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戰觀後感範文

《地道戰》可以說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影片,享有中國早期創作電影的經典之作的殊榮,被認為是中國經典的戰爭電影。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地道戰觀後感,歡迎大家參考!

地道戰觀後感篇1

中國人抗日8年,有許多用人民的智慧來打敗敵人的故事,有《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等許多的故事,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地道戰》。

《地道戰》講述的是一個這樣的故事:在敵軍炮樓的附近有一個村莊,村民們為了抵抗日軍的侵略,用他們自己的方法——挖地道,十分巧妙地逃過了日本軍的多次攻擊,並且還通過地道和人們的智慧炸毀了日軍的炮樓,最終取得了勝利。

地道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從電影中我們了解,這樣十分老土的辦法卻給人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勝利。影片中的那個地道看似普通,卻具有神力,它將周圍的各個村莊連了起來,成了一股堅固的抗日力量,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盡將地道通到了敵人的炮樓底下,為後來炸毀炮樓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同時這些地道都機關重重,如同迷宮一般,哪怕被敵人發現了,也能關門打狗,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而且這些地道還防水、防火,防毒,即使躲在地道中的人們也會更加安全。

除了地道之外,還有一樣令我驚嘆的東西是“傳聲器”,這是一種十分簡單的器械,就是依靠了聲音延物體粒子傳播這一簡單的科學原理卻解決了地道內的通訊問題,如同打電話一般,實為一驚人的運用。

本片最令我感動並震撼的是那位老村長。在一個靜悄悄的夜晚,鬼子悄悄地進村子正準備給我們來個措手不及,卻被老村長發現了。於是老村長冒著生命危險,在敵人的追捕下,搖響了意味著鬼子進村的鈴,因此有無數村民保全了性命,可是老村長卻倒在了槍林彈雨中。在死的時候,老村長的手裡緊緊拉著那根搖鈴的繩子。或許,他並沒有想邱少雲、董存瑞那樣,名揚整個神州大地,但在場的沒一個同學都為之一震,我們感嘆人性的偉大,我們感嘆生命的脆弱,我們更對這位老村長肅然起敬。此刻這位老村長所代表的是在8年抗戰中所犧牲的無數名無名戰士,他們平凡,同時也偉大。平凡的是身份,偉大的卻是精神,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紅色,紅領巾的顏色,同時也是鮮血的顏色,無論我們將來身在何處,始終不會忘卻如今幸福背後的故事,始終不會忘卻那些無名英雄,更始終不會忘卻我們生是中國人,死是中國魂。

地道戰觀後感篇2

那天,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觀看了抗日戰爭影片《地道戰》。當那“地道戰,嘿!地道戰……”這首結束曲響起的時候,我不禁再一次迴蕩在那戰火紛飛的時代――

在冀中平原上活躍著一支毛主席領導的敵後游擊隊,他們在根據地領導著廣大農民民眾,在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利用地下巷道巧妙地利用有限而又低劣的戰鬥武器――紅纓槍、鐵鍬、鋤頭、火銃把用大炮、機搶武裝著的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屁滾尿流。那些地下巷道真是神通廣大、神出鬼沒,你看這頭連著東家,那頭連著西家;那一個個的“煙蓋”的作用更大了,當發現敵人往地道里放毒煙時,地道蓋子一下子全都蓋上了,敵人放了煙也是白放的,絲毫傷不到裡面的民眾,而且那些煙還會自動往回倒流,從而讓敵人自討苦吃。地道的作用並不只有這一些,它還具有戰鬥力呢?你睢,若是哪個地道被敵人發現了,那它就變成了敵人的墳墓――敵人一進入地道,不是掉到深深的水坑被淹死,就是摔落到插滿鋒利竹籤的土坑被刺死,或是被埋伏在旁洞的游擊隊員殺死,那個場面真是讓人好開心。

如果說萬里長城是古代人民留給後人的琦麗的瑰寶,那么我們可以說冀中平原下那一條條四通八達的地下巷道就是我們抗日戰爭時期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最有力的見證。它們是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敵後根據地人民民眾的辛勞的結果。他們憑藉自己的雙手,一鍬一鍬地挖,一擔擔地挑,一寸一寸地推進,硬是在地下創下了如此宏偉的抗敵工程,這不得不讓我們肅然起敬――他們明知強敵當道,明白敵人裝備精良,但他們卻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力量給敵人予以迎頭痛擊。

閉目反思,在當今各種物資充沛、設備齊全的飛速發展的經濟時代里,我們的國家面對周邊紛繁複雜的國際社會,我們的民族又該怎樣面對著世界烈強的窺覷?鉤魚島的紛爭、台海的風雲無一不在警示著我們的國人絕不能安於現狀,而要像冀中平原根據地的民眾們那樣居安思危,要不斷增強國力,加強國防力量,絕不能讓歷史重演,要讓我們的祖國矗立在世界之巔。

我們作為新一代的少年兒童,生活在這和平的時代,沐浴著美好的時光,但我們也同樣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恥辱,我們要以光烈為榜樣,增強知識,學好本領,才能真真正正地挑起建設祖國的大梁,才能把我們的中華民族那不屈不撓的勤勞的民族精神再次發揚光大,才能讓我們的祖國更加昌盛強大。

回想起《地道戰》中的一幕幕,再聯想現在的國際風雲,我覺得自己的擔子好重好重……

地道戰觀後感篇3

在繁多反映抗日戰爭的影片中,存在著一顆發光點,那便是《地道戰》。《地道戰》可以說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影片,享有中國早期創作電影的經典之作的殊榮,被認為是中國經典的戰爭電影。

《地道戰》以1942年的高家莊為依託,正面再現了六十三年前,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開展地道戰時波瀾壯闊的鬥爭場面,展現了抗日軍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人民游擊戰爭恢宏瑰麗的場景。也從側面的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的兇殘、野蠻與狡猾。同樣地,在《地道戰》中,也淋漓盡致地集中表現了我國人民同仇敵愾,團結抗日的民族精神,顯示人民戰爭的無窮威力。更是高度表現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影片將豐富多彩的戰爭史實,形象鮮明的英雄人物和軍事教育的內容巧妙地融合為有機的一體,成為了戰爭片的典範製作。

《地道戰》全片的劇情是1942年,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高家莊民眾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民兵隊長高傳寶的領導下,隨機應變,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幾家相通的多口地道。某夜,黑風口據點的日軍偷襲高家莊,高老忠為敲鐘報警獻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壞,幸虧區長趙平原帶領游擊隊和民兵及時趕到,民眾始免於難。此後,高傳寶和新支書林霞認真學習毛主席的《論持久戰》,總結了地道鬥爭的經驗教訓,帶領高家莊人民把原來只能藏身的地道,改造成能藏又能打的地道。次年初夏,日偽特務冒充武工隊混進莊內刺探情報。高傳寶看出破綻,便將計就計,利用戰鬥地道的翻口,將他們一網打盡。日軍隊長山田糾集幾個據點的兵力進行報復。高家莊人民利用戰鬥地道,沉著應戰,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通過實戰,他們進一步把地道由村內擴展到野外,形成地下網路,變單純防禦性地道為能守能攻的地道。為了全殲黑風口據點的敵人,趙平原決定採用“圍點打援”的戰術。但山田狡詐善變,他集中兵力偷襲高家莊,企圖解救西平之圍。高傳寶領導高家莊民兵,配合八路軍主力部隊和游擊隊,一舉拔掉了黑風口的敵人據點,又回戈全殲了進犯高家莊的敵人。

《地道戰》拍攝於1966年,特定的歷史年代,使其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但在影片裡,同樣深刻、成功地反映出了地道中國人的本色。在外族入侵,日寇鐵蹄蹂躪大江南北,把祖國人民逼入了水深火熱之中,偉大的中華民族並不只是一味的忍受苦難,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團結在一起,群策群力,創造出史無前例的地道戰,沉重的打擊了入侵者,令日寇聞地道喪膽,不僅保衛了家園,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也向共同團結在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下的各國人民展現了人民戰爭的無窮威力,增強了世界各國人民反抗入侵的信心,更是凸現了中國人的本色。

作為中國經典的戰爭電影,《地道戰》在藝術上的成功是其一大原因,尤其以細節的刻畫為最,影片中日軍偷襲高家莊,高老忠為敲鐘報警獻出了生命這一細節的刻畫,就給予人極大的震動,高老忠面對鬼子的屠刀,視死如歸,敲響了警鐘示險,從容就義。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可以知道,高老忠敲響的不只是警鐘,也是高家莊民眾向日本侵略者發動最猛烈復仇的號角聲,更加是日本侵略者的喪鐘。高老忠的死,更加激起了高家莊人民的反抗,在高家莊人民的群策群力之下,完善地道戰,最後殺死高老忠的儈子手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中國最善良、最地道的莊稼漢,在入侵者面前發怒了,給予了入侵者最沉痛的打擊。也許這時,我們才猛然想起昔日一位西方偉人的警告:不要驚醒東方這頭睡獅!中國這頭睡獅,在入侵者野蠻掠奪的刺激面前,猛然驚醒了,並給予了入侵者最嚴厲的懲罰,而且我們知道,這頭睡獅在昏睡了百多年後醒來,並在1949年後,將會永遠地清醒著,傲視全球。

時間推移,在六十多年後的今天,《地道戰》給予我們的也不僅僅是一些脫口而出的經典的台詞,如:“高,實在是高”,“你的,土八路的幹活?”,“堵住籠子抓雞,關起門來打狗。”“你們要各自為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要放空槍!”等等;更不只是地道莊稼漢打敗強盜的暴力欲和英雄情結的極大的滿足和膨脹。也不只是獲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好人勝利,壞人最終受到懲罰的因果循環關係,甚至還有肆意嘲笑好人就是忠厚老實相,壞人就得一副奸詐貌的相由心生的謬論,或者還有那淡淡的兒提時鑽地道時的地道情結。

六十年後的今天,回望六十年前的崢嶸歲月里,高家莊的地道,已經成為歷史的永遠,沉睡在歷史的紅色地道里,但其彰顯著的地道的祖國抗日優秀兒女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中華民族的偉大凝聚力,中華民族的無上智慧,卻依然的讓我們肅然起敬。

依稀看到,《地道戰》中,從地道里埋伏而出的不是望而生畏的千百萬神兵神將,而是一股地道的黃色的風暴,席捲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