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好先生》觀後感

《好先生》這劇挺有意思,劇中幾乎每個人身上都蒙著一層怨恨的灰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好先生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電視劇《好先生》觀後感篇一

《好先生》追劇到第18集,大致看出了這部戲的一些優點與缺點,來豆瓣翻影評,意外地發現很多嚴厲的批評,甚至有一些誇張缺點否認優點的惡意攻擊。感覺這個理是沒法好好論了,所以我想寫一篇關於配角“小蔡”的評論,算是不一樣的東西吧。

小蔡,西餐廳後廚小助手,菜鳥一隻,在《好先生》各種宣傳中甚至連個大名(蔡明駿)都被隱去了,一律以小蔡稱呼,可見這個人物之渺小之平凡,仿佛他的名字還不如一個“小蔡=小菜”的諧音梗重要。在廚房裡,小蔡削土豆,端菜跑腿,成天琢磨著學好廚師的本事,原因是喜歡做菜,目標是養活自己。

《好先生》這劇挺有意思,劇中幾乎每個人身上都蒙著一層怨恨的灰色。陸遠恨命運和感情的捉弄,佳禾恨父親的去世和母親的無情,江萊恨哥哥操縱她的人生,江浩坤怨愛人的心在別處,甘敬怨愛人的不告而別,連糊塗了的彭奶奶都還耿耿於懷她的仇人--拋夫棄女的前兒媳婦。

但是,只有小蔡,他的心中是沒有怨恨的。他有個為了奔美國拋棄自己的媽,可他試著理解“大人”生活的難處;他成天受廚師們的輕蔑欺負,也笑笑就過去渾不在意;被陸遠無理由解僱,他想的是如何積極爭取再掙一次機會;經濟條件窘迫,他也沒在喜歡的佳禾面前露出一絲自卑來。

可以說,編劇在冷灰色的大環境中,創造了一個暖色調的小蔡。從穿著打扮到言談舉止,小蔡都是一個普通的、大都市生活底層的年輕人,以至於他絕不突兀,不光芒四射喧賓奪主。同時,隨著幾集劇情展開,他性格上的暖意和做菜才華上的亮色也漸漸顯露,成為令觀眾們得以暫時脫離沉重感情主線的一點小寄託小插曲。

我預感會有越來越多的觀眾喜歡上小蔡與陸遠、佳禾父女倆的互動,以及小蔡助力陸遠重回主廚巔峰同時自己學有所成的這條線。演員張藝興雖然在演技上也還是個菜鳥,但與小蔡這個角色在很多自然的肢體動作和神態反應上,融合的相當不錯。比如,佳禾因為媽媽大鬧餐廳,小蔡小心翼翼地幫陸遠將哭鬧的佳禾塞進計程車,自己下意識也跟著鑽進后座,被陸遠大喝一聲“有你什麼事兒,趕緊起開!”,小蔡遭受暴擊光速起開但精神上還沒回過神來,短短兩三秒,真的特別討喜,經典的灰色故事的一個喜劇小尾巴。

電視劇《好先生》觀後感篇二

這部電視劇有一個最重要的靈魂式人物,那就是真正的好先生彭海。可能很多人不認可這一點,彭海只是間歇的出現,為什麼會是最重要的?不妨想想,彭海才是貫穿了整個故事的人物,他一開始就出現了,起到最後的所謂消失,都重要的無法替代。

他只在第一集裡真正的活了一個片頭,然後就一直以人們回憶或幽魂的方式出現,但你絲毫沒有感覺到他的虛擬,反而更加的真實。他對人的好,是那種憨厚中的無私,是盡力盡心的,他認定了陸遠是兄弟,就捨棄一切的幫助他,並把自己的一切託付給他。

他每一次以遊魂的方式出現,都會觸及陸遠的心靈,會引導他一步一步走出心靈的陰影,他總是那么無邪的微笑,總是給出最明智的答案。他是老年痴呆奶奶的兒子,是少女的爸爸,是陸遠的朋友,沒有他,這個故事就沒有了串聯,所以他的重要性無可替代。

陸遠,一個外表散漫、不羈、混蛋、酒徒的他,內心卻有自己認定的東西,他對人好,是那種完全投入式的。比如對奶奶,從開始的敷衍欺騙,到可憐到呵護,到最後的深情叫媽,那種對老人的好,從老人酒店走失後找到的一瞬間就能看到,那樣溫暖的看著老太太,那么溫情的哄著,那種體貼細緻的照顧。

他認定了的愛情,就一直沒有放棄,是那種真的為愛情可以付出一切的愛。他愛甘敬,很愛,於是就有些霸道的愛,他認定甘敬愛喝加糖的咖啡,就一次加三份糖,這種愛與其說是霸道,不如說是愛到了極致。甘敬是喜歡這樣愛的,所以才快樂。

陸遠為什麼招女人?為什麼那么多女人想接近他?是他身上有一種女人不可抗拒的東西,這東西就是對愛的執著,就是用心的愛,就是真心的對人好,就是他可以純粹的把心給你。他對江萊的拒絕,其實不是愛么?他知道自己心裡愛甘敬,不能用愛甘敬的方式愛江萊,所以,他不敢接受江萊的愛,這才是一個男人最偉大的愛情。其實,他失去和恢復味覺,暗示在愛情中的放下與否。

在愛情里一定要精緻,從不苟且,一直不放棄,這就是陸遠。為了一個承諾,他做了太多超常的付出,甘敬婚禮上的一雙鞋,他付出了多少?可是他堅韌的做到了,這才是真正的愛。為了心中的愛,他不計代價,這不是吸引女人最重要的砝碼?

一直不太喜歡甘敬這個人物,雖然用了很多筆墨,可這個人的矛盾感還是沒有表達好。她的愛情從熱烈執著到無奈改變,從陸遠回國後的波瀾到知道真相後的靈魂游離,導演想讓她有一次升華,可惜不成功。這個人物的所有回憶都那么美好,可隨著她髮型的變化,人也變得虛偽了。她是不甘心的,是的,她一直放不下初戀的和她同苦的陸遠,直到婚禮。其實最後她也沒有放下,她的今後也不會太幸福,畢竟,幸福不僅僅是物質的富足。

甘敬骨子裡就是逆來順受的,所以,她的命運也就不在自己手中。以這樣的方式,她今後的人生也會活的小心翼翼,婚禮前的幾次爆發,說明她不是沒有個性和脾氣的,但她最後的屈從,只能說明她內心的無奈,她知道陸遠消失的真相後的昏迷,與其說是靈魂的遊走,不如說是完成了一次洗禮,她更知道她愛的是誰了,無奈的選擇讓人深思,我們有多少人是活在苟且和無奈中的?

江浩坤是個悲劇式的人物,他一直是陰冷的,嘆氣的。他的生活幾乎沒有陽光,所有的富足都不能掩飾他內心的貧窮。他極力保護著自己的領地,逼死妹妹的戀人,誓死不讓妹妹和自己的情敵好,極力打壓陸遠,老謀深算又很可憐。他得到了甘敬,可他還是在嘆氣,為什麼呢?他很清楚這樣的得到其實多么的可憐,他明明知道,這個女人他一直沒有真正的征服。

嘉禾這個角色很成功,一個不到18歲就經歷了父親在異國的突然離去,母親的無奈拋棄、奶奶的痴呆,這些變故足以擊倒任何一個人。她的暴戾、喜怒無常、歇斯底里,她的文化經歷,讓她懂得很多,又似乎什麼也不知道,她想當然的辦一切事情,又很依賴,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與不協調的成熟混在一起,演繹了太多的悲歡離合。

她可以胡鬧,因為有陸遠的呵護,她可以任性,因為有陸遠的縱容,她也有膽小害怕的時候,於是矛盾中的她就會有很多矛盾的故事,她喜歡小蔡,因為性格與自己的爸爸很像,她依賴陸遠,她內心是當他是爸爸的。

那個多數時間糊塗,偶爾清醒的奶奶,也是這部電視劇中最成功的角色,把一位母親的愛演繹的淋漓盡致。即使是糊塗的時候,也那樣的愛自己的兒子,當她以生命最後一次清醒告訴大家她知道的一切時,母親對兒子的愛升華到了極致,讓人潸然淚下。

看這部電視劇,感覺每個演員都很好的表現出了人物的特點,準確的把握,逼真的表演,讓人不自覺就能進入到角色中。能牽著大家的心緒來看電視劇,這是導演的本事。

也說說不足吧。一是既然陸遠和江浩坤是那么多年的老同學,就不可能不知道他有個妹妹江萊,不可能掩飾那么久;二是陸遠在上海找工作的時候,餐廳老闆一上網搜尋,就找到了陸遠在美國的那么多資訊,有那么多重要的明確說明,甘敬這個現代人怎么可能不上網查?她在美國找不到陸遠那么久,用的是中國最古老的貼小廣告的方式,而不是藉助警方,讓人不可思議;三是奶奶最愛給兒子吃的餃子,其實是北方小吃,不是上海家常飯,這一點感覺彆扭;四是彭嘉禾上大學難道不需要參加高考?交代不夠。五是劇情有些拖沓,從20多集就基本說完的主要的故事,拖拖拉拉的弄了42集,讓人回味的東西少了。

瑕不掩瑜,這是一部值得認真看的好劇,有很多經典對白,有很多讓人深思的場面,愛恨情仇、生離死別、刻骨銘心,只想說明真愛的力量。摒棄傳統意義上的“好”,嘗試挖掘人的內心和真愛,用深刻代替了膚淺,是這部電視劇成功的關鍵。

電視劇《好先生》觀後感篇三

這是我今年看到第二部實驗性質的電視劇作品,第一部是《歡樂頌》,那是一部角色驅動型電視劇,你會發現角色飽滿但劇情偏薄弱。

這部《好先生》的特別之處很多人都發現了吧,那就是碎片式記憶敘事法,看過《童話鎮》、《迷失》或者諾蘭電影的觀眾一定不會陌生。

我目前只看了5集分析的不準確,敬請原諒:

第一集開頭陸遠和彭海就發生車禍,一死一傷,如果以順序的時間線上看這是整個故事的中間偏後部分,以後開始了進行三條時間線交叉進行的模式,一條時間線是陸遠在美國入獄前的故事線(這其中包彭佳禾背景故事拓展),一條時間線是陸遠在美國入獄後的故事線(這其中包括在監獄時失去味覺的關鍵情節),一條時間線是現在陸遠回國後的故事線,故事會在某一相似或觸景生情的情節或事物的催化下以電腦特效的方式換場景和鏡頭(蒙太奇的鏡頭切換可能更好),這樣的敘事方式會讓一般的觀眾犯暈,所以人物的造型和彭海這個關鍵人物起到了區分時間線的重要作用。除了敘事,這部輕喜劇的使用了暗色調的畫面,讓劇集的整體氣氛透著一點絕望,而且還使用了大量局部特寫、慢鏡頭以及全程的後期配音,使得電視劇有著電影的質感。電視劇選角比較合適,江疏影的角色顛覆性十足,而關曉彤的幾場哭戲讓人看到了她演技的進步,車曉的女神氣質,還有孫紅雷和王耀慶對自己角色的駕輕就熟,目前比較擔心張藝興的出場,畢竟是毫無經驗的第一次演戲。由於只看了5集,劇情就不妄加評論。

總體來說這劇還不錯,起碼比同期播出的電視劇好很多,只不過必須耐下心來看,否則可能欣賞不了該劇的好看。