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安達飯店影片觀後感

《盧安達飯店》是一部由英國、南非、加拿大和義大利四國於20xx年共同拍攝的戰爭片。下面網要分享給你的是盧安達飯店影片觀後感,希望你能喜歡。

盧安達飯店影片觀後感篇1

看完影片後,心情不能平靜,想寫些東西,但是卻無法找到合適的字眼去表達,很多東西都深深地刻在了腦海中。

影片講述的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發生在非洲國家盧安達動亂的故事,雖然沒有血腥的場面,但是通過影片我們仍能感覺的其中蘊含的打動心扉的東西。一百萬人在這場種族動亂中被屠殺,其中不乏眾多的婦女和兒童。他們被殺,只是因為一方不想讓對方有下一代。冷酷,血腥,泯滅良心……突然發覺很難找到合適的字眼去形容那些殺人者的行為,只是覺得那一刻他們喪失了人性。甚至比不上野獸。

影片並未向大家展現血腥屠殺的場面,通過影片前小半部分的平靜和溫馨的生活同後半部分的動盪的鮮明對比,從另一個角度向大家展現了盧安達大屠殺的殘酷。影片通過一個叫保羅·盧斯賽伯吉納的視角向大家講述整個故事。他是盧安達首都基加利一家外資飯店(米勒·科林斯飯店)的客房經理,在那片土地上,有著他深愛著的溫馨家園,但是知道有一天這樣的平靜被打破。國家內部族落之間的不和一直是存在的,而總統飛機的失事加劇了兩個族落之間的猜疑,黑暗的大幕就此拉開。圖西族的人們因此引來了被排擠、抓捕、屠殺的噩夢,或許比噩夢還可怕。保羅最初只是保護自己的家人,當他逐漸認識到動亂的嚴重性時,人性中的向善面開始閃光,他收留了眾多的難民,不論種族,但是也由此也換來了無盡的麻煩。事態繼續惡化,原本以為可以依靠的外國人卻迎來了要被撤離的事實,他們失去了依靠。孤身抗爭的他們就只剩四個聯合國的士兵保護,以及擁有外國國籍的飯店。命運在那一刻變得徹底黑暗了,失去了依靠就是意味著死亡。

整部影片開門見山,一氣呵成,沒有精巧花哨的剪輯技巧,有的只是質樸之中撼動人心的——真實。一個人,善良可以到什麼地步?在人人只求自保的時候,主人公收留了1268 名難民,天天冒著生命危險在軍閥、政治家中周鏇,但求多救一個人。一個人,邪惡可以到什麼地步?種族屠殺的煽動者們,可以在廣播電台上公然說道:墳墓還沒有滿!號召屠殺繼續……

最難以忘懷影片裡那一幕場景:初夏的天空,下著雨。雨中,慈愛的神父領著一群圖西族孤兒,奔向停在飯店門口象徵著安全與生命的大巴,一個荷槍實彈的聯合國士兵攔住了神父:“盧安達人不準上車(NO RWANDANS)!”。神父無奈又無助的淒涼眼神,雨紛飛,伴著這首稚嫩童聲演唱的歌聲——天也在哭泣,淚在雨中流溢,心卻在淚中泣血。不知那一刻人類所謂的文明、人性以及聯合國所謂的人道主義被遺忘在了哪個角落!?那樣的情形令人久久難以平息。

飯店的處境越來越難,保羅為了眾多難民的生計而奔波,直到換來物資的歸途中見到道路上綿延的屍體。或許在那以前,保羅對動亂的發展存在一絲的奢望,但是之後,回到飯店後的他卻在那一刻崩潰了。那一刻保羅的心情或許是我們不能理解的,崩潰、絕望、憤怒……很多的很多糅雜在了一起。雖然最後保羅和飯店中眾多的難民迎來了希望,但是那些死去的人們卻再也不會醒來了,那段黑暗的歷史卻也不會被我們所遺忘。

在那樣的一段時間內,眾多的圖西族人在一個個的被屠殺,卻不知那時的那些所謂的強國在算計著什麼,UN又在計較些什麼。聯合國和世界在這一百天所扮演的角色,使人感到的不僅僅是憤怒,而是恥辱。在這樣的一百天裡,世界閉上了眼睛,盧安達被世界拋棄了。價值流橫溢的當時,盧安達似乎並沒有任何可以被利用的價值,所以他們遭到了各國政治家的拋棄,遭到了整個世界的遺棄。當時的人們在震驚極端環境下人性兇殘之餘,也就僅是談論而已了。十五年後的今天,除了盧安達人民外,還會有多少人會記得那段黑暗的歷史,還會有多少去反思那段歷史?

以前接觸的很多關於屠殺的信息,但是像盧安達大屠殺如此規模的卻是聞所未聞。在那樣的一片土地上,存在無盡的殘殺、流血和戰爭。除去盧安達屠殺之外,那片土地上還發生了其他難以計數的屠殺與動亂……面對這樣的一片土地,不禁的問:和平、平等、博愛,何時如陽光遍灑非洲?

《盧安達飯店》反映了人性,反映了種族,反映了政治,反映了社會。種族歧視,賄賂,利益無處不在世界,老百姓象螻蟻一樣,生命的脆弱,人性的骯髒,利益的交換,它表現的是徹徹底底。是一部讓人感慨和深思的作品,希望更多的人能欣賞她。它帶給我們人性的衝擊,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是脆弱的,可拋棄的。

人類的全部歷史只是一部從獸性到人性、從野蠻到文明的發展史。但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人性被蒙蔽的瞬間。奧斯維辛的孤魂還在歐洲遊蕩,南京的悲號還在不停的響起,貝魯特的慘叫似乎還未平息……在人類已經高度文明的時刻,卻反覆的出現這樣的情形,是值得所有的人們去深思的!

盧安達飯店影片觀後感篇2

解夢給我介紹了一部電影,叫盧安達飯店,我當時就問,說的是什麼呢?他不答,只是對我說看了後就知道了。

於是看了,昨天就看完的,可是寫不出觀後感,只是現在這個時候,心情稍微平復下,寫下那刻的感覺。

電影說的是94年盧安達大屠殺,胡圖族對圖西族的殘殺,在4月6日到6月中旬,有100萬人死於屠殺。但是在這個屠殺中,有個飯店經理,盡他所能保護著難民,保護著那些與他毫無關係的人,保羅·盧斯賽伯吉納。 當一個國家陷入了瘋狂,世界也閉上了雙眼時,有一個名叫保羅·盧斯賽伯吉納的飯店經理卻敞開了溫暖的懷抱,他經營著當地一家雲集著歐洲遊客和軍界政要的米勒·科林斯飯店,八面玲瓏地運用著一切關係盡心地呵護著飯店的顧客們。保羅是胡圖族人,而他的妻子塔莎娜卻是圖西族的,對他而言,在動盪的時局中,保護他的圖西族的親戚與朋友成為了一生中面臨的最大使命與挑戰。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想到了另一部電影,辛德勒名單,可是相較於辛德勒,保羅什麼都沒有,他有的僅僅是一些錢,到最後那些錢跟紙是沒有區別的。

當聯合國只派出200名士兵的時候,眾人以為自己得救了,可是這些人僅僅是接走白人,當孤兒們看著車離去,對他們說謝謝的時候,當一個黑人幫一個白人打傘並目送他們離去的時候,當孩子們唱出童謠的時候,我不知道那些人是怎么想的,西方的那個所謂的人道主義,人權主義的強國們大國們,當他們看到盧安達的錄像時,僅僅只會說,天啊,這太殘忍了,然後繼續他們的晚餐。

還記的一個場景,保羅和喬治的對話。喬治:你酒店裡的那些富有的房客,他們的錢已經不再有用了,很快所有的圖西族人都會被殺死。保羅:你難道就沒有想過?你們不可能將他們殺絕的!喬治:為什麼不能,我們已經殺掉一半了!

在河邊,保羅看到那些躺在地上的屍體,男女老少,保羅快崩潰了。

因為沒有人會救他們。

盧安達是不值得救的,非洲人民不值錢,他們不會為西方強國們贏得一張選票。

這就是西方的人道主義,自己打自己耳光的人道主義。

還記得的自己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時候的感覺,館內很多地方是不能拍照的,但當很多人在萬人坑在中山門廢棄的城牆在和平廣場在刻有30萬人的姓名的牆邊拍照的時候,我很想哭。

12秒鐘一個中國人死去,但這僅僅是官方的言論,其實死的人數是30到70萬。也就是說也許僅僅是6秒鐘就有一個中國人死去。

當世界閉上雙眼,只有保羅才會用一切拯救著盧安達。

盧安達飯店影片觀後感篇3

今天按好評推薦看了一部電影《盧安達飯店》,看的時候非常震撼人心,這個電影讓我認識到現在的世界並不和平,也許是習慣了安逸的生活,對外面的世界感受不是很深刻,雖然看新聞,每天,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發生恐怖分子襲擊事件,人肉炸彈自殺事件,暴徒威脅劫殺事件等等,但是只是看過後心裡知道,頂多對不幸的人滋生一絲絲同情心,心裡沒有多大的震撼,因為沒有身臨其境,所以沒有感同身受,《盧安達飯店》讓我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

我們是幸運的,我們基本上都是80後,90後,我們生在中國,雖然童年的我們也許過著清貧的生活,但我們活得快樂,我們不用擔心哪天會無家可歸,哪天會面臨生離死別,因為現世安穩,我們唯一擔心的是完不成作業會被老師罵,考不好分數會被家長訓斥,但這些東西都是瞬間的,再說了,只要我們努力去做了,這些事情真的不算事情。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的吹來,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娛樂方式增多了,上大學也不再是遙遠的夢想了,我們享受著自己不知道叫幸福的幸福。看看電影中的孩子們吧,他們小小年紀跟著大人到處逃亡,生命對於他們來說不再是那么的沉重,更像是一片羽毛,隨時都會飄散,他們天天過著心有餘悸的生活,面對著叛徒們的兇殘,暴虐,年幼的他們,手無縛雞之力,嚇得靈魂出竅,心理陰影與日俱增,當然這都是倖存下來的人能夠經歷的。至於那些不幸的孩子們,也許早就闖開了天堂的大門。

屍體遍布山野,血流成河,這一慘不忍睹的景象,竟使電影中的主人公保羅看到後,傷痛難耐,回家後,抱頭痛哭,沒有很大的能力,但是作為一個飯店經理,他又發揮了出乎常人想像的能耐,他每天冒著生命危險周鏇于軍閥,政治家之間,他使出渾身解數,聯絡各種關係,保護著米勒·科林斯飯店的顧客和難民們,使得米勒·科林斯飯店成為嗜血沙漠中的一片綠洲。

怎么樣的一個人叫善良的人呢?也許我們每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善良是看別人陷於經濟困難中,我們施與援手,別人心情不好時,我們去安慰,關心她,但是這樣善良的人,具有民族大義,高度人道精神主義精神,置家人,飯店顧客的生命於最高價位置的善良的人,我是第一次見,也許也是我生命中遇見的最善良的人。

感恩生活,感恩世界,心存善良,力所能及幫助每一個我們能幫助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