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的觀後感200字左右

通過電影《焦裕祿》,我們進一步了解了焦裕祿同志的生平和先進事跡。那么下面是小編和你們分享的焦裕祿觀後感200字,一起來看看吧。

焦裕祿觀後感200字

傾聽歷史,我會被這樣的一段話所吸引:“我相信歷史會做出正確的評價。”

翻開歷史,我會被這樣的一段文字所震撼,所表達的思想感動千年,所描繪出的一座豐碑靜靜地聳立在天地之間。

閱讀歷史,慢慢感受著逝去的歲月中,浮現出的一個個悲壯的鏡頭,牽動人心的一幕幕。

走進歷史,踩著前人留下的腳印,走進一個貧苦的部落――蘭考,一片荒涼中,我看到了一位平凡的人物――焦裕祿。

融入歷史,融入滾滾的長河,融入一個真實的故事,融入一首優秀的共產黨員的唯美讚歌。

感受歷史,感受一張愈見親切的面容,感受著陽光般的燦爛,感受著一雙大手撫摩著這塊令人牽掛的地方。

電影《焦裕祿》上映後,我跟隨著學校組成的龐大隊伍進入電影院,看過之後,情感太過豐富的我,怎經受的住這樣感人的畫面,看著看著,不禁一次一次的溢出了滾燙的眼淚。

觀看影片《焦裕祿》後感200字

今天下午看得影片《焦裕祿》令我感觸很深。焦裕祿肝痛發作時就用鋼筆頂著肝部,堅持工作。如果是我的話早就在地上打滾了。從這點可以看出焦裕祿對人民民眾的事情的一絲不苟。怪不得受到人民民眾的愛戴和擁護。當時蘭考正遭受嚴重的打擊,人民民眾生活十分窮苦。為了改變蘭考的貧窮面貌,焦裕祿帶領大家與自然災害進行了頑強的鬥爭,最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享年42歲,當時被民眾譽為:“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兒子!”

讀《焦裕祿》有感200字

前兩天讀了《焦裕祿》這本書,書中寫了焦裕祿為人民和社會主義建設無私奉獻、忘我奮鬥的一生,讓我很是敬佩。最讓我感動的是書中有一節說,焦裕祿家裡只有一點錢了,妻子答應給孩子買肉做紅燒肉吃,但是焦裕祿卻把錢送給更需要的人了。晚飯的時候,他的小兒子把窩頭扔到地上,要吃肉,他一氣之下打了孩子,讓兒子把窩頭撿起來吃了,說有窩頭吃就不錯了,很多人連窩頭還吃不上呢!他兒子答應再也不扔窩頭了。這件事在現在看來是多令人驚訝啊!天下竟然有因為孩子要吃肉而打孩子的父親,這怎能不讓生活在幸福年代的我們感動呢?

隨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現在我們不會因為想吃肉而挨打,但是我們更應該珍惜糧食,不浪費糧食!我是一個學生,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好好學習,和同學互相幫助,做一個優秀的新時代少先隊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努力成長為有知識、有品德、有作為的好少年。

焦裕祿觀後感

10月9日下午,按照縣委安排,在會務中心觀看電影《焦裕祿》,影片再現了這樣一個不朽的共產黨員形象,生動、親切、真實可信地表現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所閃耀的精神的光芒, 聚焦成同一個璀璨奪目的閃光點,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人們深情緬懷這個名字,就是在呼喚這樣一種崇高而不朽的精神;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無私奉獻的精神,艱苦奮鬥的精神;是在向每一個黨員幹部發出忠告:永遠要做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公僕,絕不能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作為領導幹部,只有時時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贊成不贊成、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和歸宿、 人民才會擁戴你、支持你。反之,置人民利益於不顧,當官作老爺、欺壓百姓、終將被人民所唾棄。

焦裕祿是主動請命,義無反顧地從大城市奔赴蘭考災區的。而當時沸沸揚揚的所謂“災區栽幹部”的議論,正像幽靈一樣纏繞著某些幹部,使之把災區視為畏途。他面對狂暴的“三害”,從災難壓頂的蘭考看到了希望和光明, 豪邁地喊出有朝一日沙丘可以變成綠林,澇窪可以養魚,鹽鹼地可以長出好莊稼,關鍵是要有一個“乾”字的石破天驚的預言。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以重病之軀,夙夜匪懈地為蘭考人民奔波、操勞。他緊緊依靠民眾領導民眾同自然災害進行殊死搏鬥,腳踏實地為人民辦了一件件實事。他一生嚴於律己,廉潔奉公,從不追逐名利,時刻以一個普通勞動者要求自己。這一切,又無不繫於他身上最本質最可貴的一點,就是:事事想著民眾,一切為了民眾;集中民眾智慧,尊重民眾首創精神;與民眾保持最密切的聯繫,永遠不脫離民眾。他篤誠地實踐了黨的民眾路線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