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保衛戰》觀後感範文

為確保《宜昌保衛戰》的創作生產質量並爭取在央視播出,經反覆比選,20xx年下半年最終確定宜昌市與省廣播電視台、湖北長江華晟影視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該電視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宜昌保衛戰》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宜昌保衛戰》觀後感篇一

9月30日,央視八套熱播的抗戰史詩大劇《宜昌保衛戰》,在萬眾期待下完美收官。10月7日,該劇在三峽電視台綜合頻道催淚落幕。據CSM-huan智慧型電視實時收視數據顯示,自9月19日開播以來,該劇穩居央視八套全時段收視冠軍,全國電視台同時段收視前列,收視率持續高於央視一套黃金檔電視劇《安居》。9月29日,《宜昌保衛戰》收視率破3,相當於全國有1億以上的觀眾同時段收看該劇,業內稱極為罕見,驚呼《宜昌保衛戰》收視“逆了天”。“苟為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該劇體現著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視死如歸的戰鬥意志,將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讓廣大觀眾振奮不已。“螢屏戰火鉤史沉,宜昌由此振名聲。中華危亡擔鐵牆,日寇沮喪撼國門。戰略轉移民載舟,石牌防阻血染城。悲壯硝菸捲塵去,家國情懷世代銘。”市公安局一退休縣級幹部觀看《宜昌保衛戰》後有感而發,作詩一首,抒發情懷。

鮮活厚重的歷史、別具一格的視角、跌宕起伏的劇情,讓該劇得到了媒體、專家學者的首肯,成為央視新聞頻道、湖北衛視等媒體報導的熱點。“這部大戲在還原歷史上顯示了功力,是厚重的歷史感、真實感、民族認同感牢牢抓住了觀眾的心。”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審沈學明期待,《宜昌保衛戰》的創作團隊,繼續本著尊重歷史,尊重抗日前輩的態度,求真求實,打造新的精品力作。“《宜昌保衛戰》通過以小見大的表現方式,緊湊的故事情節,完美演繹了‘民心不失,門戶不倒’的深刻內涵,上演了一曲驚心動魄、波瀾壯闊的抗戰壯歌。”網易娛樂如是評價。

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羅麗婭也表示,《宜昌保衛戰》不僅再現了“宜昌大撤退”、宜昌石牌保衛戰等重大歷史事件為主的宜昌抗戰史實,而且還在其敘事中注入了傳奇化的因子,極大地滿足了觀眾的審美期待,再加上敘事視角的多元化、人物形象塑造的豐滿,以及對本土風情風貌的著意描繪等,都使得該劇一躍成為近年來抗戰劇的力作之一。

《宜昌保衛戰》觀後感篇二

近日,由中共宜昌市委宣傳部、湖北廣播電視台、湖北長江華晟影視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聯合出品攝製的抗日史詩大劇《宜昌保衛戰》今日19:30分將在南京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精品劇場播出 。該劇由著名製片人孟凡耀擔任製作,著名導演齊星執導,童蕾、陳小春、徐佳、等一眾實力派演員領銜主演,童蕾在劇中飾演女一號“江美雲”,首演國民黨軍統特工,以“修女”身份偽裝自己的間諜身份,逐步滲透敵方。

全劇以1938年著名的宜昌大撤退為故事開端,以1943年成功的石牌保衛戰為末尾。這樣一個脫胎於歷史現實的史詩抗戰故事,在中國隆重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算是滄海遺珠煥發光彩。在本劇中,童蕾飾演的軍統特工江美雲,以“修女”身份偽裝自己的間諜身份,逐步滲透敵方。童蕾既有荊楚女子的潑辣耿直,又有巴蜀佳人的聰慧柔美;既能像男人一般扛起大槍亮劍戰場,又能在波詭雲譎的諜戰中揪出內奸間諜,劇集十分精彩。

據了解,《宜昌保衛戰》拍攝場面宏大,炸點戲、奔跑戲不斷,童蕾在拍攝過程中屢次受傷。其中有一場跑戲,童蕾重重的摔倒在竹筏上,磕破了手掌和膝蓋,傷口整整一周時間沒有碰水。在記者的採訪中,童蕾卻表現得十分平靜,“演了這么多年的戰爭戲,炸點、槍戲其實已經都習慣了,一開始接觸的時候的確會害怕,但我總會安慰自己,努力跑,沒有那么多巧合的,要克服心理障礙。其實受傷對演員來說都是挺正常的,我覺得就及時包紮處理傷口,不拖整個劇組的後腿就好。”

在電視劇《亮劍》中,童蕾飾演李雲龍的妻子田雨,其天然質樸,不著痕跡的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論是古裝美人,還是諜戰精英,亦或是戰地紅花,童蕾都能詮釋得入木三分。網友也很是期待劇的播出。

《宜昌保衛戰》觀後感篇三

宜昌位於長江中上游接合部,素有“川鄂咽喉”、“三峽門戶”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民政府西遷重慶,中國民族實業也西遷入川,宜昌成為西遷人員和物資的轉運基地,成為中國軍隊的後勤交通樞紐和重慶乃至西南大後方的門戶,成為中日雙方爭奪的焦點。

抗戰期間,在宜昌發生了“宜昌大撤退”、棗宜會戰、反攻宜昌戰和宜昌石牌保衛戰等影響重大的抗戰歷史事件。“宜昌大撤退”,完成了150餘萬人、100餘萬噸戰略物資從宜昌到重慶的轉移,保住了中國民族工業的命脈和大批人才,被譽為“東方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鄂西大會戰的核心戰役宜昌石牌保衛戰,是中國八年抗戰少有的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挫敗了日軍入峽西進的美夢,粉碎了日軍攻打重慶的部署,遏制住了日軍肆意踐踏的鐵蹄,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重大軍事轉折點,被譽為“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這段歷史因其獨特的地位和影響,“宜昌抗戰”先後受到眾多影視公司的關注,都希望以其為題材拍攝大型抗戰電影或電視劇,認為將這段歷史搬上熒幕,對進一步弘揚抗戰精神、傳承抗戰文化,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力前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一座英雄的城市,兩度書寫二戰傳奇。對宜昌來說,把這一題材搬上螢屏,更將凸顯宜昌英雄之城和宜人之地、昌盛之城的城市形象,推動宜昌在現代化特大城市的建設進程中創造新的傳奇。

把宜昌保衛戰這一改變中國抗戰命運的題材搬上螢屏,是宜昌歷屆市委、市政府及400萬宜昌人民的夢想。

為實現這一夢想,宜昌積極尋求與實力機構合作,共同打造精品力作。

20xx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將宜昌保衛戰題材影視片作為全市文藝精品創作生產的重點,精心謀劃,強力推進。市委宣傳部代表市委、市政府,先後與鳳凰衛視、北京合潤傳媒、湖北廣播電視台等單位就電視劇的拍攝進行了多次磋商與溝通。20xx年,鳳凰衛視、合潤傳媒來宜溝通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後,合潤傳媒就聘請編劇由甲撰寫劇本。市委宣傳部抽調專人,配合由甲召開座談會、查閱檔案資料、實地採訪,收集了大量豐富翔實資料,經過兩年時間打磨,完成了劇本大綱和30集分集劇本的初期創作。

為確保《宜昌保衛戰》的創作生產質量並爭取在央視播出,經反覆比選,20xx年下半年最終確定宜昌市與省廣播電視台、湖北長江華晟影視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該電視劇。湖北長江華晟影視有限責任公司從鳳凰衛視收購了該劇本著作權,並組建了全國一流的創作團隊,孟凡耀擔任製作,齊星執導,徐佳、童蕾、侯勇、陳小春、呂良偉、施京明、陳超、木幡龍、劉明明等新老人氣影星出演。

導演齊星曆時半年親自對由甲版的劇本進行了修改完善,於20xx年3月完成劇本創作。該劇按照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的要求,將藝術性和政治性融為一體,全劇突出偉大的抗戰精神,把“英雄主義”、“國魂”和宜昌地域文化予以充分體現。

期間,市領導馬旭明、廖達鳳多次赴中央電視台、省委宣傳部、省廣播電視台匯報。省委、市委書記黃楚平主持召開專題會,研究推進宜昌保衛戰題材影視片的拍攝製作工作。時任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高度重視該劇的拍攝工作,親自聽取匯報,並將該劇命名為《宜昌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