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1000字觀後感3篇

大國崛起1000字觀後感1

今天科學社會主義課,看了一節的“大國崛起之俄羅斯”,雖然本科階段看過,不過此時此刻,看的很認真,有些小感悟,純屬個人之見。

彼得大帝之眼光

彼得大帝永垂俄羅斯的史冊,沒有他,或許就沒有後來俄羅斯的繁榮。他非凡的氣魄,卓越的眼光,令人敬仰。年輕的他,沒有俄羅斯人固有的盲目的民族優越感,遠渡西歐,學習先進的技術文化。他吃住與平民無異,試想,一個大國的儲君,放下自己的架子,誠懇學習西方文化技術,縱觀歷史,屈指可數。這一點令我敬佩。我想,正是年輕時留學的經歷,讓他看到西方的先進,本國的落後,回國後才會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當時的俄國,還是一個內陸國,他放眼未來,要為俄羅斯打開通往西歐的海上通道,發動戰爭,建立聖彼得堡。這產戰爭,意義深遠,為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建立起通往西歐文明的門戶,為俄羅斯後來的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樣長遠的眼光,也只有走出國門的他才會有啊!回顧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確少不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毛澤東是位偉大的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他有一種感召力,讓人民團聚在他的周圍,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在新中國的建設上,還是缺少鄧小平的眼光。鄧小平和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出過國,留過學,看到過西方的文明,親身體會到國家的落後,才有後來改革開放的偉大構想,才會有現在中國和朝鮮的差距。而毛主席身在農村,看到的是中國社會最尖銳的矛盾,抓住了社會的主要矛盾,帶領人民解決了矛盾,而在新中國的建設中,缺少彼得大帝一樣的遠見,缺少小平的眼光,所以中國一直遠遠落後,一直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我也曾想過,如果國民黨統治中國會是什麼樣,那樣現在的中國會不會是一個資本主義強國。我不知道,因為歷史不會改寫。

再說說我自己,彼得大帝學習西方文明,為後來的俄羅斯發展付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鄧小平結合中國國情,改革開放,有了今天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他的思想里也離不開早年留學的感悟。還有阿里巴巴的馬雲,也是在美國看到電子商務的前景,回國後才抓住商機,建立阿里巴巴,獲得巨大成功。我們只有放下身價,走出國門,多學,多看,多思考,抓住機會,放眼未來,才能擁抱美麗的明天。溫家寶不是也說嘛,一個國家總需要幾個仰望星空的人,我覺得這就是我說的眼光問題。我們能力有限,即使不出國,也要到發達的城市,比如上海,北京,深圳。。。走走,看看,思考一下我們所在地區的差距,也許商機就在這些思考中。

大國崛起1000字觀後感2

《大國崛起》講述的是近五百年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九個世界級大國相繼崛起的過程,並總結大國崛起的規律的影片。

劇情由葡萄牙,西班牙的海洋時代-荷蘭的小國大業-英國的走向現代,工業先聲-法國的激情歲月-德國的帝國春秋-日本的百年維新-沙俄的尋道圖強-蘇聯的風雲新途-美國的新國新夢,危局新政。

每一個國家都視乎有著相同的歷史發展,這不是一個國家的發展,這是世界的發展,各國都通過革命的方式改革自己國家的社會性質,從古板,陳舊的封建制改革成為與資產階級相適應的資本主義制度,如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美國的聯邦共和制;或改革成為與工人階級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制度,如蘇聯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些國家最終都登上了現代化進程的道路。《大國崛起》這部大型紀錄片中我最感興趣有兩個內容

一、德國軍國主義的形成及其利處和危害。德意志在歐洲各國紛紛建立各民主國家之時,還處於歐洲中部的315各城邦的四分五裂之中,此地還成為歐洲其他各國的戰場,民生四起,各城邦之間關稅泛濫,"假如你在柏林問'這是哪裡'人們會回答'這裡是普魯士'假如你在維也納問'這是哪裡'他們會回答'這是是奧地利'究竟德意志在哪裡?"在多種情況下,德意志需要一個統一的國家,亂世出英雄,鐵血宰相俾斯麥出現是德國實現了統一,這是一種至上而下的封建軍國色彩濃厚的改革。正因為這種至上而下的封建軍國色彩濃厚的改革,使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趕超了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強國;使教育在全民得到了普及,讓德意志民族響徹是世界。但大量的封建殘餘給世界帶來了二次毀滅性的打擊--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世紀初德國以武力拷打世界,但在70年代德國勃蘭特又帶領的德意志民族以思想拷問世界,德意志是一個優秀的民族,是一個實在的民族,他勇於承擔自己的過失,特別和日本成為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現在我們,看到的德國,不僅要學習他的科學管理和先進技術更要學習的那一種優秀的德意志民族精神。

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優點和弊端,但我看到危局新政的時候,這是最令我激動和傷心的時候。20世紀2、30年代西奧多·羅斯福執政期間,是美國的經濟快速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人們都無法預知一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將從美國開始,直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1920xx年發生了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在資本主義國家的發生,是有規律性的,都是以一而牽化的,因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以供求關係來調節的,有一隻無形的手牽引著人們,可以增強人們對科學技術的發明,提高經濟管理模式(唯利是圖),提高勞動者的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出現了嚴重的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所以我認為中國實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上的一重大舉措。

最後,我認為這九個國家,都不是大國,是強國,大國應該是:精神和物質相結合,不是武力侵略,也不是用思想侵略,而是把自己的優良的物質和精神文明傳播給其他國家,使人們真正的進入和諧快樂的世界。

大國崛起1000字觀後感3

回顧九個大國:

葡萄牙和西班牙,考航海了解地球,成為了第一代世界大國。但是,這兩個依靠掠奪迅速崛起、卻在戰爭中揮霍財富,而沒有發展工商業的帝國很快盛極而衰,世界舞場上第一場大戲落幕。

“小國大業”,“大國崛起”,荷蘭這個面積只有兩個半北京的地方,如何撐起“大國”二字。荷蘭的崛起,是通過進一步將地理大發現的潛力進步一步發掘。

英國的《大憲章》為人類的文明又推進了一步,英國通過光榮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完成了現代社會的轉型,走向了工業革命。當亞當·勒密以《國富論》指出了自由競爭的市場規律後,英國人開始在本國強大工業能力的支撐下,推行自由貿易,拓展全國市場。

路易十四將法國的啟蒙教育得到了普遍傳播。拿破崙用武力方式將法國帶向了歐洲巔峰。然而武力不能維持這一切。在後來戴高樂帶領下,恢復了往日光輝。

德國勃蘭特在波蘭下跪,他是一位好。在二戰中被殺的二百五十萬多猶太人中,沒有一位是他殺的,但是他下跪了。什麼是大國?敢於負責任的,能給國內人民帶來幸福,也給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發展帶來福祉的國家,才能堪稱大國。

盛田昭夫說堅持而成功的索尼,凝聚了日本這個國家的精神!

彼得一世與葉卡捷琳娜都是好學,重視教育的人。使俄國出現了大批像列夫·托爾斯泰一樣的知識分子。正是在他們的思考中,逐漸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文明。

列寧,是一個很成功很成功的人。很敬佩他,他保護了人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國投資者。蘇聯經濟逐漸復甦。又在史達林的五年計畫的帶動下,使蘇聯成為了蘇聯強國。

美國的崛起,在我眼裡是一個奇蹟,從五月花號上的一百多名的英國人到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各方面的世界第一強國。和美國的科技發展迅速離不開。

看來,這些國家的崛起都有幾個共同點。有對外擴張的歷史,都曾經稱霸世界,都經歷過推翻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都在教育、工業、科技等某一方面有過突出的表現。再看看中國,要如何做才能成為一個大國。我想,中國能不能稱霸世界,這不重要。能不能成為工業、科技強國,這不重要。中國,這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他能這樣存活到現在,本就是個奇蹟了。我想,中國一定也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推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