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緝毒》觀後感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緝毒警叫:。他十分的善良,可是到了最後他卻為了抓毒販而光榮犧牲了。其他警察十分悲傷,陪吳隊(吳光林)喝了七天七夜的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後感,供大家欣賞。

緝毒觀後感(一)    

自從我看了禁毒的影片後,對我的震撼非常大。毒品對人的毒害如此之大,它能使人有著雙重依賴。唯有八個字應該緊記:珍愛生命,拒絕毒品。因此我們該做的很多,而且必須從小做起。然而認清毒品的真面目並徹底與其化清界限不僅僅需要無數的禁毒知識,更加需要的是有意識地培養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是謹慎地擇交朋友和高度的警覺和自製;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也唯有將預防毒品從意識轉化為行動,再由行動上的拒絕升華為精神上的排斥,從生命的高度去抵制這中食人瘟疫的誘-惑,才有可能做到遠離毒品而不受侵害。   

 吸毒的多為兩種人,一種是空虛。空虛的人覺得什麼都沒勁,活著沒勁,死了也沒勁,總想找點刺激,那就吸毒吧,那玩意刺激。一般人不是都不敢碰嗎,我敢!不都說戒不了嗎,我偏不信!這種人怕嚇唬嗎?!找刺激愛冒險的人本來就不太把健康和生命當回事,你越說危險他們越要試試,膽小的人,你甭勸他肯定不會沾的。都說三歲看小,有的人是可以講道理的,有的人是不行的,需要強制。    

說到強制,現在對吸毒人員有強制戒毒,對毒犯可判到死刑,但還是禁不絕。為什麼?對於吸毒人員最高是強制戒毒,強制了,毒還未必戒的了,新的人又來了,變成吸的人越來越多,市場越來越大,那毒犯也越來越多,殺!他不怕,利潤太高了,又不要什麼智商和手藝,乾幾票只要活過來就可以發財了,不但自己妻兒老小都可以從此改變命運,被抓了是命不好,可他們本來命就不好,誰見過衣食無憂的人去販毒那,販毒的人不怕死,所以死刑對他們不足以威懾。這樣說來,根源在於吸毒的人,是他們提供了這個市場,沒有市場,再嚴厲打擊誰還去販毒那!   

 打擊毒品犯罪應該先從吸毒抓起,而打擊吸毒光從法律層面上是遠遠不夠的,法律最多是判吸毒的人強制戒毒,可這是遠遠不夠,法律有時和道德比起來是非常虛弱的,俗話說口水淹死人,要讓吸毒的人明白他們吸毒的代價絕不是他們個人的身體和名聲以及金錢還有家庭,吸毒的人對於這些是不在乎的,要讓他們隔絕於社會!人是群居動物,任何人也離不開社會環境,對於吸毒的人要讓他們處處碰壁,隨時感覺到不舒服,不愉快,不方便,被歧視,但對於整個社會大眾來說,我們只有這樣做才能根治毒品。   

如果說吸毒是瘟疫,那么最容易受傳染的是我們。那就讓我們加強防範意識,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共同創造出美好的未來吧!

緝毒觀後感(二)    

通過觀看有關禁毒的電影,使我們對吞噬人類寶貴生命的魔頭——毒品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    

禁毒,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人們一旦染上了毒品,精神就會開始墮落,人格必將扭曲。毒品,不僅殘暴地銷蝕著人的靈魂,還無情地破壞著我們的家庭生活。因此,我們應該謹慎地防備它,戰勝它。    

那些販運毒品的壞人,真的把什麼都想到了,他們無孔不入,這讓人不寒而慄。更讓人感到悲哀的是,大部分吸毒者都是青少年,他們執迷不悟,甚至認為吸毒是時尚,且全球吸毒者是漸漸增加。有了第一口毒煙就永遠沒有最後一口了,他們慢慢跌入了幽黑的深淵,當他們覺悟時,已沒有悔改的機會。多少人因為吸毒而無家可歸,賣兒賣女。   

在一部禁毒影片中,有一個叫默默的女孩,她唱戲很出色。一天,默默回到家,發現她的媽媽躺在沙發上,全身發抖。媽媽讓他去吳阿姨那裡拿藥。默默拿了藥後,怕吳阿姨亂來,(因為吳阿姨不會醫術)就把吳阿姨開得藥拿給醫生看,醫生看了看,吃驚地問:'孩子,這是哪來的?這不是藥,這是毒品,是海洛因!'默默這才知道媽媽在吸毒。回到家,媽媽叫默默把藥給她,默默告訴媽媽,那不是藥,是毒品!媽媽就搶了默默的書包,(因為藥在書包里)媽媽拿出藥,吃了。最後,媽媽瘋了,爸爸被關進監獄裡。從此,默默也開始吸毒煙了。就這樣,一個本來美好的家庭被毒品毀了。    

生命的價值在於幸福、美好地活著,若是為了追求所謂的'時尚'而去吸毒又有什麼意義呢?讓我們攜起手來,拒絕毒品,遠離毒品,消滅毒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