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觀後感

《城南舊事》講述了一段關於英子童年時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城南舊事》觀後感,希望您喜歡!

《城南舊事》觀後感篇一

昨天下午,老師帶領我們去多媒體教室觀看了一部電影——城南舊事,我們迫不及待的找下了座位,興高采烈地看了起來。

這部電影是由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城南舊事》改編而成的。貫穿全劇的中心人物是英子,時間是1920xx年開始。英子由七歲的小女孩長大到十三歲。故事的發展循著英子的觀點轉變。英子原本是個懵懂好奇的旁觀者,觀看著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直到爸爸病故,她的童年隨之結束,她的旁觀者身份也至此結束,在十三歲的年紀開始負起了不是小孩子該負的責任。我完全沉浸在故事情節里,隨著劇中人物的悲而悲、喜而喜。

偌大的北京城,跨越了極深廣的時空古城,在一個孩子的印象里卻只展示了它親切的一角——城南的一些街巷,不是舊日京華的遺蹟,卻是生生不息的現實生活,活得熱熱鬧鬧的。小英子的家已經有了四個妹妹和兩個弟弟,胡同口還有“惠安館”中的瘋姑娘和苦命的妞兒。她們傳奇性的結局是故事,但是卻不是陰暗的故事。觀看後的整體印象中,好似那座城和那個年代扮演著比人物更重的角色。不是冷峻的歷史角色,而是一種親切的包容的角色。《城南舊事》若脫離了這樣的時空觀念,就無法留下永恆的價值了。觀眾第一遍也許只看故事,但仔細回味,會發現故事另有系人心處。因此看似簡單的回憶,卻能深深的感動人。有了這樣的核心,這些童年的舊事可以移植到其他非特定的時空里去,成為許多人共同的回憶……

電影結束了,我還沉浸在故事情節里。劇中人物英子還在我的眼前晃,我知道英子的童年是超越悲歡的。而我的童年正是快樂的、幸福的。我一定會珍惜這快樂的童年,讓它成為我美好的回憶。

《城南舊事》觀後感篇二

你知道林海英嗎?喔,她可是台灣著名的女作家呢!我們學了她的兩篇文章:有《竊讀記》、《冬陽。童年。駱駝隊》。我還特意買了一本她寫的著名的《城南舊事》呢!還被拍成了電影呢!今天,我觀賞了《城南舊事》的電影,寫下了這篇“看《城南舊事》觀後感”.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吳貽弓。裡面的主人公小英子十分善良。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小英子住在一個胡同里,秀貞是小英子第一個認識的朋友,她還有一個和她一般大小的好朋友——妞兒。有一天晚上,下著大雨,小英子把妞兒當成小桂子,去找秀貞,說妞兒是秀貞的親生女兒。她們母女急著找妞兒的爸爸,卻不幸慘死在火車輪下,英子也暈倒了,昏迷不醒。後來,小英子她們一家搬到一家遷居的胡同里,小英子也上了一所國小。在草叢裡,小英子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在英子眼裡是“好人”的男子。他為了供弟弟上學,又供他們的吃喝穿,但又沒錢,不得不去當小偷,偷人家的東西,而小英子卻認為他很善良,一直認為那個小偷是一個好人。在他被警察抓走的時候,小英子非常傷心。最後小英子的父親因肺病去世了。小英子也隨媽媽乘上了馬車,告別了童年。

我最喜歡小英子了。因為她很善良,也很有趣。我最喜歡的一個片段是這樣的:小英子站在駱駝前面,看著駱駝吃草的樣子非常有趣,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鬍鬚上,樣子有趣極了。可愛的小英子也模仿著駱駝吃草的樣子,嘴巴一動一動的,樣子十分滑稽可笑,讓我覺得當時的小英子讓人感到傻傻的,十分可愛,十分天真,十分幼稚!

小時候的小英子是多么可愛呀!你想更好地了解小英子嗎?那就看看林海英寫的《城南舊事》吧!

《城南舊事》觀後感篇三

今天下午我們初一年級組組織學生觀看了影片《城南舊事》。

這部影片我已是第三次觀看,沒想到,一些情節還是深深得打動了我,我不禁流了眼淚。

當我看到妞兒不堪忍受後爹後媽的毒打,在一個大雨天找到英子,在英子家擼起袖子褲子讓英子看她身上的傷時,我抑制不住自己,眼睛濕潤了。不禁為的妞的不幸遭遇感到不平和同情。

妞和英子同齡,可妞就因為母親秀貞沒有結婚就生了她,家裡嫌名聲不好,剛一落地就被扔到齊華門兒底下父親在她沒出生時就被警察抓走了,從小被他人領養。當英子在父親的教導下一筆一划的練習寫字時,妞卻只能跟著爹去唱戲賺錢。當英子躺在爸媽懷裡撒嬌時,妞卻因為唱不好戲,而被爹打。就連玩也只能是偷偷的出來。這是何等的不同啊!可憐的妞兒在英子的幫助之下終於找到了親生母親,母女終於團聚。可是,善良的小英子哪裡會知道她竟將妞兒送上了絕路。瘋子秀貞不禁沒給妞帶來幸福,反而,母子倆雙雙慘死於火車之下。

也許,這樣對瘋子秀貞和女兒秀貞來說是一種解脫,從此不再受這人世間的痛苦和折磨。然而,死亡,對於大人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何況是對六歲的英子?她大病了一場,病好之後還總是回憶起兩人的樣子。

另一個情節是那個偷東西的青年在告訴英子自己的家境和不得已而做賊後失聲痛哭。一個大男人在一個小孩面前掉眼淚,這不是他不要尊嚴,而是這個社會不給他要尊嚴的機會。誰不想體體面面的生活,若不是為生活所迫,萬不得已,誰願意去做賊?他也有做好人的願望,不然,怎么會問一個小孩子自己是好人還是壞人?

最後一情節是林家的奶媽宋媽和影子的弟弟的對話。弟弟不讓宋媽走讓她抱。宋媽說:“我不走,我不抱小栓子,我抱小弟弟。”說著說著宋媽嘴一撇眼淚下來了。

看到此處,我再也忍不住掉下眼淚來。自己在外掙錢辛辛苦苦這么些年,連家都捨不得回。整日抱著別人的孩子,卻不能與自己的孩子相見。這是何等的揪心和痛苦?她讓丈夫在家好好照顧孩子。可直到現在瞞不住了,丈夫才告訴她兒子小栓子早在幾年前從她這兒抱回去不久就淹死了,女兒也被他賣了,無法找到。我也是一位母親,一日不見孩子就如隔三秋城南舊事觀後感800字4篇讀後感。可想而之宋媽懷裡抱著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倆孩子一個都沒了。這對於一個她而言是一種多么沉重的打擊啊!

難怪連小英子都沖宋媽的丈夫說了句:“恨死你”!

這件事對小英子觸動也很大,看到宋媽痛苦的發木的臉。她很同情宋媽,悄悄的走到宋媽身邊拽拽她的衣襟。也許她想安慰宋媽,可是又不知怎么做。於是,只說了句:“宋媽”就投在宋媽的懷裡失聲痛哭起來。

英子就在這樣一些似懂非懂的經歷中逐漸長大。這樣的一些不同尋常的經歷也只有英子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能遇到。而今的孩子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有這樣的童年了。然而長大卻是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的。願我們大家都好好珍惜自己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