證了公司作為社會的組織,具有無與倫比的作用和力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公司的力量觀後感1000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公司的力量觀後感1000字篇1

一個好的公司就是一個好的平台,作為公司職員,只有將自己充分融入到公司大家庭之中,才可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實現自己的價值;單打獨鬥的個人英雄時代已經結束,只有加入到公司團隊之中,與公司同舟共濟、共同發展,才可能在公司的力量得以彰顯的過程中成就自己的夢想。大全是一個優秀的公司,作為大全人,深感榮幸、驕傲與自豪。

說到心得體會,實際上在觀看的過程中,時時有感想,處處覺震撼,常常受啟發,可謂百感交集、受益匪淺。既然要寫成文章,還是拿出影響較深的兩點,片面的說說自己的感受吧:一個是文化,一個是創新。

先說文化:

片中開幕就說,“公司是一種組織、一種制度、一種文化,公司是一種生存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第七集《各領風騷》中,開幕又說,“人們發現,公司歸根到底是人的組織,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調動人、激勵人、凝聚人,唯有文化,那是公司管理的更高境界,也是效益和利潤的新來源,只有那些善於汲取先進文化並創造出自己獨特新文化的公司,才可能成為時代的佼佼者。”

在第七集中還說道,“員工喜歡以公司的名字為自己命名,稱自己為松下人,豐田人等等,他們將這種強烈的歸屬稱為‘忠’,公司對日本人來說就象是一個更大的家。員工需要這個家,社會文化需要這個家,這是對人類千年傳承的情感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種延續。經營者則扮演著家長的角色,努力讓家庭保持和睦、團結和秩序,讓家庭成員分享幸福,於是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松下公司始創的終身僱傭制的年功序列制被廣為使用,幾乎成為日本企業的象徵。”

最後還引用專家的觀點說,“我想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家逐漸建立了這樣的觀念,公司不是股東的,也不是經營者的,而是公司職員的,這是日本企業文化最大的特點。”

感受與聯想:文化,實際上包羅萬象,作為一個企業,要有自己的文化,也就是要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

良好的企業文化,其目的和作用,簡單一點說就是兩點,即對內提高凝聚力、對外擴大影響力。

在對內提高凝聚力方面,如果一針見血的指明,就是要提高員工的忠誠度,圍繞這個目標,就要全方位的培養、建立並形成一種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

這種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的出發點,首先應該是“以人為本”。從人力資源的視角來看,就是,在引進人才的過程中,要引進認同公司價值觀,能夠和公司同舟共濟、共同發展的人;引進之後,要注重培養,每個人的興趣不一致、特長各不同,要將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崗位上鍛鍊和成長,最後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培養和發展;這就涉及到怎樣使用人,使用好人的同時,還要給予好的待遇,用優厚的待遇來留住人、鼓舞人、激勵人。這樣,就能形成一種好的“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提高員工的忠誠度。

在對外擴大影響力方面,如果直截了當一點,就是要塑造企業文化,加強宣傳工作,承擔社會責任,重視從實踐到理論的總結,形成有自主企業特設的企業文化理念,不僅用這套理念來武裝內部員工的頭腦,而且要讓外界知曉,提高企業品牌知名度與社會影響力。

當然,公司終究是公司,他要以營利為目的,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說一個公司專門做慈善,不考慮成本,那絕對是假話,或者說那不是公司行為,而是其他方面的行為。因此,作為一個公司,在加強宣傳工作的同時,要有一個目的,就是要通過宣傳,促進品牌建設,擴大影響力,進而促進銷售,提高市場占有率,銷售做上去了,再反輔過來,支持企業文化建設、支持宣傳工作,形成良性循環。

說到底,作為一個公司,應該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的作用就是對內提高凝聚力、對外擴大影響力;而公司終究是要營利的,所以,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要以市場宣傳為目的,促進企業文化建設。

公司的力量觀後感1000字篇2

有哲人說過:“政黨、國家、宗教是現代社會的締造者,但真正在這其中處於重要地位的其實是公司。”

——題記

什麼是公司

從歷史的大本鐘第一聲長鳴,人類踏上了歷史新的一段征程。

公司就在這一聲一聲的鐘響中誕生。從羅馬集市到美國華爾街,從個體經營到股份上市。公司跨越地域,文化,面容。聯繫了世界、時間、個人。使一切皆有了可能。

從整個紀錄片看,無論是英國的興起到美國的強大,再到日本的崛起。公司在這其中均有涉足。近代以來,不能符合公司的產生、發展的國家都逐漸凋落。唯有公司

推動了個人的能力發揮,解放了社會生產力,國家才能發展經濟,登上世界舞台。

今天,公司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並且仍有許多人在為其而努力拚搏著。從市場的產生到市場經濟的發展,從個人的夢想奮鬥變成集體組織的價值實現,公司一直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僅是提高了自身產品產生的效率。更是提高了每一個人的效率,使世界進入了飛速發展的軌道。公司讓一切人類所能看到的、想到的、均成有了價值。

公司具有這么大的影響和能量,公司到底是什麼?

整個影片分析了從公司的產生到發展,學步到強壯、經驗管理到制度管理的全部歷程,截取了多個國家的多種成功公司的案例。

但是,從第一節《公司!公司!》中,本片就指出,凡是產生,就必定是分割兩面的。公司在發展中,逐步要面臨各方面的困難以及經濟鏈條中的問題和股東成本最大化的誘惑。公司開始在糾結中前進,在道德底線上,掙扎變成了讓人愛恨交加的組織。一方面將一切明碼標價,讓感情淡漠為冰冷的數字,另一方面又是大量新知識新技術的創造者,使人類文明有了巨大的跨越發展。

如果沒有了公司,也許就沒有了那些赤裸裸的欺詐和傷害的不斷繼續;沒有了危害生命的副作用藥品和食品的不斷生產;沒有了經濟危機的無數人無家可歸的不斷再現。

公司的影響

公司的力量是偉大的,他貫穿了五百年歷史,或者更長久。對人類從內在到外在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和改變。

看完本片,讓我看到的除了是公司對個體公司的影響外,還看到了公司、或者說是市場經濟對一個國家的影響。從第一節羅馬的興盛與義大利的繁華離不開公司的貢獻,凝結個人力量而成就的公司展示了1+1>2的現實能力,各階級力量水平發生變化矛盾激化,產生了世界史的開端:資產階級革命。再到第二節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成立,開始全球積累血腥資本。英國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全球市場打開。第三節,美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迅猛發展。在自由市場中蘊含有巨大的生機。許多平民企業家通過技術和管理髮家致富,從普通的工人一躍成為資產大亨,聚集了大量資本,公司開始蓬勃發展向上。而擁有這些成就的美國一躍成為強國。第七節,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打開了市場在東方的大門,日本一度崛起成為世界第一經濟體。而今,在第九節講到中國的體制也開始為了適應市場經濟而改變,從官督商辦到全民下海,從國家壟斷到自由競爭,從中央計畫到市場主導,和所有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國家一樣,中國公司歷經了發展模式的一次次試驗和修正。改革開放後,隨著公司的不斷產生和壯大,市場經濟逐步完善和發展。

個人的啟示

那么公司在哪裡?首先,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離不開公司,其次我們未來將要做的人生規劃也要在各種公司中做出選擇。我記得在第七集對日本的介紹中京瓷公司的董事長說他勸說了那十一個要辭職的人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原來公司所完成的夢想已經不單單是創業者、管理者的夢想,而是所有員工的價值實現,他們在進入公司前,也是懷揣著夢想的。公司成就了許多人,也正在激勵著許多人為之奮鬥。我們這些年輕的學子在大學畢業後,選擇了鬥志昂揚的去公司為的也是實現自己理想追求。

我們如何進入公司?公司是一種管理一種文化價值的體現,每個不同的公司都有不同的歷史和其價值觀念。首先,根據本片我認為要提升自我的科技水平和技術能力以及做事效率,這樣在日趨競爭激烈的公司中,才能站得住腳。尤其作為一名會計人員,要對公司各項瞭然於心。其次,在公司中要有準確的定位和努力方向,逐步實現計畫,為公司創造最大利益,不僅是股東利益最大化,更是公司價值最大化。第三,要融入進公司文化中,以最佳合作製造最大效益。

公司的未來在哪裡?我們的未來在哪裡?一邊面對全球化的趨勢,一邊面對經濟危機的威脅,選擇投入公司在吸引中將更加謹慎。中國的經濟體制日益成熟,在《公司的力量》這部紀錄片中,讓我們冷靜的看著西方經濟的成長和發展,不斷為中國未來經濟壯大注入著力量。汲取營養,取精華去糟粕。機遇與挑戰並存。

世界的未來在中國,中國的未來在我們手裡

公司的力量觀後感1000字篇3

公司,作為迄今為止最為廣泛高效的經濟組織形式,被看作是“人類的成就”。公司如何誕生?如何發展演進?公司的力量源自哪裡,公司的力量又如何改變了世界?所有疑問凝聚成了一個關於“公司”的故事。金蝶與央視聯合攝製大型電視記錄片《公司的力量》一一為我們解答。

“公司不舉,則工商之業無一能振;工商之業不振,則中國終不可以富,不可以強。”這是清政府駐英、法、意、比四國公使薛福成說的,也是我看完《公司的力量》感觸最深的一句話。

今天,“公司”一詞的出現是如此頻繁以至於我們有些熟視無睹。公司已經無處不在。我們的財富來源、創業理想、衣食住行、情感寄託、人際交往,都與公司這個組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當下公司無所不在的影響力令世人震驚。在數百家乃至數十家跨國公司左右著世界經濟運行的今天,公司已成為最重要的一種經濟組織。公司創造財富、提供就業、帶動經濟成長;公司推動創造發明、產生新的社會文化;公司改變社會秩序、影響制度建設。但同時,公司也放大了人類的貪慾,帶來權力失衡和貧富懸殊。

公司帶來了人類歷史上最快速的經濟成長,也將自己發展成一個超越社會控制的權力組織。伴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各國都不得不面臨一系列社會問題:貧富差距、勞資矛盾、貪慾膨脹、欺詐橫行等等。這是農業社會向工業時代轉型所必須經歷的痛苦,它們並非公司之惡、卻因公司而被加劇和放大。

公司讓人愛恨交織。公司一方面將一切明碼標價,是千夫所指的商業化禍首,另一方面又是大量新知識新技術的創造者,是科技創新和文化再造的助推器。公司似乎身不由己。自利的本能和道德的底線,讓公司自身矛盾糾結。作為有機體的公司,既有長大成人的衝動,也有成長的煩惱。無論我們是否喜歡,公司有自己的發展規律。當人們用貪婪和欺詐來解釋災難的根源時,當人們呼籲政府救市加強監管時,當人們擔憂下一次危機是否還會降臨時,我們必須關注和思考的一個對象就是這個與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組織,這個已經顯示了足以撼動世界的能量的組織:公司。

從中我們也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國公司一路走來的腳步,從官督商辦到全民下海,從國家壟斷到自由競爭,從中央計畫到市場主導,和所有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國家一樣,中國公司歷經了發展模式的一次次試驗和修正。改革開放後,隨著個人的創造力得以解放,法治社會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國公司開始了真正的成長。

公司能擴展一個經濟單位所能掌握和支配的資源、分散商業活動的高風險。公司凝聚了生命個體,讓它變成強大於任何個人的經濟動力。公司使得血緣、地緣聯繫之外的陌生人之間的合作成為可能。公司實現了人類經濟生活的一個新篇章。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公司已不僅僅一個經濟性組織,而已經成為介於國家和個人之間、在各個領域都極具影響力和支配力的社會性組織:促進自由公平的競爭、建立和完善法治社會、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提高社會的文明程度、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彼此間關係、改變國與國之間合作與競爭的方式……公司的力量日益壯大——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對各領域正向推進的力量之外,也不乏因公司自身弊病或制度環境而產生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