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復興之路觀後感3篇

觀看復興之路觀後感1

“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復興之路》圍繞千年巨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1920xx年,甲午戰爭失敗5年後,列強再次侵入北京,這一次是8個國家的鐵蹄,整箇中國仿佛都被撕裂了。1920xx年9月7日,清政府與11國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此,清政府的戰爭賠款總額高達7億2450萬兩白銀,帝國主義列強強迫中國政府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總數達幾百個之多。清王朝已經完全淪為一個對內不能保護國民尊嚴,對外不能捍衛國家主權的腐朽沒落的政府。20世紀的中國,一個聲音變得越來越響亮,那就是革命。1920xx年4月27日,黃興率領120餘人在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半年後,1920xx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較完全意義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使中國發生歷史性巨變,中國人民思想也由此獲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徹底的革命,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並沒有完成,在接下來的歲月中,誰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誰能讓中國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將經歷怎樣的艱難曲折,才能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呢?

然而要辨明歷史的正確走向,就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鴉片戰爭後,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擴大,民族危機日益加劇,中國出現了千年未有的變局。這時,各種思潮交相激盪,主義之爭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導中國“走孔子之路”;自由主義者、全盤西化派既不滿專制復古,又排斥馬克思主義,寄希望於走歐美資本主義的道路。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封殺馬克思主義,企圖用封建的法西斯主義主宰“中國之命運”。而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開宗明義,首先指出了“中國向何處去”這個關鍵問題。可見,這思想的較量,主義的鬥爭,其實質是不同的歷史走向之爭,是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之爭。

“震撼”“激動”“落淚”……這是眾多觀眾在形容他們對《復興之路》觀後感時所用的話語。“觀眾有感觸,我們的心血就沒有白費。”製作《復興之路》,就是要讓廣大觀眾看到中國在160多年復興之路上一路行來的種種變遷,並讓無數觀眾從這種變遷中感受並觸摸幸福。

觀看復興之路的歷程,使我回顧了中華民族100多年來的強國之夢和不懈探索的偉大曆程。翔實的史料、恢弘的氣勢、深沉的語言、珍貴的歷史圖片,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復興之畫卷。100多年來,民族復興成為中國人民的執著追求。陝北延安,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抗戰的聖地,民族復興的領導者在這裡運籌帷幄。

變革的時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見的腳印:抗擊非典,踐行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領袖和民眾共赴危難,贏得了人民的愛戴和擁護。突飛猛進的中國經濟,完善社會主義市經濟體制苦幹問題的重要決議,無一不是民族復興的基石,讓我領會到了國富民安的道理,認識到年輕一代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民族復興的重任。也讓我們看到了祖國前進的艱辛歷程,同時也看到了今天中國的強大。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我們要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為報效祖國做出更多的努。

看完《復興之路》後兩集,我有種說不出的感動和自豪!感動的,是那些為中國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人;自豪的,是為自己能夠成為這個優秀民族的一份子!

經歷了歲月的磨礪和洗滌,中國共產黨領導著廣大人民民眾,為實現共產主義這個最終目標而不斷探索著、奮鬥著、發展著、前進著……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一齊哀悼,一齊歡呼,一齊奮鬥,一齊感動……不論遇到什麼,歷史事實都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將會不斷發展、進步!

觀看復興之路觀後感2

近日,按照市煤炭局機關黨委通知,我觀看了《築夢中國—— 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專題教育片,該片共分為“風雨如磐、中流擊水、正道滄桑、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發展新境、圓夢有時”7集,用細膩而真實的鏡頭,將大家帶回歷史的長空,再現了自鴉片戰爭後中國人民的奮鬥歷程,以及共產黨人帶領人民建立新中國的革命史;同時,以紀實、靈活的視角,解讀在新時代、新背景下各地方、各行業、各領域在推進現代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進程中所展現出來的新思路、新亮點、新方法,主題鮮明突出,內容豐富精煉,故事生動感人,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生動闡釋了中國夢的深刻內涵,具有很強的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和教育意義。

其中第3集——“正道滄桑”,介紹了1950年至1976 年新中國建設的歷史,本片中介紹了抗美援朝的勝利,成渝鐵路、鞍山鋼鐵廠的建成,土地改革的完成等歷史事件。至1952年底,僅僅用了三年,工農業生產就超過了歷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國民經濟恢復的工作。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畫全面展開。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中國全面建立。雖然歷經了“大躍進”的曲折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動亂,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遭受嚴重挫折。但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核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1月30日我國第一代遠程地地戰略飛彈東風-4試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又成功地把“東方紅”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太空。“兩彈一星”極大地增強了我國的國際地位,鼓舞了我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一個更為顯著的變化是在外交領域,在不斷加深與亞、非、拉國家友誼的同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新中國一步步打開西方世界的封鎖,為國家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做出了一系列理論創造,提出了一系列獨創性的理論觀點。此時的中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織著建設新國家的巨大熱情,匯聚成一股無窮的力量。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通過觀看紀錄片,自己更加了解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中國共產黨如何披荊斬棘、力挽狂瀾,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看後讓人倍感振奮,增強了自己身為一名共產黨員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中國夢的提出,展現了中國人的自信,它不是虛幻的夢想,而是能用腳步丈量的希望。中國夢是要讓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復興路,世紀滄桑強國夢。沒有夢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對美好夢想沒有堅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樣沒有前途。只有自強不息堅定夢想的奮鬥才會有當今強大的中國。習說過,讓每個人人生出彩之夢,是每個人和祖國一起成長的夢。我們每個人的“中國夢”匯成整個國家的“中國夢”,所以我們要堅定夢想,自強不息地去奮鬥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國夢。

我們要牢記歷史,珍惜現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踐行“三嚴三實”要求,乾在實處,走在前列,為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名城、生態淄博的目標而不懈努力。

觀看復興之路觀後感3

11月29日晚,各大媒體紛紛報導,中國共產黨中央習.近.平帶領中央政治局等參觀《復興之路》基本陳列,號召全黨同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把我們的黨建設好,團結全體中華兒女把我們國家建設好,把我們民族發展好,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這是給全黨同志最大的警醒和告誡,也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向全黨提出的新要求,蘊含著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深刻道理;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堅信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20xx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20xx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這體現了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也給予我們更大的信心和力量。

全區上下一定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的部署,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加快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步伐。習.近.平的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執政理念、執政作風、執政目標,充分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胸有成竹的駕馭能力、領導能力和發展能力,也充分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充滿著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展現出堅定的信念、堅強的力量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為全黨作出一個很好榜樣,也為全黨全軍全國人民樹立了很好形象。我們堅信,以習.近.平同志為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一定能夠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從一定意義上說,習.近.平的這一講話,是鞏固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民眾基礎的鏗鏘宣言,也是爭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最大公約數的精闢宏論。在民族復興旗幟的指引下,眾多民眾定會放棄小我,擔當大義,拋卻意氣用事的浮躁,摒棄人云亦云的膚淺,以直面陳疴的勇氣、客觀審視的平靜、砥礪前行的堅毅,真切感受黨和國家肌體脈動之生生不息,深入體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之勢不可擋,真正常懷憂黨之心,勇擔興黨之責,真正與黨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中華民族復興之路曙光在前,需要我們每一個職業不一、階層各異、境遇不同的同胞們吹響摒棄空談、崇尚實幹的“集結號”,在希冀中砥礪奮進,惟其如此,我們黨和國家才會更加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