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影片《激戰》觀後感失意並不可怕

寫在前面:《激戰》從最初的壓抑、無助,到生命力的無盡高揚、綻放、肆意著,林超賢給觀眾直接、簡單、刺激卻非常有欣賞趣味的熱血電影。最重要的提醒便是:失意並不可怕,怕了才是一輩子的遺憾事。

人生何必曾相識,天涯處處失意人。林超賢導演的《激戰》,一開始就交待失意人是如何失意的,他們悲催的人生是如何被命運之鞭質變:張家輝飾演的程輝,兩屆拳王打黑拳混社會坐牢,人生一敗塗地;彭于晏飾演的林思齊,而立之年一事無成只有一副好身板獨行天涯,父子關係冷漠又突遇父親破產;梅婷飾演的單親媽媽,被丈夫拋棄嗜酒為命,兒子又意外喪生,精神失常且要照顧女兒。就是在如此困境之下,張家輝與彭于晏的困獸猶鬥,才更符合當前中國人熱衷傳播的“逆襲的逆襲”之價值觀。

安志傑一出道便是功夫明星且不說,出演剛力威猛的“反派”,作為彭于晏和張家輝人生的中間物相當彪悍。張家輝人到不惑之年才成為大名鼎鼎的肌肉男,《大追捕》中近似於猙獰的肌肉和眼神在《激戰》里更是帶著“變態感”。彭于晏從經濟學科班出身,到《翻滾吧!阿信》之時成為台灣電影再生的重要意象。集合到《激戰》,演員已經做好了身體、精神和意志的準備,林超賢給了他們打擂台的靈魂所在,導演的虐待和演員的自虐,值回票價。《激戰》對於觀眾的饋贈,最表面的明星肌肉和MMA決鬥,就已經讓無數缺乏運動和行動力的觀眾自慚形穢了,尤其是我等以碼字衛生的文字民工,業餘休閒的時光大把都浪費了。

千萬不要以為本片只是失意人的勵志,《激戰》很有喜感,可以說是男女老幼通吃,腐女、重女、宅男,是彎是直,接收都沒問題,柔情、熱血、浪漫,有機完滿的結合在一起。《激戰》感情線也是細膩到變態的地步,梅婷母女檔、高捷彭于晏父子檔、姜皓文張家輝兄弟情(以及閃回中的師徒義),再加上安志傑作為最強大對手對於彭于晏和張家輝的壓迫與焦慮,文戲武戲的結合沒有絲毫累贅與多餘,相互支撐著《激戰》的情緒。

《激戰》是對生命下滑線的逆轉,面對多米諾骨牌的悲劇,只有內生出強大的反抗信念,才能有機會翻滾。天地、社會、制度、事業,動輒如牢籠,卑微個人隨時如無助的怪獸,如何能讓自己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實現困獸猶鬥,是人生的至關重要的課題。當然,很多人會說我們沒有相關的準備、素質和潛能,事實上,張家輝以前是香港皇家警察,後跟著李修賢進了電影,再後來在漫長的配角和喜劇咖,直到四十歲後在杜琪峯和林超賢的指導下,自己也是奮發圖強,《線人》《證人》《大追捕》及《激戰》,是不是能有很深的感觸。而彭于晏則是經濟學出身,陰差陽錯做了演員,又在感動之餘接受了《翻滾吧!阿信》的片約,從此人魚線就是他的標誌,這就不僅是秀外慧中而是文武兼修了。

在林超賢導演的《激戰》之前,華語拳壇電影並不多,郭富城主演的《浪漫風暴》、劉德華主演的《阿虎》、安志傑主演的《少年阿虎》、古天樂和吳彥祖主演的《野獸之瞳》是僅有的例外。即便與馬丁·斯科塞斯導演、羅伯特·德·尼羅主演的《憤怒的公牛》相比有差距,也成為與克里斯蒂安·貝爾主演的《鬥士》相媲美的精品,《激戰》更是一舉超越以往華語拳壇題材。

《激戰》開篇的失意,並非是為擺慘而慘,確實有其必要,更加上張家輝與彭于晏的頹廢、沒落的感覺相當到位,暴力狂林超賢這一次沒有暴戾,更多是讓肌肉、訓練和格鬥本身來說話,在那些無聲的磨礪時刻,人生的況味富有力量。踏上擂台之時,已然是勝利了。在每一場格鬥結束之前,都是挑戰自我的過程,籠子裡的肌肉吱吱作響、青筋暴露暴起暴落,身體各部分的靈活搏擊與防守、纏鬥在地的鎖技與反鎖,都是體能、意志和經驗及必然的意外的複合遊戲,張家輝最終以脫臼絕技反身一擊,將不可能戰勝的安志傑擊倒,是最具有象徵意義的人生過程的符號性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