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977的觀後感800字高中

《高考1977》影片圍繞著這群知青展開了一系列的故事。那么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1977觀後感800字,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1977觀後感800字

今天看完《高考1977》這部電影后,內心只有一種感覺——感動。

十年的文革動盪,破滅了廣大學子的大學夢,而沒有經歷過文革的我們,無法體驗那種夢碎的痛苦。

當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宣布恢復高考的時候,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新希望就此誕生了。

《高考1977》中,一批因文革而發配至東北勞作的知識青年,在1977年恢復高考的時候,受到過上層領導的阻攔和脅迫,但他們熱血沸騰,以絕食相威脅,決不能在希望面前留下遺憾。那種對高考的執著鼓舞了我,給我樹立了榜樣。

看完整部電影,有一個片段給我留下來深刻的印象。就是知青們拼盡全力追趕火車去高考的情景。他們為了參加考試,在雪天早早起床,坐著拖拉機去火車站乘坐開往縣城的火車。但半路上拖拉機拋錨了,時間不等人,他們便索性跑步去追趕即將到站的火車。一路上充滿艱辛,但他們相互鼓勵、相互攙扶、跌倒了再爬起來,有幾個學子摔倒後實在無法走了,就大聲鼓勵其餘考生,臉上全是遺憾,那一場景令我十分感動。他們追趕的是一列希望列車。

影片無時無刻都折射出一系列社會劣態。“一個章子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這是主人公老遲起先面對知青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沒有他的蓋章誰都不許參加高考。老遲層層阻攔知青參加高考,而其目的只是為了不減少“北大荒”工程中的收入。直到女主人公陳瓊的父親為了女兒高考,冒著風險偽造證明,並把證明和一封給女兒充滿深情的信寄給老遲。老遲這才被打動,並開始支持高考,最後成了知青們順利參加高考的關鍵人物。

“恢復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這是影片中最動人的一句話。高考,讓他們的命運得以改變,再次證明了知識就是力量的真理。他們從沒畏懼過,跟他們比,我們的條件太好了,一心一意學習,沒有任何干擾,我們又何必畏懼?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我們應該向前輩學習!

現在,恢復高考已經30多年了, “沒有經歷過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說明高考已經成為我們人生的一部分,所以在現今如此優越的環境之下,我們應懂得珍惜,用汗水書寫這段美好的時光。

高考1977觀後感作文

看了這部影片之後忽然想起自己的高三。

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起來之後應對的就是慢慢課桌一大摞書本,重的連課桌的翻蓋都開不出來,也有成疊的模擬卷在面前張牙舞爪,會有一把寫完了的水筆筆芯,嘴裡念叨的也都是些什麼英語單詞、語文的詩句,偶爾還會在某個腦子不太清晰的時候把某同學隨口叫做AgCl,總之,高三就是在老師不動聲色的說“你們要在高考中體現水平,把隔壁班的打的血肉模糊”這種恐怖氣憤中度過。都說高三是黑暗的,以前的我覺得亦是如此。

然而一部影片卻顛覆了所有的想法。

這是一個發生在黑龍江的一個農場的故事,講述了一群在農場插隊的青年衝破重重阻難參加那一次另一代人都難忘的高考。故事融合了更多的是一些暖色調的感情,比如男女主角陳瓊和潘志友的感情,男青年之間那種真摯的兄弟之情,所謂“右派”的父親與女兒之間的親情,包括一向一根筋的農場長老遲也改變了對青年參加高考的態度。

看完整片電影,一個鏡頭一向縈繞在腦海中不肯散去。這就是知青們拼盡全力追趕火車去高考的鏡頭。他們為了參加考試,在冬日早早起床,坐著拖拉機去火車站乘坐開往縣城的火車。半路上拖拉機壞了,他們便索性去追趕即將到站的火車。一路上翻越深山雪嶺,充滿艱辛,他們相互鼓勵、相互打氣、相互攙扶、跌倒了再爬起來,竭盡全力、不顧一切地奔向疾馳而過的火車。他們追趕的不僅僅僅是一列趕往目的地的火車,更是一列趕往未來趕往期望的時代列車。

因為年代的關係,也許我們不能體會到當時的知青們在應對恢復高考的時的情緒。也許,參加高考對於他們的好處再也不用聽老遲的“一個章子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從此以後就能夠將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付出的勞動,揮灑出的汗水還有淚水,甚至是鮮血都有了切實的回報。文革結束鄧小平復出後,宣布恢復高考,這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新期望。

此刻,恢復高考已經30多年,我們已經把高考視為人生的務必經歷的一個階段,“沒有經歷過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在現今如此優越的環境之下,我們是不是更就應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努力成為國家未來的主力軍?

“恢復高考對高考本身重要的多。”這句話也是被稱為精華中的精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一年裡,有多少優秀的領導人被判刑,又有多少知識分子,就如同陳瓊的父親,一個數學老師,被誤判為“右翼”分子,此刻想想,文化大革命的行為是多么可笑,一個名族,一個國家,居然能夠拋棄文化,拋棄知識,那剩下的還有什麼?只有愚昧和無知。

一個名族,一個國家在十一年的耽擱之後,最後有了改變的勇氣,處在當時社會的人們壓抑了太久,也發出了他們最終的吶喊。

1977,永遠停留在了過去,此刻的我們要用遺忘做嚮導,引領我們向前進!

高考1977觀後感

好久沒流淚了!這是我看完這部電影以後的感慨。是的!我們好久都沒流淚了。

這是一片浩瀚的荒原,這是一片熾熱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無數的知識分子揮灑了他們最美好的青春,他們在這片土地上耕耘。他們來自天南地北,大江東西。唯一共有的是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求,以及對命運的不屈。這是一個動盪的年代,這是一個高呼勞動人民萬歲,勞動最光榮的年代。可是只有勞動改變不了中國的貧窮,只有勞動是滿足不了中國一代青年的夢想的。

當要恢復高考的訊息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不脛而走時,有一股小小的火苗開始蔓延,他在每個青年的心田上冉冉升起,我要讀書,我要考大學,這個呼籲在那個年代,在那片荒原上是這么的突兀,這么的刺耳,可能嗎?開始時是沒人敢相信的,是的,相信這句話,在那個年代需要大多的智慧與魄力。可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空穴可以來風,當阿三抱著收音機出現在眾人面前,當宣布恢復高考的聲音從萬里之外傳來,這片火終於迎風而起,燃燒了著萬畝北國的廣土,這個冬天注定不平凡,這個1977注定改變這一群知識青年的命運,注定改變中國的命運。當這片火迎著北國的風熊熊燃起的時候,熱血在這一刻霎時奔涌.

是的,他們要考試,他們要改變命運。沒人能阻擋他們的腳步:十一年的時間,不能;場長的反對,不能;惡劣的環境,不能;路途的輾轉,不能。是的,任何東西都不能。當場長捨不得他們拋下辛苦耕耘的農場而想法刁難的時候,他們一理抗爭,不成,便絕食抵抗。他們是寧願死去,也不願與夢想隔絕的。 當拖拉機壞掉,當時間急迫,他們毅然決然的選擇用腳步丈量這抵達夢想之路。他們在雪中奔跑,在林間穿梭,一個跌倒,另一個拽起;一個倒下,一夥人把他托起.他們就這樣狂奔,從黑夜奔向黎明,從現實奔向夢想.

這是一個怎樣的年代,強生想要讀書,便去書庫去偷,被人抓住,扭送到派出所,偷書不成,反遭懲罰,然而,一句:這是你的包嗎?讓他沒有白費力氣,是的,這是一個這樣的年代,警察偷偷的在他的包里留了幾本書。是的,知識本就有著這種力量。

帶著“歷史xx”的高帽的陳老師不遠萬里從上海趕到東北,冒著畏罪潛逃的風險,為的就是送一套高考複習資料給自己的女兒陳瓊,可是卻無法得到女兒的諒解,面對向他索要證明材料的憤怒的女兒,他顯得那樣的無奈與心痛,這是時代的罪過。為了幫助想要考試的孩子,他又應求冒充招生辦的主任,最後又為了自己的女兒偽造了一張證明。這是一個父親的力量——不顧一切。

這是一個怎樣的年代?頑固的場長老遲最終被這群孩子所感化,最終被這種渴求所感染。是的,當渴望改變命運的雄火燃起,當渴望夢想的靈魂翻山越嶺,這便無所不及,無所不動。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年代呢?被困了十一年的靈魂終於破繭而出,我們要高考!

我不禁想到了我的高考,想到了我們的高考。我們或許曾經抱怨,高考這座大山壓制了我們太多太多的東西,可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高考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是的,1977的高考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今天的高考依舊會改變我們的命運。我感謝高考,他讓我走出了狹隘的農村,他讓我擁有過那么多的激情與夢想,他讓我曾度過了三年繁忙充實的歲月。曾經,我也曾抱怨,高考,掠奪了我最美好最失意的歲月,但今天,回過頭觀望,才發現,那時有著太多的美麗,太多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