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電影觀後感讀書筆記

寫在前面:《霸王別姬》故事經歷了抗日、國民、文革時期。戲曲是早期的民族藝術,京劇更是戲曲劇種的代表。

電影《霸王別姬》是1993年陳凱歌執導的一部影片,影片根據李碧華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一個出身卑劣的孩子自小在梨園成長,學習京劇,與他一同學藝的師哥段小樓感情很好相互照顧。他被選為飾旦,師哥段小樓演生,倆人藝成後合唱了一出《霸王別姬》名譽京師,成為戲曲名角。梨園師傅打小將他以女兒身授藝飾演旦角,藝名叫程蝶衣,與師哥戲中情侶相繹。致使程蝶衣人戲不分對他一直愛慕的師哥產生了一種不明不白的感情,多次與師哥出現了感情分裂事件,最終釀成人生的悲劇。

《霸王別姬》這部電影在我小時有看過多次,但都不全記憶也不深。那時覺得不好看,在現在看來是欣賞水平不夠看不懂而已。前一陣張國榮逝世十周年,網路媒體上出現了很多關於他的評論,包括他的音樂、電影還有他本人。其中在他的電影中評價最好最多的就是《霸王別姬》里他飾演的程蝶衣形象,看到這些評論使我有了再次觀看這部電影的興趣。看完之後影片給我感觸印象比較深的有這幾點:張國榮在片中的表演;梨園裡師傅授藝時的嚴厲;還有就是影片的故事經歷了抗日、國民、文革三種不同社會階級的時期。

《霸王別姬》的主角是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他人戲不分愛上了自己的師哥段小樓。程蝶衣為什麼會愛上自己的師哥?這是張國榮的入戲點。我個人認為這裡面除了他一直以女兒身飾演旦角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他所經歷的環境:母親是窯姐,沒有撫養能力才把他送到梨園,從小沒有得到過他(她)人的關愛,弱小的心靈有了很大的陰影。

在梨園的日子又與其他孩子不合形成孤立,只有他師哥段小樓對他照顧,長久以此他對師哥就產生了深厚感情,也產生了一種習慣性的依賴感,並且他將他像普通人一樣應有的父愛、母愛、友愛、甚至是情愛一併移致他師哥段小樓身上。又由於經常與師哥戲中情侶相對,導致他自己人戲不分。

又由於自身畢竟是男兒身,當他師哥談到要娶妻生子時程蝶衣卻堅決說:“師哥我們這樣演一輩子的戲不好嗎?”。可段小樓卻深知戲非人生,決定娶一位青樓女子名叫菊仙鞏俐飾演,至此程蝶衣就把菊仙當成仇恨的對象,三人的感情糾紛不得休停。

影片張國榮既要對人物的演繹,還要京劇地表演,使得難度加大。張國榮的表演是公認的好,可以說是完全地沉溺於人物角色當中,將程蝶衣柔情似水的形象、人戲不分的異常心理刻畫地淋漓盡致。“對此後來有影迷評論,說這跟張國榮本身的形象很符合,也跟他對藝術的理解有著很大的關聯。”我覺得張國榮之所以能夠有這么完美地演繹,這拋開他的之前的表演功底,關鍵在於他對程蝶衣人物內心的理解和把握。因為他自身的因素才能把握住程蝶衣的異常心理,也因為自己的藝術理解和追求,才有認真瘋癲地投入,所以才有了程蝶衣角色的如此詮釋。

《霸王別姬》故事經歷了抗日、國民、文革時期。戲曲是早期的民族藝術,京劇更是戲曲劇種的代表。梨園裡師傅教藝時的嚴厲、訓練時的暴力,這點我有感觸。我想當時是因為中國的國情不好,也沒有更好的教育方法。像正統教育中都常會出現類似的情形,更何況那些文藝事業工作者,“棍棒之下出孝子”這種落後思想在好多家長老師視為教育的宗旨。文藝工作是不入流職業,雖然當時京劇很受歡迎,但戲曲藝人論你再紅始終得不到地位尊重。在抗日國民文革時期,中國完全處在前進道路和文化方向的嘗試摸索期,所有人都在飽受人性撕裂痛苦。影片中主人公在面對著不同勢力的壓制和自身的藝術顯得無所適從,成為了權勢和思想文化衝突的犧牲品。

《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給人帶來了思考,對那年代人性觀念的思考。所以影片由於題材涉及到現代文藝工作者的痛楚,還有人物感情糾葛不明,造成上映時的審批阻擾,最後還是得於放映。上映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不僅榮獲第46屆法國坎城電影最佳影片金棕櫚獎,主演張國榮被提名當屆的最佳男演員,還打破了中國文藝片國外票房記錄,成為了中國文藝片的最高成就。張國榮功不可沒,他的表演在電影界大獲好評,《霸王別姬》也隨著張國榮的離世被人視為永久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