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改革開放40周年觀後感範文

改革開放惠民生,祖國強大聲望高,那么今年是改革開放的四十周年,你們寫過關於它的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改革開放40周年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喔。

改革開放40周年觀後感

“只有堅定不移地推進各項改革,才能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催生、激活、做強更多直接創造社會財富的市場主體,實現各種生產要素在河北的聚集無障礙。”這是我省通過思想解放大討論活動形成的一個重要共識。面對“調整轉變、加快發展、改善民生”的三重艱巨任務,我們唯有繼續深化改革,破除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才能催生、激活、做強更多直接創造社會財富的市場主體,實現各種生產要素在河北的聚集無障礙,為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實現富民強省目標提供根本保障和內在動力。

深化改革是建設富民強省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們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河北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要害時期,正面臨著難得的戰略機遇。但是,我們前進的道路並不平坦,未來發展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城鄉二元結構、區域發展失衡、社會矛盾凸顯等諸多制約。

――實現科學發展任重而道遠。長期以來,支撐我省經濟高速增長的產業大都屬資源依靠型的高耗能、高污染類產業,生態環境問題日趨突出,經濟發展的生態成本和環境成本越來越高。而且“超重”的產業結構具有很強的剛性,粗放的經濟成長方式具有很強的慣性,我們要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任務艱巨改革開放40周年觀後感改革開放40周年觀後感。

――構建和諧社會任重而道遠。由於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體制改革滯後,要素市場化進程緩慢,我省城市化進程滯後於工業化進程,城鄉二元結構問題並沒有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提高而自然而然地解決;生產關係變革滯後生產力發展進程,各種社會矛盾並沒有隨著經濟高速發展自然而然地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仍然嚴重,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比較突出。 ――投資環境建設任重而道遠。在世界銀行最新公布的中國120個城市投資環境排名中,我省無一城市入圍投資環境金銀牌城市;在XX年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中,我省雖然有10個設區市入圍,但只有石家莊、唐山和秦皇島排在前50位,分別為第22位、35位和50位。投資環境諸要素中,行政治理體制問題仍然是我省投資環境的“軟肋”,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務效率亟待提高。

――推進全面開放任重而道遠。“環京津、環渤海”的獨特地理條件,賦予了我省對內對外開放的區位優勢。真正發揮“兩環”區位優勢,不僅僅是交通、通訊等硬體設施與京津、國際對接,要害是機制和制度等軟環境的接軌:從微觀企業制度到巨觀經濟治理制度,從微觀企業生產運行機制到巨觀經濟治理調節機制„„要實現京津冀區域一體化乃至融入國際生產體系,推進全面對外對內開放,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的任務還很重。

改革開放40周年心得體會

根據我的經驗,當人們開始紀念某件事情之日,其實是開始思考和部署下一步行動之時。比如說,目前中國最大的紀念活動,就是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紀念活動當然是發自內心的、無比真切的、有偉大意義的,所以,紀念活動是應該徹頭徹尾的、認認真真的、轟轟烈烈的。但是,紀念的意義如果僅僅是紀念成就的輝煌,而輝煌的成就又主要是前人的創造和智慧的歷史,那么,為前人的歷史做紀念的目的,就不可能僅僅是懷舊。

應該是什麼?應該是為了今天,和明天。特別是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偉大民族,特別是這個民族正在進行的是偉大的民族復興,特別是這個民族考慮的從來就不僅僅是當代而是千秋萬代。風雷激盪的四十年,當然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但我們這樣一個偉大的民族,類似今天的成就的歷史時段卻不僅如此,如此類似的歷史時段中國歷史上還有很多,夠得上大發展的盛世的,至少應該還有文景之治,開皇之治、貞觀之治和康乾盛世等。四十年,應該是兩代人的努力,其實中外都有“富不過三代”的警世之言,中國領導人最近幾年多次告誡國人要“居安思危”,鄧小平在中國還沒有完全看到現在的成功時就告訴大家要“三步走”,100年不動搖,這都是非常中肯的。

為什麼?我們繼續看歷史。從國際上看,日本明治維新40年的積累,最終因走上了“軍國主義”而毀於一旦(彈),美軍踏上了日本四島;史達林用特別的統治獲得了蘇聯的迅速強大,但埋下了最終導致蘇聯解體的種子。回到中國歷史,文景之治,從漢文帝劉恆的公元前203年到漢景帝劉啟的前141年,兩位共在位38年,兩代努力建成盛世,但接著漢武帝窮兵黷武導致西漢結束;開皇之治,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奮力開創,但很快“二世而斬”於隋煬帝的驕奢淫逸;最輝煌的“夜不閉戶,道不拾遺”的貞觀之治,很快就是人治特徵明顯的李唐王朝的被武則天取代並有不久之後的“安史之亂”;至於康乾盛世,縱使有115年的三代治世明主,也先後出現明珠、和坤這樣的巨貪而以腐敗聞名,同時也正是在這個階段,中國被西方超越而到現在我們仍然在苦苦追趕。

所以,改革開放四十年值得自豪,但絕對不是自滿的理由,這只是中華民族實現歷史復興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而要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國家,特別是美國,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行百里者半九十”,何況我們尋找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並不是十分清晰。

中國的幾次盛世,都是王朝的強盛和豪強的富貴,都沒有帶來全體百姓的“共同富裕”,同時,經濟的穩定和發展,並沒有帶來政治文明的進步,結果經濟的成功皆敗於政治的滑鐵盧,而後人沉醉於享受而不思進取最終社會創造力的退化和禁錮,所以,儘管具體的原因各有不同,但保持持久的繁榮和發展,確實需要我們今天在紀念四十年的成就的同時,為第二步的繼續,啟動中華民族的全部智慧。

改革開放40周年觀後感作文

自古以來我們中國就是擁有悠久的古國。也是一個泱泱大國,也是個讓人宰割,欺凌的弱國,但我們卻不服輸,那片熱血灑滿了祖國的每一個角落改革開放40周年觀後感改革開放40周年觀後感。讓中國再次站了起來。四十年經過改革開放,我們使兩億多人擺脫了貧困,實現了溫飽,整個社會進入了小康階段……

中國政府在二零零五鄭重宣布取消農業稅。以後農民伯伯們不會在害怕繳稅的問題了,我就來舉一個例子,2006年,王伯伯對政府說:“我年底母親生病了,一共花了1000來塊,我當時只收了4000來塊錢,按以前的規則的話還要繳農業稅400多元,那生活就困難了,但聽說不用繳農業,還會有補貼,這就太好了。”說完,王伯伯開心的笑了。2005年後農民們終於富裕起來。老百姓要求其實很簡單,能吃飽,有個遮風擋雨的家.再就是有個小病小痛還能有餘錢去看個病,而改革開放就是為了這些切實的好處真真正正地落實在每個老百姓身上.

1979年前,深圳還是一個荒涼的小鎮,說實在的,那裡根本就不是一個小鎮,那裡只有一些破舊的木棚和土屋改革開放40周年觀後感心得體會。一直到1979年,幾乎是一夜之際,一棟棟大樓拔地而起,成了一座城市。改革開放讓老百姓錢包鼓了,讓國家富裕了,國家有了錢才能進行科學研究,才有了高科技的發展,才能實現神舟6的世紀之航,才有了泱泱大國怎么能沒有航空母艦的豪言壯語…….

我生活在廣西首府南寧,廣西以前很窮,我老家的小學生在改革開放前上學都還是打赤腳,大冷天只穿件單衣,有的全家甚至沒有一條像樣的褲子穿,住的還是土胚房,當改革春風吹過那片貧瘠的土地時,那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身邊的變化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共產黨帶來的溫暖和幸福,短短几年聽老爸說我的不少叔公,伯娘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學,沒能吃飽穿暖誰又會圓那大學夢呢……..首府南寧的變換就更大了,遠的琅東新城聽媽媽說那裡的繁華就好像她去過的香港和澳門,近的在我門前的邕江短短几年裡建起5-6座跨江大橋,原來的南寧可是就僅僅一座邕江大橋呢…現在來往上班的叔叔阿姨可方便了.再看看行駛在橋面的車輛,嘿嘿都是很高級的小轎車喔,可聽爸爸媽媽說以前在橋上行駛最多的是丁叮鈴鈴的腳踏車.再有你晚上到南寧的夜市去轉一圈,哈哈,保準讓你眼花繚亂,因為啊那裡的商品琳琅滿目,讓你目不暇接…..

這一切的一切全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進行的一場改革開放,讓中國,讓中國的老百姓變得強大和富有!而我們是生活在這片開放的熱土上,生活在這改革春風裡,更要發奮圖強,為祖國的強盛而奮起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