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電影觀後感3篇

長征電影觀後感1

連續坐在那裡閉著眼睛也要等完,因為我不希望有頭無尾,終於就這么著完了,看完了。

看的是什麼,看的是電影我的長征……

無論怎樣都壓抑不了心中的震撼,或者說是感動,心酸,這是一種不能用語言來形容的心情。長征,這震驚中外,舉世皆無的兩萬五千里的軍事長征,是中國紅軍的戰略大轉移。中國工農紅軍長驅二萬五千餘里,縱橫十一省。長征途中,天上有敵人飛機轟炸,地下有敵人幾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還有湘江、烏江、金沙江、大渡河、瀘定橋、五嶺、烏蒙山、大雪山、草地等天險的阻隔,紅軍要戰勝克服這些艱難險阻,不僅身體要遭受超出人類種種極限才能忍受的痛苦,更要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慢慢長征路,是血肉鑄成的。

長征是一首悲壯的詩,一幅悲壯的畫,一曲悲壯的交響樂。

長征路上,硝煙瀰漫,血肉模糊,再稚嫩的生命在這樣的氛圍中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著薰陶。少年紅軍王瑞一家四口全都參加了長征,湘江之戰的慘烈炮火奪去了他父親的生命,過彝區時失去了他的姐姐,姐夫犧牲在飛奪瀘定橋的戰鬥中,新結交的彝族戰友達爾火捐軀於瀘定城頭,連長為了救他墜下懸崖。苦難與艱險刺痛並磨礪著少年的心,這是怎樣的一種撕心裂肺的疼痛?又是怎樣的一種刻骨銘心的經歷?也許只有他才能真切的感受。

現在的我們,上網玩遊戲通宵達旦,上課遲到,攀比炫耀等等。是的,或許我們覺得這樣子很幸福,但這僅僅只是停留在物質層面的,捫心自問我們學到的知識有多少,心虛了吧。或許年輕的我們會迷途,會不知所措,就像紅軍當年那樣不知往何走,但請不要輕言放棄,只有不動的目標最容易被找到,“學習時的痛苦是短暫的,學不到的痛苦才是終生的”,在我們這個最需要知識的時期澆灌的時候,或許為了將來的勝利我們要靜靜的沉寂、蓄勢待發,但請不要懷疑自己的價值,往哪走,跟著走,跟著黨走,用黨先進的思想不斷武裝自己,承擔起我們背負著鐵的使命——振興中華民族。當然我們不用流血也不用犧牲,但我們卻要以鐵的意志來要求自己,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繼承和弘揚長征的精神,才能完成我們的使命。

長征的精神激勵著我們努力學習,克服生活、學習中的種種困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身上艱苦奮鬥、大公無私的品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如今我們生活在他們為我們創造下的和平年代,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有什麼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讓我們把《長征》的精神用到學習、生活中,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奮鬥。

作為一名學生,我要用“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去征服學習、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條條大河,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讀書,決不能浪費光陰,虛度年華。迎來自己人生的“盡開顏”。

長征電影觀後感2

《長征》這部電影真實地再現了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偉大壯舉。在長征中由於“左”傾的錯誤,紅軍由長征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在偉大領袖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下,紅軍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靈活變換作戰方式,穿插於敵人重兵之間,四渡赤水,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浴血奮戰,經歷了無數場戰鬥,爬雪山過草地,走了兩年的時間,終於到達了延安,取得了長征的勝利。長征中紅軍表現出來的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革命必勝的信念、艱苦奮鬥的精神和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勇往直前。

影片中,最令我難忘的是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在長征途中,戰士們餓了就吃野草、皮帶;渴了,喝河水。湘江戰役、強渡烏江、四渡赤水……有多少紅軍戰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長征的偉大勝利。

影片中,最令我感動的也是紅軍在雪山上,雪花滿天飛舞,北風呼呼地吹來,戰士們只穿著一件單薄的軍衣,北風就像刀割一樣吹在戰士們的臉和身體上。行進中,每個戰士都不敢坐下休息一會兒,因為他們都知道一坐下來就會永遠都不能站起來。這樣艱苦和惡劣的自然環境,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課室的小學生們是無法體會到的。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使我感慨萬千。長征的精神激勵著我努力學習,克服生活、學習中的種種困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身上艱苦奮鬥、大公無私的品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如今我們生活在他們為我們創造的和平年代裡,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有什麼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讓我們把長征的精神用到學習、生活中,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奮鬥。

長征電影觀後感3

南昌起義後,由於國民黨的迫害,無奈之下,紅軍8萬人馬向陝北轉移。

這次轉移行程共兩萬五千里,這就是舉世矚目的長征。暑假裡,我就看了一部介紹長征的歷史電影-——《長征》。整部影片講述了一次艱難,坎坷,偉大而又可歌可泣的征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戰士的心情十分低落,而與此同時國民黨反動派的幾十萬大軍鋪天蓋地地向中央蘇區襲來。為了擺脫困境,紅軍在湘江展開血戰,強渡湘江,突出了重圍。但此戰紅軍傷亡很大,原本的八萬人一眨眼就損失了五萬,元氣大傷。

面對如此形勢,一直沒有發言權的毛澤東在大家的幫助下,對國際共產組織代表李德進行了批評,並解除三人黨組織,最終使黨的領導權重新回到了毛澤東等領導人手中。此後紅軍的行動變得正確,紅軍的作戰也變得勇猛,勝利也多了起來。毛澤東分析了當前的形勢,採取了聲東擊西,調虎離山,四渡赤水,佯攻雲南等戰略,擊破瀘定橋,帶著隊伍,翻雪山,過草地,歷盡千辛萬苦到達陝北,組建了川陝根據地,與紅軍二、六軍團會師,長征終於獲得了勝利。

看完影片我不禁讚嘆道:“這長征的兩萬五千里真是坎坷的很吶!”剛開始的湘江之戰中,戰士們冒著敵人飛機的狂轟亂炸,鮮血把江水給染紅了,江面上浮著戰士們的屍體,一戰過去紅軍橫屍遍野,這個景象慘不忍睹,湘江兩岸血流成河,活著的戰士也只能為犧牲了的戰友痛哭,不能給他們埋葬,因為在後面有幾十萬大軍在追趕他們;在翻越雪山的時候,戰士們沒有專業的裝備,沒有取暖的工具,許多戰士在攀登雪山的時候因為雪崩、飢餓、疾病,寒冷而死亡。

其中有一個小女孩,在征途中因病而死去,她死後只能埋於風雪之下,讓純潔的雪花將她掩埋,這一切都是多么讓人痛楚啊!攻打瀘定橋時,戰士們吃力地爬著鐵索,敵人的槍炮猛烈地向他們射擊。在槍林彈雨中,中彈的戰士身體痛苦的抽搐著,時不時地掉入萬丈深淵,但另外的戰士還是頑強地爬向橋對岸。偉大的主席——毛澤東,在無可奈何下,將自己幼子託付給沿途的民眾撫養。

可憐天下父母心,主席作出這個決定需要多大的勇氣。我不禁對主席充滿敬佩之情。“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輩們用鮮血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