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觀後感

葉問是由葉偉信導演,由甄子丹、任、樊少皇、林家棟等主演的電影。大家看了系列影片,有什麼觀影感言?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葉問觀後感,一起來看看。

葉問觀後感篇一

為什麼各國運動員在國際跑步比賽中揮汗如雨?為什麼蘇麗文被對手擊倒仍勇敢爬起?為什麼伊拉克運動員冒著生命危險,從戰火中走出,想看到高高飄揚的伊拉克國旗?是因為一顆火熱的愛國之心。

昨天,老師帶領著全校同學,到電影院看一部感人的電影――《葉問》。它讓我的愛國之心一次次強烈的跳動。電影主要講了:1937年,佛山是一個武術勝地,那地方出了一位“功夫王”――葉問,他的詠春拳打得非常好,沒人能打過。後來,那些舉著膏藥旗,開著臭蟲般的飛機、坦克,手裡舉著爛樹枝般的槍的日本人神氣十足的來到不屬於他們的國土上橫行霸道,昔日繁華的大街上屍體遍地,血流成河。葉問被捕後寧死不屈,最後擊起中華兒女的反抗之心,把狼狽不堪的日本兵趕出國土的故事。

電影中最讓我難過的是:一個日本兵隨手抓起槍,一掃,一位婦女應聲倒下;一群日本後圍住一個人快意地打得他口噴血水……這是多么屈辱的一幕!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它將成為中國前進的動力,落後,就要挨打!我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不要外國人欺負我們!

最讓我高興的是:葉問一人打死十個日本人,一個中國人,看到這樣場面,太解氣了!我心裡想:“哼!日本鬼子,你們來侵犯我們的國土,太不像話了,咱們中國也不是好惹的!給你點顏色看看!更讓我拍手叫絕的是:有幫壞蛋經常到廠里搶東西,打得員工死的死,傷的傷,葉問到廠里教會了大家防身術。當壞蛋又來的時候,大家齊刷刷地擺出了武術的動作,不用說,壞蛋們被打得落花流水、抱頭鼠竄。葉問真好!安靜的電影院裡響起了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還有一次,葉問打敗了一個日本“功夫王”,當惡霸眼閃凶光地問葉問叫什麼名字時,葉問大方地說:“我叫中國人!”這句話給了外國人一個有力的回敬,讓日本人無地逢容,多么強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濃厚的愛國情意啊!

後來,葉問被捕了。一位外國人假惺惺地端來飯菜“招待”並“請”葉問去日本當教練,葉問卻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因為他的心裡烙下了一個永遠也抹不掉的中國印!

葉問打死了日本的“功夫王”,一個日本人朝他開了槍。旁邊觀看的人民再也等不及了,衝上去報仇!不知是葉問的愛國情,感動了上天,還是葉問勇敢的言行喚醒了被壓迫的人民,中國人團結一致,把日本兵打得屁滾尿流,倉皇逃走,最終無條件投降!當電影播放動人的場面時,全場泣不成聲。中國的屈辱史到此了結!

落後不要挨打!後來葉問開了中國第一所“詠春拳”學校,取得巨大成功,學員其中包括李小龍!場裡驟然響起無比熱烈的掌聲!

愛國,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好精神,你難道步覺得背叛養育你的祖國是很可恥的嗎?我既然跟上了中國,就得保衛祖國!血液就應該是長江黃河,心就是中國心!既然我跟定了中國,就應該向葉問一樣熱愛祖國!

葉問觀後感篇二

上周思修課上老師放了《葉問2》這部電影,我看後感觸良多,所以寫一份觀後感。

《葉問2:宗師傳奇》打戲貫穿始終,故事主要發生在以下四大場景:葉問生活社區、官涌魚市場、一炷香比武的中式茶樓、小擂台與大擂台。葉問生活社區包含了天台武館、葉問家、與小社區,雖是三個場景卻又是三位一體的,因為這全都是圍繞著葉問每一天生活的地方。如導演所說,《葉問》第一集的主題是生存,《葉問2》的主題則是生活,所以天台武館、葉問家、小社區可說是電影裡的靈魂場景。

剛開始看電影的時候,覺得洪振南不是一位真正的武者,並不是我心目中武者--打抱不平,見義勇為,品德高尚,人中範本。但是,當我聽到他那句“為了生活我可以忍,但是侮辱中國武術就不行!”我知道我錯了,他是一位武者,他可以為了生活忍受欺凌,彎下了他的身軀,但是為了他心中的中國武術,他挺直了脊樑,誰也不能令他彎曲。我敬佩他。

再說說葉問,葉問這個人物被甄子丹表現得十分到位。這是一個典型的廣東人的形象,個子不算高,說話慢條斯理,家中有錢,拳法是以柔克剛,為人是面面俱到。對妻子是愛中有敬,對朋友是肝膽相照。會做人、慷慨、淡然面對環境的變故。當時洋人舉辦拳賽,挑戰中國功夫,比賽中西洋拳王百般挑釁中國功夫,被激怒的洪振南上台挑戰,為了維護中國武術的尊嚴,堅持戰鬥,直到被拳王活活打死。葉問目睹了這一切,暗下決心要替洪師傅報仇,於是對拳王提出挑戰。這場比賽引起了全香港人民的關注,葉問背負著全香港的希望,維護中國功夫的尊嚴,帶著強烈的愛國情感,以及武術的真諦,終於艱難的戰勝了拳王,賽後他強調了對人格的尊重,強調了武術的內涵-謙遜,隱忍。得到了全體觀眾,包括洋人集體的起立鼓掌。俠者以武犯禁,武者打抱不平。我相信他是一位武者,內心充滿俠者情懷的武者。

我相信這部影片不是宣傳詠春拳那么簡單,它更是激發了我們中國人封塵了很久的血性。現在的生活太過安逸,讓我們漸漸忘記了我們的血性。在我們這一代已經很難在看到像抗日那時候中國人的高昂的鬥志和熱血,就連那是某國誤炸中國大使館時人們的憤怒都難以看到了。不管電影中的畫面是否真實,通過觀看這部影片我知道我內心的愛國熱情並沒有絲毫減退,反而更明白了對國家的感情就像血液一樣,流滿了身體的每一個角落,默默地流動,經久不衰。我堅信我們每一位90後都是愛國的,如果有一天我們的祖國遭受苦難,我們會和前人一樣,挺起我們的胸膛,義無反顧地舉起我們的武器,奮戰到底。

葉問觀後感篇三

在我看來,這是一部講述葉問由“葉師傅”蛻變成一代宗師的電影,一部關於武德、關於人性、關於樸素愛國情結的電影。如果僅僅有甄子丹的精彩功夫,它只能算是一部好看的電影。正是有了上面的內容,它成為了我心目中的好電影。--題記

乍看上去,葉問是一個完人。家境殷實、教養良好、學武精深、與世無爭、為人謙和、廣結善緣。細想來,造就他這些特質的,是他的成長環境:富家少爺,不愁溫飽。因此,他可以一心一意地只做一件事,一件他最喜歡的事--習武。年輕的葉問,是個簡單的人。他的生活就是日復一日地吃飯、喝茶、練功。他的世界,除了家人、朋友、就只有那根木樁了。

因為簡單,葉問成就了常人難以達到的武術修為。正所謂“無欲則剛”,日日夜夜的打樁將他帶到了一個或許連他自己都沒有料到的高度:佛山第一。在旁人羨慕的眼神中,他依然故我,謙和有禮,不開館,不收徒弟。因為這一切本不是他所在乎的!他是一個武痴,一個只想好好練功的武痴,如此而已。為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他用自己的品德來贏得他人的尊重,而不是武力,從來都不是。

所以,他會像對待老朋友一樣招呼前來切磋的對手一起同桌吃飯、喝茶聊天;會恰到好處地教訓耀武揚威的警官又給他留足面子;會對上門挑戰、出言不遜的敵人一忍再忍,即使無奈出手,也會先讓上幾招、後發制人、點到即止。他不是武師,卻替全佛山的武師們打敗了踢館的狂人,為佛山“武術之鄉”的稱謂增添了光彩。既便如此,他依然溫和謙遜,不耀武、不揚威。因為他知道,要解決問題,所依靠的,從來都不是武力。

生活理應如此繼續,直到那一天,佛山淪陷。

佛山淪陷,所有人的生活仿佛同時回到了起點。彼時的少爺,被日寇霸占了自家的大宅,過起了三餐無著的苦困生活。此時的葉問,是當掉懷表換米、省下自己的午飯帶回家的男人;是煮糊了稀飯、細心照料生病妻子的丈夫;是用練“少爺拳”的時間陪兒子畫畫盪鞦韆的父親。從少爺到普通百姓,沒變的,是那顆淡定謙和的心。上天對於有緣人從來都是公平的,奪走你擁有的一切,是為了給予你更多。奪走你物質上的享受,給予你一顆更為強大的內心。

當他親眼目睹自己的朋友、同胞被打著“武術交流”旗號的日本侵略者無理槍殺,溫文爾雅的葉問憤怒了!他走進校場,用雙拳打倒了日本的武士。此時,他所出的拳,不再會點到即止。因為他清楚,自己所面對的,是披著“武術交流”外衣的惡狼,是殘暴無恥的侵略者!

於是,我們聽到了這段對話:

三浦:“你再來吧。”

葉問:“我不是為了這些米來的。”(打贏了有白米送)

三浦:“你叫什麼名字?”

葉問:“我只不過是箇中國人!”

受了傷的,不僅是雙手,更是自己內心:我發現自己真的很沒用,什麼都做不了。以前就知道練功,又能怎樣?這個世界,真的很渺小......

從葉師傅到一代宗師,除了精深的武藝、良好的修養、高尚的情操,還需要再多一樣東西,那就是憂國憂民的仁愛之心。

被囚的葉問拒絕了給日本人當教官的邀請,選擇了與三浦進行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的比武。當葉問走向擂台,他向我們闡釋了中國武學的真諦:武術,雖然是一種武裝的力量,但是我們中國的武術是包含了儒家的哲理--武德,也就是“仁”,推己及人。這是你們日本人永遠都不會明白的道理。因為你們濫用武力,將武力變成暴力,去欺壓別人,你們不配學我們中國武術。

他沒有向輸不起的日本人的子彈屈服,贏了這場比武,卻被日軍的黑槍所傷。此刻,葉問戰勝的,不再是三浦將軍,而是濫武的勢力。此刻,被日軍子彈擊中、倒下的也不再是葉問,而是一種民族情結。於是,有了民眾的憤怒和反抗。從羔羊般的順民到奮起反抗的勇士,原來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做到。所需要的,僅僅是一份足以使我們團結、使我們警醒的情結。

子曰:“立德、立功、立言。”這一點葉問做到了。從做一個簡簡單單的儒雅君子,到以技藝和品德服人的“佛山第一”,再到香港授藝,將詠春發揚光大。葉問成就了自己的偉業。一個人的力量永遠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敢於用一己的微薄之力激勵民眾、完成義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真的勇士。一個人的生命永遠是有限的。誨人不倦,將自己的武學與心得傾囊相授於弟子。那么,葉問就不再是一個人,他的背後有二百萬詠春傳人,一代代生生不息,宗師的精神終將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