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恰同學少年有感3篇

看恰同學少年有感1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毛澤東的一首“《沁園春.長沙》不僅膾炙人口 , 而且激發了幾代人豪情壯志。最近學校要求我們讀一本《恰同學少年》這本書,這本書給我帶來很大震撼,我相信也許很多同學和我一樣已經被這本書深深的吸引著,感動著。

這是一本青春立志小說,描寫了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五年半的學習生活,展現了21世紀一批優秀青年風華正茂的學習生活,同時也塑造了一批優秀青年教師形象。這本書朦朦朧朧地喚醒了我心中的理想與鬥志,並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同學情誼;什麼是真正的師生情誼;什麼是真正的豪情壯志;什麼是真正的胸懷天下……

學生時代,一個愛國和進步思想和風雲變幻的政治並存的歲月,一個自由和開放熱思潮和封建守舊的習慣鬥爭的年代,毛澤東和他的同學風華正茂,書生意氣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怎樣救國,這一切都在少年毛擇東的腦海里迴蕩:我現在還找不到,但將來一定會找到!於是,勤奮學習,積極交流,開闊視野,關注國事,直至在學生中演變成了如火如茶的最初的革命實踐活動,徒步游湖南.組建學生軍.開辦工人夜校......,毛澤東同志在學生時代已經給我們立下了楷模,相信學習,思想,服務人民,實現自我價值,奮鬥的激情也會從我們向遠方和未來無限的延展。

毛澤東是奮發讀書.探討社會出人生優秀的青年學子。清晨,當東方剛剛露出晨曦,毛澤東就走進了教室。這時,他已經做好了冷水浴,開始自習。上課了,他靜靜地聽著,用心聽著,咀嚼著。午飯後,他在閱覽室讀報。晚自習,他一頭鑽進自己愛好的書籍中去,熄燈了他還在讀書。為了博覽群書,他經常買書,無錢買書,就到舊書店買舊書,或借書.抄書。為了鍛鍊自己讀書的能力,他故意來到馬路邊人聲嘈雜的地方讀書。他用對聯“苟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意,莫過一日暴十日寒”勉勵自己。毛澤東讀書特點是具有獨立的.批判的精神,廣交師友 ,聯繫有名望和有學問的人。同時,毛澤東磨練筋骨意志,每天都做冷水浴,還有風浴. 雪浴.日光浴。經常爬山,野外露宿,還喜歡長途步行。游泳更是他經常進行的活動方式,“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是當時他在江河中搏擊的寫照。毛澤東奮發讀書,磨礪筋骨意志,目的就是為了改造中國。我想 :正因為這樣的努力,他才擁有了豐富的知識和強健的體魄,為今後的革命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本書中,我處處感受到一種少年人身上的勃勃生機,知難而進,對理想的追求,對祖國的熱愛,讀完這本書,我聯想到自己,不由深感慚愧,比起書中人物,我擁有無比優越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我不必像毛澤東那樣為了買書而捨不得換腳上那雙張著大嘴的布鞋,更不必像蔡和森為了湊足學費,去大街上給人擦皮鞋,吃.穿.學費這些事情從來不需要我去操心,就已經被父母安排得妥妥噹噹,可是,我好象從沒有好好珍惜這一切,更缺乏他們那種刻苦求學的精神和遠大的志向,也許,從現在起,我應該好好想一想,我究竟是為了什麼而讀書?為父母?為老師?還是僅僅是為了一個好的前程?這本書給了我深刻的啟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作為新一代的少年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書中人物為榜樣,樹立遠大志向,刻苦學習,做未來中國的棟樑。

看恰同學少年有感2

看了《恰同學少年我》被深深打動了,不僅因為劇情的曲折,更是因為一代偉人少年時代的豪情壯志,他的憂國憂民的責任感使人欽佩,他的所做作為的膽量令感嘆,他的破舊立新的精神令人折服。

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少年時的知趣往往預示著一個人的思想,而劇中所描述的毛澤東少年時期意氣風發,張揚不遜,博覽群書,雄才大略, 敢想敢做,敢於追求的個性給了我無限的遐想無限的啟示,更告訴我應該心懷在祖國志向甚遠。毛澤東的少年時代以天下為己任,他在文章中多次談論天下大事提出自己的看法, 雖然“張揚不遜”而多次被老師批評,但他心懷祖國和改變中國的偉大思想得到了老師的肯定,也得到了同學們的欽佩。毛澤東的少年時代樂觀而節儉,假期中無處可居而往在山上的亭子裡即使這樣也不能改變它的樂觀心態,攜友一同讀書、游山、淋雨叫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雖然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像劉俊卿一樣,他的所作所為令人厭惡生活中的他所代表的思想問題不得不讓我深深反思,不是有這么一句話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或許有人會問三人行中如果有個是殺人犯他怎么可能是老師呢?不就算他是殺人犯他照樣可以是老師,因為他做了錯事,他的事例告訴我們不能這樣做讓我引以為戒,所以依舊敲響警鐘還不如說給我們提出了要求。

梁啓超曾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勝於地球則國勝於地球”這句話的確是不可真辨的真理。正是因為有了一師群優秀少年,才有了現在的富強中國。縱使當今社會社會我們不可能成為革命家,但放眼未來對於個人應該不斷自我完善,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

雖然《恰同學少年》只是電視劇,但它帶給我的思考和啟迪值得我回味,青年的毛澤東經歷時代風風雨雨的磨練完成了自己偉大的理想事業,而現在的我們呢?親愛的同學們準備好了嗎?

看恰同學少年有感3

暑假漸漸臨近尾聲,我也正愁著學校布置要看的《恰同學少年》,還沒看呢。有天中午,就讓我給撞了個巧,剛好有個電視台正在播放《恰同學少年》,而且一天播好幾集。

以前,我對毛主席並不怎么熟悉,相對來說,我比較喜歡周。但是看了《恰同學少年》後,我對毛主席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變。

劇中讓我最深刻的劇情:就是他帶領了200名師大的學生,佩帶著扁擔做的假槍,放鞭炮充當槍聲嚇唬潰兵。城南郊外,四下突然“槍聲”大作,旌旗招展,到處是圍上來的“人馬”和“繳槍投降”的叫聲,潰兵都以為中了埋伏,一時亂作一團。潰兵們終於答應派人去談判。最後毛澤東、蔡和森和蕭子升三人一起去談判。就在潰兵團長命令潰兵“繳槍”時,忽然馬疤子逃了回來,並揭發了他們。而這時,毛主席居然能故做鎮靜的,不緊不慢的倒了碗茶水,喝了起來。那樣子,就好象自己真的是個如假包換的桂兵似的。

就連我這個局外人,看到這個情景,嚇得也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所謂皇上不急,太監著急。可是沒想到,毛主席竟能如此完美的演繹了一段生死之交臂。這足以顯示出他機智勇敢,臨危不亂的氣魄。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想到如何去逃避,去躲開它;很少會有人會勇敢的去克服它的。如果毛主席他們,當初也是選擇逃避的話,那我們這些後人還能看到如今的湖南么?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看了《恰同學少年》,不僅讓我對毛主席有了新的認識,也讓我知道了,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危險的時候,我們應該勇敢的面對,用我們的智慧、勇敢,和臨危不亂的精神去和敵人作戰鬥。這樣,我們會比逃避多了一絲希望:化險為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