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之墓觀後感

《螢火蟲的墳墓》,這部動漫沒有曲折的劇情,也沒有火爆的看點,大家觀看後都有哪些感受?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螢火蟲之墓觀後感,歡迎參閱。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篇一

“昭和二十年,我死了。”這是電影《再見螢火蟲》的第一句台詞。年少的清太,在一個火車站的月台旁邊,因為病餓交加,而永遠離開了人世。這是日美戰爭的一個月。

電影講述了這樣的故事:日美戰爭期間,14歲的清太 帶著年幼的妹妹節子到處逃命,可是當他們到達防空洞時,母親已經因為傷勢過重而離開人世。為了不讓4歲的妹妹過早地接受事實,清太帶著妹妹來到姨媽家,可是姨媽竟然不認他們倆,還搶走了他們唯一的撫恤金。為了維持溫飽,清太只能去偷食物,而且是在飛機放炸彈的時候!其實節子早就知道媽媽去世,但是她一直瞞著哥哥。然而,由於食物營養不夠,妹妹還是一個人走了。清太親手火化了妹妹,把妹妹的骨灰放進了妹妹最喜歡的果汁糖罐頭裡。螢火蟲再一次飛了起來,可是慈愛的爸爸媽媽和妹妹,再也不能陪伴他一起看螢火蟲了。就這樣,失去了生活信心的清太在一個火車站門口靜靜地停止了呼吸。

看完電影以後,我很難過。因為戰爭,讓和諧美滿的一家人全部作古。戰爭給我們帶來了多大的危害啊!並不是只有清太一家子落下如此悲慘的結局,許許多多家庭都妻離子散。我想,如果不是戰爭,清太和他的妹妹完全可以像我們一樣生活在幸福美滿的日子裡。

最讓我感動的是,為了妹妹的溫飽問題,清太可以在自生難保的情況下,為妹妹去偷食物。想一想,在槍林彈雨中,清太是怎樣去找食物啊!

我想起了由我們上的品社課 《和平的呼喚》。沒錯,下一代的接班人是我們,我們要和平相處,不讓悲劇再次發生!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篇二

以前經常在課外書和影視推薦中看到宮崎駿的大名,因為他的作品都是動漫,也就沒怎么注意,大概知道他的動漫立意比較深刻,也是非常有名的,但是我卻從來不願意去花點時間看看他的作品。不過在上個寒假,因為好奇,就把宮崎駿所有的作品全下載了下來,空的時候就看一部。看了他的作品之後才知道為什麼他能如此出名,以至於在全球動畫界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有人說宮崎駿的動畫是看不膩的,每看一次,總會有不同的心得體會,能夠有所收穫。在我看來,宮崎駿作品的可貴之處在於老幼皆宜,畫面細緻,想像豐富。其作品的主角大都為少年和兒童,所以是用孩子的視角來看世界的。我很喜歡想像力豐富的作品,他大多的作品都是具有奇幻色彩的,因此劇情都很吸引我。不過,他的那部《螢火蟲之墓》雖然沒有什麼奇幻色彩,算是寫實的一部作品,卻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可謂是感人至深。

《螢火蟲之墓》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的神戶周邊為舞台,描寫了在戰爭中父母雙亡的兄妹二人艱難求生的悲傷故事。故事一開始便描寫了一位餓死街頭的少年,並以少年的回憶展開故事情節。整個故事的基調是悲傷的,失去父母、失去家的兄妹二人不得不寄居在姑姑家,但是因為受不了過分的嘮叨和排擠,受不了姑姑的冷嘲熱諷和白眼,一心想擺脫這種寄人籬下的屈辱,想照顧妹妹,不讓妹妹受委屈,兄妹倆選擇了住進鄉間湖畔一處廢棄的防空洞,獨自過起艱苦的生活。但現實終究是殘酷的,戰爭仍未結束,人們依舊過著無法飽餐的日子,沒有經濟來源的兄妹,生活更是無法維持,最後只能靠哥哥偷東西來緩解一下兩人的飢餓感。最終,妹妹還是因為缺少食物和疾病過世了。整部電影以哥哥的死亡開始,以妹妹的死亡結尾。

這部電影並沒有太多描寫戰爭的血腥與殘酷,反而帶著點悲涼的溫情,這是對戰爭無聲的控訴。一旦發生戰爭,那就意味著血流成河與百姓流離失所,戰爭所要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但是,千百年來,人類之間的戰爭卻從未真正停止過,就我從歷史上所了解到的發生在中國的戰爭就已經不計其數了,尤其是發生在近代的民族戰爭,死亡的人數早已無法計量,今天和平的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全是靠著先人用血換來的。一想到這些,對現在生活中所不如意的事,也就毫無抱怨了,現在所該做的事是更加珍惜現在的時光,珍惜身邊的一切人和事。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篇三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它的名字叫《螢火蟲之墓》,也叫做《再見,螢火蟲》,使日本出版的。這部電影非常感人,使我不斷地在流淚。

我來講述一下吧:哇田是一個十多歲的小男孩,他有個妹妹,妹妹叫做小節,這個時侯正是美國侵虐日本的時候,哇田的父親去打仗,母親去避難,哇田負責照顧好小節。哇田在路上一邊背著小節,以便避免炸彈炸傷,他們到了親戚的家,親戚收養了這兩個孤兒。一天,哇田出去,有人把他叫到一個病床前,病床上躺著哇田的媽媽,他的媽媽被炸傷了,渾身包著白布,到處都是血,過了幾天,他媽媽去世了,哇田還瞞著他的家人以及他的妹妹,說媽媽在醫院。最終,哇田還是告訴了他的親戚,那個親戚很著急的給哇田的父親發了個信,但他的父親依然沒回信。親戚收留了他們兄妹倆,可是時間一長,親戚們非常嫌棄他們,他的親戚勸他們到別的地方去過,因為他們把媽媽的衣服賣了,最後還是沒飯吃了。他們自己挖了個山洞,洞裡很簡陋,只有一張床,他們吃的飯是找別人要的。一次的晚上,哇田把螢火蟲放在房間裡,屋子裡顯得格外的亮。哇田和小節早上起來,螢火蟲都死了,哇田看見小節在埋螢火蟲,哇田問小節:“你在乾什麼?”小節難過地說:“我聽嬸嬸說的,媽媽死了,也是這樣埋得。”他們都哭了。過了幾天,他們沒吃到有營養的東西了,小節被餓死了。哇田把小節埋了,燒了。最後天空中出現了許多螢火蟲。

《螢火蟲之墓》這部電影非常感人,能表現出當時社會被侵虐,而且還非常貧窮。我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有了出息,保護國家,為國家做貢獻,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強大起來。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篇四

下午和小A一起看了宮崎駿的電影,《千與千尋》、《天空之城》,看得不夠盡興,就隨手搜尋了一部格調相近的動漫--《螢火蟲的墳墓》,這部動漫沒有曲折的劇情,也沒有火爆的看點,卻出乎意料打動了我。

故事的開頭是“×××年×月×日,我死了”. 影片講述了二戰後期,美軍與日軍作戰,在廣島和長崎兩個島上投下核子彈後,一個家庭在整個社會大背景下的悽慘遭遇。清太和節子的母親在爆炸中死去,失去母親的兄妹二人帶著所有的東西去投奔西宮的嬸嬸,然而卻受到嬸嬸的百般奚落,最後忍無可忍,哥哥清太帶著妹妹搬入防空洞住下,為了填飽二人的肚子,哥哥學會了偷東西。美機來襲,眾人躲進防空洞,清太則進入無人的房子偷東西;夜深人靜,四下無人時,清太則在田間地頭偷蔬菜,不知有多少次,他被人發現後毒打,又被扭送到派出所,但是只要能讓妹妹吃飽,哄妹妹開心,哥哥什麼事都願意做。可妹妹的健康狀況仍是一天不如一天,終於在一天下午,當哥哥滿心歡喜的把母親留下的錢全部取出,買回他們渴望已久的美食時,飽受飢餓折磨的妹妹卻口含西瓜,躺在地上安安靜靜地睡了,再也沒有醒來。

火葬了妹妹小小的屍體,清太心中再無牽掛,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大饑荒仍在肆虐,飢餓和疾病一天天地奪去他的生命,最後在人來人往的車站,骨瘦如柴的清太懷揣著盛有妹妹骨灰的糖果盒,離開了自己的身體,和妹妹手拉著手向遠處走去。 影片中每一個細節的描寫,每一個事件的發生,每一個人物的塑造都細緻入微,在平靜的氣息中撥動著我的每一根神經。這裡沒有絕對的壞人和好人,清太的嬸嬸,種菜的老農,漠然而行的路人,他們都令人氣憤,但僅是氣憤而已,他們所表現的不過是人的本性,自私、冷漠,雖可恨卻無法稱其為絕對的壞人。

現實就是這樣殘酷,好人在患難中未必總有貴人相助,惡人也未必一定受到懲罰,生活不會在你吃著苦藥時,立刻塞給你一顆糖,這才是真實的生活。 節子是個懂事的孩子,但她仍會在夜裡哭鬧,她會把泥團當飯糰,她會披著床單瘋玩,她會跟水中的倒影猜拳,她會在不高興時轉動手指,用腳在地上畫圈,她會把彈珠當糖含在嘴裡玩……這就是孩子,天真是她的保護傘,苦難無法觸摸她的靈魂。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篇五

傳說螢火蟲是在戰爭中死去的人的亡靈。你見過嗎?如果見過,請為它們祈禱~~~

相信看過這部動畫的人一定記得這樣一句話:“昭和20xx年9月21日晚,我死了。”這也是電影的第一句台詞,瞬間就為它定下悲涼的調子。

剛剛看完了《螢火蟲之墓》,哭的我稀里嘩啦,這是一部值得去看的動畫,也值得人們去反思!

它講述了在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採取了長期的轟炸,故事主人公的母親在一次空襲喪生,作為艦長的父親也在戰爭中杳無音信,留下了年僅14歲的清太和4歲妹妹節子住到了遠房姨媽的家中,過起了寄人籬下的生活。

人在難以自保的情況下難免會變的自私起來,隨著戰勢的惡化,生活變得越發艱難,兄妹倆與遠房姨媽的關係變得越發不和,最終由於忍受不了姨媽冷言冷語的清太帶著妹妹離開了姨媽家住到了一個廢棄的防空洞中,日子過得艱苦,但卻快活。

作為哥哥的清太為了妹妹表現得實在太堅強了,母親的死一直隱瞞著妹妹,將痛苦獨自一個人承擔了下來,有努力的照顧妹妹,為了給的病的妹妹做點好吃的去農田裡偷盜,結果農夫抓到痛打得遍體鱗傷又送到了警署。 隨著生活的日益艱苦,節子的身體漸漸垮了下來,當哥哥背著病重的妹妹來到醫院時,卻只是得來了“只是營養不良”這樣的答覆,“回去多吃點有營養的就行了”聽得這話氣得清太嚷道“我連吃的吃不飽,還能說什麼營養!”

看著往日活潑可愛的妹妹一日比一日的消瘦憔悴的身體,我的心仿佛壓了一塊鉛石,喘不過氣來~~~

“哥哥,你吃吧

……

為什麼不吃呢,嫌太硬嗎”

當清太用救濟金買來食物時,卻發現病重妹妹已產生幻覺將石塊當做蛋糕吃。

“哥哥,你真疼我。”妹妹看起來更加懂事了,然而這卻成了妹妹說的最後一句話。

其實早在動畫的開始,便用倒敘的方式道出了兄妹雙亡的事實,可是我仍然苛求奇蹟的發生。

螢火蟲生活在夜間,在黑夜裡發散著微弱的光亮,像是殘喘而又掙扎的希望,然而當黎明的曙光真的出現它的光亮卻消失了,慘澹的死去,又有誰能為它立上墓碑?

戰亂中的這對兄妹,就好像是黑夜裡的螢火蟲之光悄然的飛向那落寞的結局~~~

色調灰暗,充滿了悲涼無奈的氣氛。漫天螢火的美麗更加反襯出戰爭的殘酷以及帶給人類身體,心靈的傷害。

那恰到好處的背景音樂給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而在這樣一種風格的映襯下,故事本身就顯得越發悽慘~~~

但願日本民眾能夠真正懂得引發片子中悲劇發生的原因,不是別人,而恰恰正是他們自己的國家。

再見了,螢火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